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 心理学教育 > 心理分析学派评介

心理分析学派评介

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 所属栏目:心理学教育


  论文关键词:心里分析学派 心里分析学法 现代西方文学

  论文摘要:现代西方文学批评学派中有一派称为心理分析学派。这一学派起源于奥地利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医生西格蒙德·弗洛伊德一种叫做心理分析的治疗方法。弗洛伊德心理分析法在全世界开始流行是缓慢的。英国一位物理学家厄内斯特·琼斯博士(jones)在加拿大多伦多住过许多年,于1910年写了一篇文章《以俄迪甫斯情结解释哈姆雷特之谜》(the oedipus complex as an explanation of hamlet’s mystery)。在美国,1912年弗雷德里克·克拉克·普莱斯考特(frederic clark prescott)以心理分析学术语解释了“诗和梦”。这是应用心理学分析文学的开始。二十年代这一学派发展到了高潮。目前在美国心理分析的术语已经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了。心理分析的目的是要使人们明白自己有一些所谓“无意识的冲突”,然后采取防御的


  现代西方文学批评学派中有一派称为心理分析学派。这一学派起源于奥地利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医生西格蒙德·弗洛伊德一种叫做心理分析的治疗方法。弗洛伊德心理分析法在全世界开始流行是缓慢的。英国一位物理学家厄内斯特·琼斯博士(jon“s)在加拿大多伦多住过许多年,于191。年写了一篇文章《以俄迪甫斯情结解释哈姆雷特之谜》(theoedipuseomplexasanexplanationofhamlet‘5mystery)①。在美国,i夕12年弗雷德里克·克拉克·普莱斯考特(frederieclarkpreseott)以心理分析学术语解释了“诗和梦”。这是应用心理学分析文学的开始。二十年代这一学派发展到了高潮。目前在美国心理分析的术语已经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了。

  心理分析的目的是要使人们明白’自己有一些所谓“无意识的冲突”,然后采取防御的途径。要了解什么是无意识的冲突,首先要弄清楚以下几个术语: “失意”(frustration)—失意的根源来自“进攻”(aggression)的行为。人要达到某一目的,便向这个目的进攻,进攻不成,受到挫折后便产生“失意”。失意的反应有时是再进攻,有时却是“冷漠”(apathy)。失意是一种“无意识的冲突”。

“焦虑”(anxiety)焦虑也是一种无意识的冲突。它是欲望冲动受到自我抑制的结果。焦虑的解决办法有两种,一种叫“克服”(coping. strategies)。例如一个学生高考落榜,继续努力,准备下次再考,另一种办法叫做“防御机制”(defense mechan-isms),例如上述学生落榜后不想再继续努力了,便想着:一个人并非一定要受高等教育不可。这种办法有一种自欺(self-deception)的性质。焦虑的造成,也可以是由于“约束”(repression)。例如某一种欲望与社会道德抵触,便要约束自己。童年时代的许多约束可能导致成年后的无意识的焦虑。“约束”不同于“压抑”(suppression),后者是有意识的,前者指不自觉的。约束的结果会造成对于原有的欲望的“遗忘”( amne-sia)。

“合理化”(rationalization)—明知某一思想不该见诸行动而想出某种借口使之似乎有道理,这叫做合理化。这是一般都知道的。

  “反应形成" (reaction formation)—有时一种隐蔽的动机造成一个人向相反的方向强烈表现。这种倾向称为“反应形成”。例如某一个人本来不喜欢另一个人,但却表现为对后者特别热情。或者明明是一个色情文艺爱好者,却偏偏特别严厉地批判色情文艺,以表示自己的清白。

“投射" (pr`ojection)—有一些欲望不能见诸行动,欲望者本人也不敢正视和承认。他便极力夸张这一欲望实现的可能性。例如有一个人想谋杀另一个人,但是知道这种欲望是不能实现的,他便到处宣扬说,另一个人残酷地谋杀过多少人,使人相信有一天这个人也会被别人杀死,并且是罪有应得的。

“理智化”(intellectualization)—经常有机会动感情的人,他不能感情用事,久之便采取一种以抽象的理智漠然对待的态度,这叫做“理智化”。例如一个医生,他的职业便是整天接触到病人的痛苦和死亡,他不可能象一般人那样总是感到同情或为别人难过,久而久之便形成一种理智化的态度。

