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进城务工人员自卑心理对策
论文摘要:进城务工人员普遍存在的自卑心理,是由主客观原因造成的。制度歧视、生活压力是外在因素;信心不、足、自身素质不高是内在原因。进城务工人员要想真正融人城市,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树立自信心,在与城市人磨合中寻求自我。
1进城务工人员自卑心理的表现及危害
自卑心理是指由于某些生理、心理或社会诱因而引起的一种不良的自我意识,属性格缺陷,常表现为对个人能力和品质偏低的评价。奥地利心理学家a.阿德勒认为,每个人都有其先天的生理或心理缺欠,这就决定了人们的潜意识都有自卑感存在,只是程度不同或者说表现形式不同而己…。进城务工人员自卑心理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自我评价偏低,缺乏自信心。大多数进城务工人员在心理上一味地轻视自己,从而降低或抹杀了个人存在的价值。孤立无援的生活现实又使他们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进而对未来生活缺乏信心,不敢参与竞争,不肯冒风险,即使遇到侵害也是逆来顺受或在绝望中采取逃避行为。他们不能正确估计自己的能力,特别是遇到挫折和困难时往往显得无奈,经常是半途而废,不能坚持到底。
在与市民交往中,他们常常处于被动境地,特别在乎对方对自己的评价,非常渴望能够得到城市市民的接纳和认同;二是惰性严重,缺乏上进心。受自卑心理的驱使,很多进城务工人员养成了懒惰习惯。从生活习惯上看,他们常常是衣着邋遢,行为懒散;从情绪上看,常常表现为畏难、消沉、急躁和自责,虽忙忙碌碌,但不思进取。有调查显示,许多进城务工人员白天忙于生计,晚上无所事事,业余生活主要集中在打扑克、看街头电视、与老乡聊天、闲转等方面。
阿德勒认为,自卑感是与追求完美的观念连在一起的。它可以成为成就的动因,使人奋发向上。但它是一把“双刃剑”,会使人的心理失去平衡,造成性格上的缺陷…。自卑心理容易导致个性停滞不前、宿命论和悲观论、习得性失助、抑郁症等不良后果。
实践证明。严重的自卑心理,对进城务工人员个体自身的成长和事业的成功有很大的负面影响。(1)自卑心理影响着进城务工人员的生理健康。生理健康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心理健康。自卑者的大脑皮层长期处于抑制状态,中枢神经系统常常是麻木不仁,各器官的生理功能得不到充分调动,不能正常发挥各自的应有作用j。同时,内分泌系统的功能也会因此失去常态,有害的激素分泌随之增多,免疫系统失去灵性,使抗病能力下降,从而出现各种病症,如头痛、乏力、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食欲不振等生理现象。并伴有孤独、烦恼、压抑、焦虑等情绪反应。(2)自卑心理限制了进城务工人员个人潜能的发挥。现实生活中,当进城务工人员受到批评、指责和歧视后,容易产生心理压力,自感“被人瞧不起”,“矮人一等”,进而形成了自暴自弃和甘居人下的心理状态。常常表现为缺乏自信心,自我轻视。放任自流,对前途悲观失望。甚至是“破罐子破摔”等。这种心理状态压制了他们自身潜能的发挥,对人生发展造成了心理障碍。(3)自卑心理影响了进城务工人员
健康人格的形成。不少进城务工人员因为行为懒散,脾气暴躁。导致了人际关系的失调。从而失去了与他人进一步合作的机会。此外,心理学家认为,有强烈自卑感的人并不都是柔顺、安静、拘束而与世无争的人。
许多进城务工人员坦言,他们心里最难受的就是城里人看不起自己,这恰恰容易产生与城里人的对峙,他们中问的个别人有时还会受“逆反心理”的驱使,以破坏城市公共设施、偷窃、群殴等极端方式来发泄自己的怨恨与不满。
2进城务工人员自卑心理的成因
心理学研究证实,人对自己的认识往往与外部环境对他的评价和态度紧密相关,如果某一领域中的专家或权威人士对他予以否定性评价,再加上一个本来并非鼓励、扶持和宽厚的氛围,那么就很有可能导致他对自己在该领域能力的怀疑而产生自卑心理。进城务工人员自卑心理形成的原因虽说是多方面的,但通常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2.1制度因素
