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 心理学教育 > 高中生压力源和心理健康的研究

高中生压力源和心理健康的研究

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 所属栏目:心理学教育


1 引言

  处于青春后期的高中学生面临双重的压力,不仅快速的社会变革给中学生带来了机遇和挑战,青春期生理、心理发展的需求也会成为压力源。在社会变革过程中,新的价值观念和传统观念的冲突,使原来一元化的价值体系向多元化演变,处于价值观成形期的青少年往往容易陷入迷茫。社会变革所带来的生活方式的改变。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一些副产品例如社会两极分化的加聚、失业的威协、个人保障社会化等各种社会因素,都使青少年处于无形的压力之下。青春期自身生理、心理、社会性的发展需求,如第二性征的发展。与异性朋友的交往、与父母关系的重新审视、社交圈子的扩大等,都是中学生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压力的积极面在于,适当强度的压力可以转化为个体前进的动力,但压力的消极面在于处于高压力环境下的个体容易产生健康问题,包括生理上的疾病和心理上的困扰。关于家庭压力和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研究指出,来自家庭内部的压力,如家庭成员不和、内部争执等,已成为青少年情绪困扰的主要原因;来自学业方面的压力更成为中学生心理适应不良的关键诱因。甚至于有中学生不堪生活重负而选择了轻生的道路。

  压力与青少年发展,特别是心理健康的关系受到很多学者的关注。虽然很多研究都指出压力和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关系很大,但就压力源本身的关系研究还不多见。青少年压力源研究多集中在某一方面的压力,例如家庭矛盾、学业负担及人际关系,但缺乏系统的全面研究。再者,研究多选用国外的生活事件(life events)量表作为压力指标,虽然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有关,但它忽略了个体对压力源的认知功能,以及有脱离日常生活情境等不足。有研究指出,日常生活的烦恼(dailyhassles)是比生活事件更有效的指标,且日常生活中的烦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更为密切。本文通过探讨高中生对26项日常生活烦恼的感受,试图分析高中生主要的压力源及其结构,并分析压力对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从认知评价的角度来说,压力是人和环境之间的一种特殊关系,在这种关系下,人感到的环境的需求已经超出了自身可以应付的能力,或者已经威胁到自身的心理健康。在此基础上,源自环境的任何物理的和心理的需求就称为压力源。

2 方法

2.1 被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从上海市10个旧区和4个新区中抽取8所完全中学80个教学班,共3161人。剔除无效问卷后,实得有效问卷(人数)2986份(人),其中男1388人(占46.5%),女1598人(占53.5%)。在全部被试中,高一学生1047人,占35.1%;高二学生1119人,占37.5%;高三学生820人,占27.5%。

2.2 方法

  在对十名高中生及其家长和2名高中老师的深入访谈(deepinterview)和焦点小组(focusgroup)讨论的基础上,构建26项压力源量表,要求高中生在阅读每一项目之后就是否对自己构成压力予以选择从“o”没有压力,到“3”压力大,总分范围o至78,高分表示压力感受大。除此之外,还要求被试完成普通心理健康问卷(ghq-30)和一些个人资料问题。普通心理健康问卷(ghq-30)由30个涉及心理健康的项目组成,要求高中生在阅读每一项目之后选择是否有此情况出现,从“完全没有”到“很多”,总分范围o至30分、高分表示心理健康较差,其中文版在华人青年人口中有令人满意的信度和效度。

3 结果与分析

3.1 高中生压力感受的总体情况

  由26项压力源组成的压力源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达0.89。从总体压力感受上来看,在0到78分的全距39分的理论中位数下,被试的平均得分为34.22分(s=12.11),表明被试所感受到的总体压力水平略低于理论中位数。若以理论中位数(39分)为分组际准,则有32.9%的被试处于高压力感受组,亦即有近1/3的被试感受到较高的压力。鉴于压力和健康的相关,高中生的压力舒缓问题值得引起家长和教育部门的重视。

  方差分析显示,男生和女生在总体压力感受上有显著差异,女性所感受的压力高于男性(f=5.27,p<.05)。对不同年级的高中生来说,似乎高三学生所感受到的总体压力反而低于高一和高二的被试,但在统计上没有显著差异(f=0.99,p>.10)。

3.2 高中生的压力源

  从个别压力源上的感受来看,在0到3分的全距中以均数计,最高的五个压力源依次为:考试成绩不够理想(x=2.04,s=0.84),在学习上落后于其他同学(x=2.02,s=0.87),能否考上大学(x=1.99,s=0.94),考试要争取好名次(x=1.90,s=0.34),父亲或母亲的期望(x=1.87,s=0.87)。最低的五个压力源依次为:青春期生理变化(x=0.57,s=0.67),自己的外貌(x=0.68,s=0.77),目前自身的家庭经济状况(x=0.73,s=0.84),生病(x=0.76,s=0.86),没有钱买自己想买的东西(x=0.81,s=0.84)