“移置" (displacement)—有时人的某种动机和欲望不能实现,不能满足,他便把这一种冲动转移到别的方面去。例如在爱情上得不到满足转移为从事艺术创作、体育活动等。 上述许多现象都不是每一个人明确地意识到的,所以叫做无意识冲突。心理分析便企图了解这种无意识冲突及其形成原因,并研究治疗的方法。所谓方法,是使病人“自由联想”(free association),就是使病人随便信口谈话,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心理分析学家从中发现无意识冲突及其根源。例如有一个人长期侍侯患重病的亲人,疲惫、不堪,不自觉地希望那个亲人死去,但自己却没有意识到这种愿望。长久的约束,积郁成疾,神经错乱。心理分析家叫他自由联想,他不自觉地哼起丧乐来。心理医生于是发现了他的无意识冲突及其根源,帮助他找出防御途径来。又如有时一个患者或常人无意说出一句微不足道的话来,心理分析学家能发现这句话有很大的重要性,找出这句话的意义,这叫做“释义”(interpretation)。根据这个找出防御办法。

把所有这些心理分析学的理论和方法以及术语用到文学批评中去,便成为心理分析学派的文艺批评学派。弗洛伊德说过“一切艺术都是精神病”(" all art is neurosis"),这一派批评家认为艺术家的创作往往是把无意识的冲突,或把有意识的对现实不满,予以移置的行为。他们认为作家在作品中把对现实的不满作象征的投射。而这种移置的行为可以使人避免精神变态,可以通过移置满足幻想。

弗洛伊德本人在中学时代便喜爱十九世纪的浪漫主义文学,特别崇拜哥德。他早年对于浪漫主义文学的爱好使他注意人的心理活动,特别是爱情的痛苦。这一点使他后来把性爱视为人类关系中最重要的一种。在大学时代,弗洛伊德喜欢作一切与神经有关的实验。从事医学工作以后用催眠术治疗过精神病患者。后来发现催眠术只能暂时解决问题,便放弃了这种治疗方法。从受催眠者在催眠状态中的表现,他发现人是不会忘记过去任何事情的。其所以遗忘,往往是不愿意去回想某些使他感到痛苦或感到羞耻的事。因此便有一种无意识的“约束”使他忘记。用自由联想的办法就可以使他们说出无意识的冲突来。
他设想人的内心存在着这样一些领域:意识((conscious)、前意识(pre-cons-cious)、无意识(unconscious)、里比度(libido)、潜意识压抑力(censor)等。前意识是蓄存一个人过去的经验和冲动的地方;无意识是较深地蓄存人们性格的原始的强烈’感情的地方。病人在催眠后回忆起来的一些事情,常人有时在梦中、在白日梦中、在脱口而出的言语中均能表现出这种无意识,里比度是性的冲动,弗洛伊德认为它是人类一切行为的基本动力;而潜意识压抑力则是社会的或者公认为该禁忌的一些习俗使个人自觉地去抑止的效果(inhibitory effect)。弗洛伊德从人的梦中寻找一些无意识。他对梦的解释往住与性冲动有关,认为梦中一些事物是性的象征。他把这些领域绘图表示如下:

  后来,他对这些领域的名称和关系又做了一些修改。把意识改为“意识的自我”,简称“自我”。把无意识改为“id”并且增加了“超自我”,即社会道德的控制,在这个领域里包括人们从外界环境学得的经验。因此他又把这几个领域绘成第二个图表(见下图)。

弗洛伊德认为人类行为中无意识占优势,又认为人类一切行为都与性的冲动有关。id是一切本能力量的泉源,是里比度的大储蓄池,它是感情和冲动的地区,也是习惯倾向的地区。它是由“快乐的原则”控制的。因而是无道德的和无逻辑的。一切受压抑的冲动都合并于此。“自我”是与精神生活对外的表现相一致的。由于外界的需要,“自我”受两种冲突的压迫。其一来自里比度,另一来自潜意识压抑力(即社会道德)。“自我”的职能是密切注意着对于id的最为有力的时机。而“超自我”是在潜意识压抑力支配下行动的。它也部分地存在于id之中。所以它能够使“自我”会有无意识的有罪之感,正如通常所说的“良心”。此外,人从社会教育等学习来的经验和知识也存在这里,被称为“习得的资料”(learned materials)。