虽然大规模的农民进城务工已有近二十年的历史,但对他们中大多数人来说,制度性歧视仍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由于户籍在农村,城市管理体制在户籍、教育、社会保障、就业、医疗保险等方面仍然将其排斥在外。由政策与管理体制形成的身份差别,使进城务工人员只能处于“二等公民”的尴尬境地。他们在政治上得不到和城里人一样的待遇,享受不到一个公民应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在经济上无法获得同城市居民一样的福利待遇,工资待遇也与城里人相差甚远;在生活上只能维持较低水平。而城市居民凭借其先天的城里人身份,自然而然地享受着多种“特权”,在社会竞争中占据着明显的优势,他们在现实生活和心理感受上都有一种优越感。正因如此,才导致了进城务工人员自卑心理的产生。
2.2社会群体因素
近年来,社会舆论对进城务工人员的负面报道较多,而对他们为城市建设所做的贡献却宣传甚少,这无疑加剧了传统的城市居民对他们的对峙心理和排斥倾向,对进城务工人员表现出反感和敌意,有时甚至是有意回避他们,从而引发了进城务工人员的自卑心理。
2.3自身因素
一般而言。进城务工人员的年龄、体力和文化程度在农村中属于较好的一类,大多处于青壮年阶段.有一定的文化知识,身体条件亦较好。他们往往在进城之前没有自卑感,甚至很自信。
但当他们离开原来的生存环境,来到城市与文化素质相对较高的“城里人”相聚后,明显的城乡差别使他们产生了强烈的心理反差,自卑心理油然而生。另外,他们在进城务工之前一般对城市生活期望值普遍较高,无法接受现实与期望的巨大反差,稍有不顺便会产生自卑心理。当然,部分进城务工人员自卑心理的产生与其先天性格怯懦与缺陷是分不开的,他们习惯于用消极悲观的眼光看待事物,只看到自身的不足与不利之处,认为不如别人,因而不管是与人交往还是在外工作,总是遇事退缩胆怯。
3进城务工人员自卑心理的调适
3.1消除制度歧视营造有利于进城务工人员的生存环境
首先,应采取措施应制订有关法规和政策。切实保护进城务工人员的人身权利、政治权利,取消有关对进城务工人员不利的歧视性政策,将进城务工人员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安全网,切实保障他们的就业、劳动保护、社会保障、子女教育等权益。要加强对进城务工人员的文化教育和技能培训,建立公平竞争的就业机制,营造有利于进城务工人员的生存环境¨。据悉,全国已有山东、辽宁、福建等11个省市的公安机关于2005年取消了农业户口、非农业户口的性质区分,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这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部分进城务工人员的顾虑。
其次,应加强正面宣传,引导市民以平等的态度对待进城务工人员,要尊重他们的文化和心理需求,帮助他们消除自卑感、孤独感和自卑心理。
3.2进城务工人员自卑心理的内在控制
进城务工人员要想很好地融人城市,必须从自身做起。要善于发现和学习别人尤其是城里人的长处,以弥补自己的不足,加强性格磨炼,不断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创造自我¨引。
首先,要树立自信心。现实生活中农村人与城里人之间确实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但也决不是不可逾越的鸿沟,只要进城务工人员能够全面、客观地看待这种差距,认识其不足,善于在各种环境中培养锻炼自己坚忍、果断、勇于进取的品质,是完全可以缩小这种差距的。进城务工人员要以积极的心态将自己视为社会的一员、城市的一员,在权利遭受侵害时,敢于维护自己的尊严与合法权益,主动走出心理“围城”,积极融人城市生活;其次,要自爱。毋庸置疑,在进城务工人员身上的确存在着许多与城市生活不相融合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而这些观念和行为又很难被市民所接受。尤其是他们中的一些人社会责任感不强,缺乏公共意识,包括公共卫生意识、交通意识、法律意识等。这与城市发展和社会进步要求极不协调。因此,进城务工人员要主动向城市居民学礼仪、学知识,努力提升自身素质,早日将自己融人城市¨";再次,要自强不息。进城务工人员要树立市民意识,消除懒惰心理,尽快适应快节奏、高效率的城市生活。另外,进城务工人员的期望值不可过高,也不能操之过急,要循序渐进地锻炼自己的能力,逐步用自信心取代自卑感¨。诚如比尔·盖茨所言:“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寻求成功的努力。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lxjy/1040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