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 心理学教育 > 道家认知疗法在心理教育中的应用分析

道家认知疗法在心理教育中的应用分析

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 所属栏目:心理学教育


摘 要:简要陈述了中国道家认知疗法的理论基础及其原则和基本技术,介绍了疗法的应用和疗效,并讨论了对此疗法的不同认识。
  关键词:道家;认知疗法;心理治疗
  
  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认知方式、价值观念和应对方式等都会存在差异,甚至有的相反,因此如何在中国文化背景下有效合理的运用各种心理治疗方法,即如何发展本土化的心理治疗,已成为有识之士的共识。道家认知疗法在这方面做出了新的尝试。
  
  1 认知疗法
  
  认知疗法,是根据人的认识过程影响其情绪和行为的理论假设,通过认知技术和行为技术来改变当事人不良认知的一类心理治疗方法的总称。认知疗法的理论基础是贝克提出的情绪障碍认知理论,认知产生了情绪及行为,认知是情感和行为的中介,情感问题和行为问题与歪曲的认知有关,异常的认知产生了异常的情绪及行为,错误的认识引起错误的判断、推论,导致病态的情感与行为。
  认知治疗有三条基本原理:第一,认知是情感和行为反映的中介,引起人们情绪和行为问题的原因不是事件本身,而是人们对事件的解释。第二,认知和情感、行为互相联系,互相影响。负性认知和情感、行为障碍互相加强,形成恶性循环,是情感行为障碍患者不愈的重要原因。因此,打破恶性循环是治疗的一个关键。第三,情绪障碍患者往往存在重大的认知曲解,这些认知曲解是患者痛苦的真正原因,一旦认知曲解得到识别和矫正,患者的情感障碍必将获得迅速改善。因此,在认知疗法技术中,最关键的是认知重建,即找出来访者不正确的认知之后,重建人的认知结构,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们的认知方式和价值观念等方面会有很大的差异。如何在我国的文化背景下,既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又能发挥认知疗法的优点,成为许多心理学家思考得问题。在此基础上,杨德森和张亚林等学者提出了道家认知疗法。
  
  2 道教学说
  
  中国有几千年悠久的文化历史,学术思想活跃,传统文化多元并存,其中的道家思想就是与儒家、佛教并驾齐驱的中国三大传统哲学思想之一,它们共同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对于中华民族思想意识和文化的形成和发展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道家思想的代表作是春秋时期楚国人老子(约公元前580-前500)的著作《道德经》和战国中期宋国人庄子(约公元前369-前286)的著作《庄子》。道家思想讲究尊重自然规律,揭示生命的奥秘,发展个性自由,超然物外,清静无为。它强调率性,即顺应人的内在本然之性,重视个性的发展,近乎于罗杰斯的自我发展目标,但又不同于西方一味追求个人主义。因为道家是提倡在与“大道”这一自然社会的总规律相契合的前提下发展自己的本性。它既有利于个体的自我发展,避免外物和群体对个性的压抑束缚,又引导个体遵循客观规律,追求与他人和社会的配合,利已与利他的统一,避免随心所欲,强作强为,私欲膨胀,以自我为中心,为个体的和谐发展提供一个较为理想的模式。根据心理治疗的要求以及中国的人文特点,张亚林先生及其同事认为,“道家因其达观超脱,往往在中国知识分子身处逆境时发挥作用,调适心灵,以持人格,成为民族心理的一道保护屏障,它既有利于个体的自我发展,避免外物和群体对个性和压抑束缚,有引导个体遵循客观规律,追求与他人和社会的配合,利己与利他的统一。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较为理想的模式”。对于改变造成神经症及应激性障碍患者症状的人生观和处世方式方面和问题有很强的针对性。因此,他们对道家思想特别是其养生处世之道进行了精心研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中国道家认知疗法。 “中国道家认知疗法”摒弃了老庄身心修养模式中不合时宜的东西,吸取了它在竞争时代中有用的观点,既充满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特色,又洋溢着当今时代的气息,具有浓郁的时代性。经过全国范围内和多中心实践,道家认知疗法已初步形成了自己的治疗模型。
  
