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标是指人在一定时期内,所期望要达到的成就和结果。目标在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合理、科学地制定目标,避免一些消极因素,能激励学生学习。
[关健词]目标 学习 激励
一、目标及其重要性
目标是指人在一定时期内,所期望要达到的成就和结果。人的任何行为都是有动机的,学习也是如此。学习动机对学习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学习目标上。作为学习者,及早地明确自己应该学会什么,并确信这些内容值得一学,他们就会自觉地、努力地学习。国内外的学习实践都证明,学习目标具有导向、启动、激励、凝聚、调控、 制约等心理作用。明确的学习目标比没有目标对学生学习活动安排,学业成绩提高都会产生更积极的影响。心理学家认为,目标之所以对人在学习过程中起激励作用,其原因是:第一,目标的确定犹如黑夜
航海的
船舶有了灯塔的指引,有了明确的方向性,更能使人集中注意力完成当前目标;第二,目标能增加人做事的耐性,即持久度;第三,目标能激发人的灵感,开拓寻求新的策略,改进学习方法,优化学习资源的配置。
二、目标的分类
每个人的追求不同,目标的内容也各不相同。此外,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长期形成的习惯也不相同,因此目标也分为多种种类。
1.以任务为目标
以学习或者掌握技能为目标的学生,更乐于选择挑战性的任务,不怕困难.他们更多的是关注自己在某个阶段的掌握情况和个体的能力的提高,不注重与周边同学的比较,他们也向他人寻求帮助,运用合适的学习方法和策略。
2.以成绩为目标
此类学生比较在意周围同学、老师、家长的看法。把成绩作为衡量自己学习的标准,关心测验分数。通过成绩比较,或者一种自我的满足感。如果认为不能超过别人,便会产生挫折感。更多的关心别人的评价,而不关心自己学到了什么。
3.以回避为目标
此类学生不要学习,为人比较散忙,得过且过,游手好闲。认为学习就是应付,能交差就行。这类学生力图不花任何精力尽快完成作业或者学习任务。当他们觉得不必努力,或者工作时候也能非常清闲时,便获得了满足
4.社会性目标
当学生升入高年级或者进入青少年时期,他们或多或少的与社会联系增多,他们也会参加各种类型的社会活动.所以社会性目标对他们变的尤为重要.社会性目标多种多样,有的有利于促进学习,比如为了家庭,社会,国家荣誉而努力学习的目标就能支持学习;但也有不利于学习的,比如在团队合作学习过程中,为了避免伤害同学感情,不指除错误的概念。
三、关于目标制定要注意的几个因素
1.目标要明确合理
所谓目标要明确,也就是目标要具体化。如果一个学生的目标太过概念化,形式化,就对学习起不到激励作用。比如一个高一的学生,目标是要成为一名大学生,这个目标就太过模糊,对于他这一阶段的学习,没有导向作用。按当前状态和要实现预期理想状态的差距,我们可以把目标分为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长远目标一般比价笼统,抽象;近期目标比较具体,明确。目标的动机作用于不同阶段的学生是不同的。一般说来,具体的目标比较适合低年纪学生,能起到激励左右;相反,对于高年级青少年来说,长远的目标可以对他们起到持久的作用。
所谓目标要适当,也就是目标要合理化,不能太难或者太过于简单。如果目标太难,会使学生产生挫折感,严重打击积极性,产生悲观,抑郁的情绪,严重影响学习;如果目标太过于简单,则容易产生自满情绪,注意力容易分散,不利于后续学习,导致学习成绩直线下降。所以,当教师在帮学生制定学习目标时,要注意实际考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当前学生的状态,制定确实,有效,可行的目标。
2.目标制定应以学生为主
设置学生学习目标,事关学生个人,学生必须参与,这样才能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和积极性。其参与程度越强,其责任感就越深,其激励效果就越好。如果由老师全程制定,学生会产生一种局外人的感觉,认为与自己无关,缺乏义务感。当然,有的个别学生比较自卑,对自己的能力不够自信,这时,老师要引导他们正确的认知自己,从而师生共同建立合理的学习目标。
3.正确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学习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也会经历一些挫折。当学生经历这些挫折时,会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情绪。第一种,积极归因。成就动机水平高的学生,往往能平和的对待这些挫折和失败,他们分析原因,主要归结于自己的努力程度不够,即使失败也不灰心。相信努力和成功总是具有因果关系,表现出积极的学习行为;第二种,消极归因。此类学生,心理承受力较弱,缺乏自信,一遇到挫折,就会产生沮丧,抑郁的情绪,进而自暴自弃,会采取消极的学习行为。作为老师,要建立学生的自信,引导他们向积极的心态发展。比如,有的学生作业质量不高,动手能力较弱,老师应该从正面引导他们,而不是直接呵斥,慢慢的树立他们的自信心。
4.教师对学生学习目标产生的影响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确立以任务目标为导向,并为支持这个目标创造良好的环境。教师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对学生的目标产生影响:第一是反馈。目标是个体评价自己绩效的标准,反馈则告诉人们这些标准满足得怎样,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有待于改进,反馈为目标的执行过程提供了总结。反馈也分为正反馈和负反馈。教师应该多选择正反馈,通过反馈告诉学生他们的努力已在逐渐接近目标,这一反馈会进一步极力学生朝着目标作出更大的努力或者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目标。第二是认可目标。认可目标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学生认可他人为他确定目标,二是学生自己建立目标。
总之,目标对于学生的学习起着不可忽视的激励作用,学生必须根据实际情况,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结合教师的监督与指导,从而建立科学有效的目标体系,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
参考文献:
[1]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张美兰,车宏生.目标设置理论及其新进展[j].心理学探新,1999,(2):87-91.
[3]刘惠军.当代学习动机的理论和应用研究进展[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2,(5):112-117.
[4]郭德俊.目标理论述评[j].应用心理学,1999,5(2):34-37.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lxjy/1039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