弗洛伊德认为人类从儿童时代便有性的冲动,是人的本能。儿童由刺激得到的快感的顺序是口腔、肛.门、生殖器‘人自五岁开始便是以生殖器为主了。但是从六岁到青春期,大约是十二岁,是一个性欲潜伏阶段(sexuallatency)。到了青春期便会有依恋和寻找异性的表现。弗洛伊德认为儿童对父母的异性一方有自然的爱恋,而对父母的同性一方则不自觉地排斤。他借用希腊悲剧中杀父奸母的俄迪甫斯王之名,把这种心理现象取名为“俄迪甫斯情结”(oedipus complex)。但是这种冲动受到约束,于是便转移为爱恋别的异性对象。假如恋爱的结果美满,这个人的心理发展便会是正常的,否则就会成为变态的。

弗洛伊德心理分析学对西方文学的影响很大。心理分析学派的批评家从作家的创作活动中,如选词、使用象征、形象描绘、背景、人物塑造、情节设计等等中去寻找作者本人的心理中的无意识的性格特点。他们认为艺术是精神病的成功的代替物。他们也重视有些作者本人受弗洛伊德心理分析学说影响而有意识地运用弗洛伊德的象征和作品中人物的动机。有时甚至认为作品中某些东西似乎可以指出作者本人的某种精神病的形式(form of nurosis)。

现代文学批评和某些作家的创作中常用的弗洛伊德概念与技巧主要有四种:①梦与梦中的象征;②儿童性冲动与俄迪甫斯情结;③某种原始部落的仪式的重演(如托玛斯·曼在约瑟夫的故事中的处理);④为了情节发展或是达到幽默、讽刺的目的而描写心理分析的临床治疗。我们通常注意的文学作品中的“意识流”的手法便是把心理分析治疗室中的“自由联想”法用于文学作品中的。心理分析派的作品最典型的如詹姆斯·乔伊斯的《尤里西斯》和《芬尼根的觉醒》。

在美国,本世纪二十年代以前作家创作中的心理分析派表现为越来越甚地认为妇女在感情上应当和男子一样。格林威治村的“先锋派”促进了这种热情。这个主题反复出现在萨拉·蒂斯得尔(sara teasdale 1884-1933)和艾得纳·圣文森特·米雷(ednast,vincent millay 1892-1950)的诗中。二十年代以后,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分析方法的有舍伍德·安德森(sherwood anderson 1876-1941)、弗罗以德·得尔(floyddell)和瓦尔多·弗劳恩(waldo fraun)。他们的作品中都使用心理分析的理论。安德森的作品中强调里比度的重要性,但是他不相信心理分析的治疗方法。他的《许多婚姻)) (many marriages,1923)中的主人公约翰·韦伯斯特为肉欲趋使抛弃了妻子、女儿而与其秘书私通。

剧作家尤金·奥尼尔(eugene o'nei11,1888-1953)是最突出的心理分析派。他的((天边外》(beyond the horizon,1920) . }}榆树下的欲望》(desire underthe elms,1925)、((奇异的插曲》(strange interlude,i928)、《丧服适宜伊莱克特拉》(m ourning beco mes electra,1931)中都使用t心理分析手法,后面那两个剧尤为突出。有时他使用旁白说出人物的内心思想。《丧服适宜伊莱克特拉》一剧的主题是典型的俄迪甫斯情结。奥尼尔除去用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法,还使用了弗洛伊德的学生卡尔·容格(carl jung)的心理分析理论。例如用“角色”(persona)和“反角色”(ani-ma)的理论。容格借用罗马戏剧中演员带假面具的作法,他把有意识呈现于外界的,人物的这个方面叫做“角色”,把无意地隐藏在人物内心的相反的那个方面叫做“反角色”。这样来观察一个人的行为的外部表演和内心世界。容格把一切人分为两类:外向的和内向的。前者感情表露在外,后者常独自思考和内省。他又以四种职能:思想、感情、直觉、感觉分别从属于内向和外向,把人组合为八种类型:从内向的思想者直到外向的感觉者八种。他把梦的象征分为几个原型:母亲、上帝、智臾等。他认为在梦中这些原型在意识和无意识的交错中出现。用它们来象征两性、善恶等等。奥尼尔除去采用了他的“角色”与“反角色”的理论来表现人物的性的冲动之外,还真的在剧中使用了假面。例如在他的《乞丐笑了》(lazarus laughed,1927)中使用t假面,在《大神布朗》(thegreai god brown,1926)中和《长夜漫漫》(days without end,1933)中也使用了假面。