  3 道家认知疗法的原则和技术
  
  1992至1995年,湖南医科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杨德森、社会医科教研室肖水源与社科部胡凯、卢德怀、曹骞老师合作,研究道家与儒家的处世养生原则,定期在社科部与精研所举行学术座谈会,最后由杨德森从老子“道德经”中,摘引出道家处世养生原则8项32个字,经大家反复讨论修改后认定为开展道家认知心理治疗的原则。(1)利而不害,为而不争:利而不害,是指只做利已利人的事情,不做害已害人害社会的事情;为而不争,是指做事要尽力而为,不争名夺利,不和别人攀比,不嫉贤妒能。其中的“利而不害”是对人起码的要求,应该从现在做起。而“为而不争”则是崇高的境界,需要长期修养。(2)少私寡欲,知足知止:是指要减少私心、降低过高的物质欲望和对名誉地位的追求。做事要有分寸,对人对已都不要作过高的要求,要留有余地,适可而止。(3)知和处下,以柔胜刚:道家认知疗法认为和谐是天地万物的根本规律,谦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知和处下能减少人际冲突、维持安定团结。于下柔弱莫过于水,但大家都知道水滴石穿和海纳百川的形容,即表明水的坚韧和能容万物的特点。(4)清静无为,顺其自然:不要去做有悖于自然规律的事情,不要强迫蛮干、不要倒行逆施、不要急于求成。要了解和掌握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因势利导,循序渐进才能事半功倍、游刃有余。
  依据这八项原则,1995年张亚林仿效在合理情绪治疗(ret)中的abcde步骤提出了中国道家认知疗法“abcde技术”,其中a(assessment of stress)为应激源的探索,意为测查当前的精神压力,帮助患者找出主要的精神刺激因素,并对精神压力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b(belief system)是价值观的测查;c(conflict and coping styles)是心理应付方式测查,意为分析心理冲突和应对方式;d(doctrine direction)是道家处世养生方法的导入,使用的是杨德森总结的8项原则、32个字诀;e(effect evaluation)是疗效评估,对比治疗前后各项量表评分的变化以及生化检测指标的变化。
  在具体治疗过程中,abcde技术分五次治疗会谈完成,平均每次60-90分钟,每周可安排1-2次会谈,a、b、c三步在前两次治疗中完成,d是关键步骤,需安排2次治疗,第五次进行最后一步,即评估疗效和强化疗效。如治疗需要,d,e两步骤可反复多次使用。

  4 应用和疗效
  
  “中国道家认知疗法”要矫正的是那些a型性格、神经症、精神应激与相关疾病患者的被扭曲的认知,不是泛治所有的精神病患者,更不针对正常人,对治疗对象有其科学的限定性。
  自1995年以来,中国道家认知疗法已在全国十六个省市协作单位临床应用,张亚林等首先报告了治疗焦虑障碍的有关结果。为探讨中国道家认知疗法对焦虑障碍的疗效,他们将143名焦虑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三组,第一组接受道家认知疗法,第二组使用药物治疗,第三组使用道家认知疗法合并药物治疗,治疗前对全部患者均进行临床症状评估(采用scl-90)。三组患者的标准治疗期为一个月,治疗结束时,对三组患者再次进行临床症状的评估及社会心理学评估,然后定期复诊,每月1-2次,随访半年再复查患者的临床症状。
  研究结果显示使用抗焦虑药物治疗的第二组患者服药不久就显示疗效,但随研究时间的推进药物疗效递减。而在治疗时最初评估,道家认知疗法(第一组)效果既慢且微,但随访时显示第一组和第三组的疗效逐渐增加,且道家认知疗法有维持和增加疗效的作用。而且药物和道家认知治疗疗效最佳,略胜单独用道家认知治疗者。
  关于道家认知疗法起效的原因张亚森等认为是因为在对已形成多年的思维模式,行为模式进行矫正调整时是非常困难的,然而一旦改变,就会出现标本兼治的效果。
  研究还表明道家认知疗法对广泛性焦虑效果较好,对惊恐障碍、强迫症等其它类型焦虑障碍的疗效较差;年龄大者较年纪轻者疗效好,详细的结果还有等进一步研究证实。
  黄薛冰等人用道家认知疗法对湖南医科大学98级新生进行干预,结果表示,接受了道家认知疗法干预的小组的epq问卷的n分在实验结束时及一年后随访时均明显低于干预前,说明道家认知疗法在改变大学生神经质人格倾向方面是有作用的,并且具有稳定的远期效果。
  黄庆元对抑郁症的治疗也表明道家认知疗法的效果显著。神经症个性特征的改变,投入超脱程度增加,a型行为的减少,有助于停止用药,临床症状也有明显改善。
  
  5 质疑
  
  缺少操作细节,没有具体的措施有效的改变思维模式,处世养生法通过改变价值观、改变认知来解决心理矛盾缺少操作细节,而病人是否真正接受了道家思想也无法验证。一种哲学思想是否能直接拿来作为心理治疗的原则?怎样来分清道家认知疗法的适应症及禁忌症呢?
  认知疗法是以改变智力因素为主要内容的心理治疗方法。但杨、张二位先生提出道家养生法的以上三点内容都是属于非智力因素的范畴。把非智力因素的改变说成是认知疗法的主要内容,是很难自圆其说的。当然,西方认知疗法中也有将非智力因素明确列入治疗名称之中的,像“理性—情绪疗法”即是,但是,艾利斯创造的这种疗法是以认知作为基础,作为主要内容,其核心是破除非理性信念,树立理性信念;破除错误认知,树立正确认知。而杨、张二位先生提出的“道家认知疗法”则是把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这两种不同类型的因素硬性拉在一起,其间缺少内在的逻辑联系,因而这一名称是很难被接受的。
  
  参考文献
  [1]吴远,管晓琴.认知疗法在大学生自杀预防中的应用[j].江西教育科研,2005.
  [2]孙丽艳.认知治疗在学校心理咨询中的应用[j].心理学研究,2004,(5).
  [3]杨德森,张亚林,肖水源等.中国道家认知疗法介绍[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2,28(2):152-154.
  [4]张亚林,杨德森.中国道家认知疗法——abcde技术简介[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8。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lxjy/103877.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