 在高压力源组中,有1/3左右的被试感到压力大,有四成左右的被试感到压力中等,只有不足一成的被试感到没有压力。在低压力源组中,则只有5%左右的被试感到压力大,而半数左右的被试感到没有压力。

  压力源方面看,学习和学业无疑是中学生最大的压力来源。值得引起注意的是,高中生学业上的压力有很大一部分来自对别人期望和要求的认知,以及和别人比较的压力。笔者认为,这与中国儿童社会化过程中的社会取向有关。杨国枢先生曾指出,中国人在人和环境的互动中,表现出一种社会取向,具体体现在注重家族、权威、关系和他人。这些互为影响的因素使中国人较为关注别人如何看待自己,别人对自己有什么期望,特别是和自己关系密切的人,在成年人可以是父母、配偶、领导或朋友,在青少年则主要是父母、朋友、老师和同学。所以青少年对这些重要关系人员要求、期望、态度的感知成为他们重要的压力来源。

3.3 高中生压力源的因素分析

  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在经济方面的压力显著增加,而在与父母交往方面、社会人际关系及性发展方面的压力有所减少。就与父母交往、社会人际关系及性发展方面的压力有所减少的现象来看,高中生在生理和社会性发展方面正在不断走向成熟,而经济方面的压力显著增加可以看成是青少年要求独立和承担责任的一种表现。

3.4 压力和心理健康
  在0-30分的普遍心理健康问卷(ghq-30)中,被试的平均得分为7.74(s=4.93)。若以6分为分组标准,则只有0.8%的被试没有任何症状,39.3%的被试有1到5个症状,而59.9%的被试有6个或以上症状。

  相关分析显示,压力和心理健康有显著的正相关(r .37)。方差分析的结果显示,经验高压力的被试的心理健康水平要差于经验低压力的被试(f=264.74,p=<.001)。处于高压力感受下的高中生更容易有焦虑、抑扰等不良情绪,以及人际关系敏感和睡眠问题。这与中外其他学者的研究结果是可以互为印证的[5.6.13]。

  从各个不同的压力源来说,与心理健康关系最密切的是社会人际关系及性发展方面的压力,其次为学习和学业方面以及健康方面的压力,最不密切的是来自经济方面的压力。这一结果使我们看到高中学生在经济上还没有独立,经济方面的压力不是很严重地影响心理健康。但在社会人际关系及性发展方面,虽然感受到的压力不比学习和学业方面大,但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更为密切。由此我们可以看到生理和社会性发展对高中生的要求和挑战。处于青春期后朝的高中生面临人际关系的重组,他们正从原来的家庭保护伞中走出来,在学校和社会这些更广阔的天地里建立自我;同时,中国社会对和谐人际关系的重视和关注,也使人际关系方面的压力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更敏感;再者,青春期所带来的一系列生理和心理的变化,使高中生重新审视自我以及重新认识与异性朋友的关系,这和人际关系是有密切相关的。

  如果说学习和学业是老师和家长最关心的问题,那么生理和社会性发展方面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因为源自这些方面的压力所引起的情绪、睡眠等心理健康问题,将会间接影响高中生的学习,如此恶性循环,对青少年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

在压力和心理健康的关系上,男女被试在学习和学业方面,以及未来前途方面有显著差异;女性被试在这两方面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显著高于男性被试,一方面女性被试在学习和学业方面感受到的压力高于男性,另一方面这可能和女性比男性更多使用消极应付方式有关。研究指出,压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受个体的应付方式的影响,消极的应付方式不仅无法舒缓压力,还会加重应激,进一步影响心理健康水平。有研究指出,男女青年在选择和使用应付方式时有不同的偏好,女性更多用自责、求助和退避等应付方式,而男性多用解决问题的方式。虽然求助从表面看似乎是积极的应付方式,但求助本身与依赖性有一定关系,再者求助时的自我暴露对自尊也有一定影响。

4 结论

4.1 虽然被试所感受到的总体压力水平略低于理论中位数,但有近1/3的被试感受到较高的压力。鉴于压力和健康的相关,高中生的压力舒缓问题值得引起家长和教育部门的重视。

4.2 高中生的压力源可以归为六大类别:社会人际关系及性发展方面的压力、学习和学业方面的压力、与父母交往方面的压力、未来前途方面的压力、经济方面的压力、健康方面的压力。在部分因素上发现性别和年级差异。

4.3 高中生所感受到的压力水平和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相关。关系最密切的是社会人际关系及性发展方面的压力,其次为学习和学业方面以及健康方面的压力,最不密切的是来自经济方面的压力。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lxjy/103656.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