诗人罗宾森·杰弗斯(robinson jeffers 1887-1962)和剧作家托马斯·沃尔夫(thomas wolfe 1900-1938)、田尼西·威廉姆斯(tennessee williams 1911)都在作品中使用了心理分析原理。

心理分析派文学批评不仅用心理分析方法去分析上述明显属于心理分析.派作家的作品,并且使用这个方法分析一些古典作家的作品。例如现代美国文学批评家艾德蒙·威尔森(edmund vlilson, 1895-1972)用心理分析法在《伤痕与弓》(the woundand the bow,1972)中解释狄更斯和吉普林的作品。英国文学批评家赫伯特·里德 (herbert read)则用心理分析法研究了雪莱和华兹沃茨。格特鲁德·斯泰恩(ger-trude stein)可以说是弗洛伊德学派在美国的先驱者,是美国最早用心理学分析法的女作家。她深入研究过詹姆斯的意识流。她认为有意识的思想之下有一个更深刻的“另一个”自我,这正象是弗洛伊德说的无意识。

心理分析学派无论是在文学创作中或是文学批评中都起过扩大思维范畴,深入内心世界的积极作用。但是有些人过火地去寻找性的象征的作法是十分荒谬的。例如阿瑟·沃姆郝特(arthur wormhoudt)在《恶魔情人》(the demon lover,1949)、《仔细的沉思》(the muse at length, 1953)《哈姆雷特的捕鼠机》(hamlet's mousetrap,1956)中把圆顶、山、金字塔、杯子、甚至树和鸟都牵强附会地解释为乳房的象征。又如查尔斯·耐达(charles neider)在评论卡夫卡的一本书《冻结的海》(thefrozen sea,1948)中,把一切突出物和一切有开口的事物均视为男人和女人的象征等,都是这种荒谬绝伦的例子。

我们认为文学是生活(包括外部生活和内心生活)的反映。作品是作家所经历的和认识的生活的反映。作家的世界观支配着他的创作活动,也不可避免地流露在他的作品之中。有些作家,如我们前面介绍过的一些人,受了弗洛伊德、容格等心理分析学理论的影响,的确在他们的作品中运用了这个学说。也有些作家尽管对弗洛伊德学说没有系统的了解,但是在这一学说盛行的时代也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某些手法,例如意识流这个手法。许多技巧使他们的作品增加了深度,起着很好的作用。

但是总的说来,我们不能同意心理分析学派把文艺当作精神病或是作家精神变态的转移的看法。从列宁的“反映论”出发,我们说文艺是反映生活的一面镜子。作家是清醒的人,他创作出来的是有意义的作品。精神病患者的语无伦次的一语.怎么可能是文艺?文学作品不是梦或信口开河的胡言乱语。从那些东西中去找什么“象征”是毫无意义的我们决不反对文学作品,特别是诗歌中运用象征。但是我们完全反对把一切象征都同性欲联系起来的作法。把一切文艺成就看做是人的性欲不能发泄的“移置”产物,是对作为高级动物的人,特别是有崇高理想的人的极大侮辱。

在心理分析学派产生以前很久,深入刻划人物内心的文学作品并非没有。只讲西方,在浪漫主义时代,霍桑、梅尔维尔、莱蒙托夫等等都写过深刻的心理刻划的作品。例如,莱蒙托夫的《当代英雄》写于1836年;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写于1822-1829年;霍桑的《红字》写于1850年;梅尔维尔的《白鲸》写于1951年。这些都是心理小说。这些作品都反映了他们所处的时代的精神。
在现实主义时代,英国的狄更斯、萨克莱,法国的左拉(自然主义作家),俄国的屠格涅夫、陀斯妥耶夫斯墓屯托尔斯泰、契诃夫、高尔墓等,他们的作品中有大量的心理描写。他们通过写个人遭遇提出了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问题,他们的许多作品也是心理小说。俄国的许多大作家可称是社会心理学家。他们深刻地刻划人物的心理活动,但是这些心理活动的产生并不脱离社会影响。即使是爱情的动机,也不只是性欲的冲动。多少心理刻划的巨匠,如雨果、易卜生、左拉、托尔斯泰、高尔基的作品至今仍然深入人心。他们决不是精神病患者,他们的作品中也没有性器官的象征。斯坦达尔的 《红与黑》是较早的心理小说,其中也大量地写了两性之爱。但是主人公的行动,甚至包括性行为的动机并不是什么里比度的冲动,无宁说是社会地位、金钱、名利的追求。人物也不是在作梦,而是在十分清醒的状态中活动着的。

最后想说明一下,用心理学知识去分析文学艺术作品或作家的并不都属于“心理分析学派”。有时侯确实有人会把两者混同起来。我们指的心理分析学派的文学批评是指主要以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或译作“精神分析”)的理论来解释文学现象的特殊的一派。

受心理学的影响,在当代无论是以浪漫主义为创作方法,或是以现实主义为创作方法的作家常常在刻划人物心理时运用现代心理学的知识。他们愿用新的,在他们看来是“科学的”知识去反对过去的,例如反对美国的清教徒文化和英国的维多利亚文化的残余。除心理分析学派之外,其他把心理学使用于文学批评的作法,开始于康拉德·艾肯(conrad aiken)的《怀疑主义:当代诗歌评论》(skepticisms:notes on contem-porary poetry,1919)。也有一些人用心理分析法评论文学,但他们是强调作品的社会价值的,例如《群众》杂志的编辑马科斯·伊斯特曼(max eastman)和我们前面提到过的弗罗以德·得尔(floyd dell)便是这样的。

用心理学的知识来分析文学作品总的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如i . a·瑞恰慈,他倡导用一种更精确的语言,详述创作的过程。瑞恰慈在《文学批评原理》(principles ofliterary criticism,1924)中分析了美学经验的构成,所根据的是他自己以及与他合作的奥格登和伍德早先下过的一个定义:美是“导致联觉乎衡的事物”(beauty is "thatwhich is conductive to synaesthetic equalibriu m})—也就是说读者的特殊的与和谐的反应是由艺术作品的刺激得来的。肯尼思·伯尔克(kenneth burke)的《安东尼为了话剧的利益》(antony in behalf of the play,1922)②一文中就是用的瑞.洽慈的理论考察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关系的。这一类不是心理分析学派。

第二类便是心理分析学派。他们把艺术家和艺术品之间的关系看作精神病患者和他做的梦之间的关系。正象d"h·劳伦斯说的,作家在他的书中“发散他的病痛”。这些批评家俨然以心理分析医生自居,视作家如精神病患者,把他们的作品当做病历看待。

在这一类中还有专门用心理分析法去解释作品中虚构的人物的。f"l·卢卡斯 (f .l . lucus)在《文学与心理学》(literature and psychology,1951)中提出过一些例子。我们前面提到过的厄内斯特·琼斯和艾德纳·肯东(edna kenton)等就属于这一类。

第三类主张使用心理分析法,但是认为要有个限度。如莱昂耐尔·特里令((lioneltrilling)和肯尼思·伯尔克,他们说艺术与梦是不同的。艺术家能够,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控制他们的作品,而做梦的人并不能。梦是一种“强迫性的自白”,而艺术则是有组织的表现。

另外,还有一派文学批评家也研究无意识。不过他们主要的不是研究个别的作家或个别的作品,而是去研究一个种族或是一种文化。这一派与社会人类学有关系。所以一般称之为“原型方法”(the archetypal approach)。我们必须用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点批判心理分析派对文学艺术的本质及作家创作过程所作的严重歪曲,但是我们并不是无区别地一概反对把心理学的知识,尤其是有充分科学根据的心理学知识运用在文学批评中和文学创作中。

  注释:

①这篇文章于1910年发表于《美国心理学杂志,xx;,其后作者不断修改,1949年最后形成《哈姆雷特与俄迪甫斯》。

②软于《美学基础》(the foundations of aesthetica,lg22)。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lxjy/103616.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