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 心理学教育 > 高中生主观幸福感与心理控制源相关性研究

高中生主观幸福感与心理控制源相关性研究

日期:2023-01-06 阅读量:0 所属栏目:心理学教育


【摘要】 目的 探讨高中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心理控制源的相关性。 方法 采用幸福感指数量表、情感平衡量表和内在外在心理控制源量表对260名高中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和心理控制源进行调查分析。 结果 高中生主观幸福感平均值为10.13;不同性别高中生主观幸福感无显著性差异;不同年级高中生主观幸福感有明显差异(p<0.01),高三学生主观幸福感水平显著低于高二学生(t=2.042,p<0.05)。心理控制源的平均得分为10.40,偏向内控;不同性别、年级学生的心理控制源无显著差异(p>0.05)。心理控制源与主观幸福感各维度均呈显著负相关。 结论 高中生主观幸福感各维度与心理控制源呈显著负相关,内控型个体的幸福感水平优于外控型个体。

【关键词】 高中生;心理控制源;幸福感指数量表;情感平衡量表;心理控制源量表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orrelation of subjective wellbeing and locus of control in high school students. methods 260 high school students were tested with the index of wellbeing(iw), affect balance scale(abs) and internalexternal locus of control scale(ies), and the data of subjective wellbeing and locus of control were analyzed. results the mean value of subjective wellbeing in high school students was 10.13, and there was not difference in gender, but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grade(p<0.01). the average value of locus of control was 10.40, which showed the students were introversion. there were no differences in sex and grades in high school student. the locus of control was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each dimension of subjective wellbeing. conclusion all dimensions of subjective wellbeing of high school students a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locus of control, the level of wellbeing of internal students is superior to that of external ones.

【keywords】 high school students; locus of control; iw; abs; ies

目前,学术界把高中生主观幸福感与心理控制源结合起来的研究很少。为探讨高中生主观幸福感与心理控制源的关系以及高中生心理控制源的整体特点,心理控制源在主观幸福感不同维度上的差异性,作者以高中学生群体为对象进行了相关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样本选自荆州市某高中不同年级学生,共抽取被试学生260名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224份,被试平均年龄17 a。

1.2 方法 采用问卷式调查,集体发放调查问卷,统一指导语,由学生独立完成问卷测试并及时回收。

1.2.1 调查工具 (1)幸福感指数量表(index of wellbeing,index of general affect)。用于测查受试者目前所体验到的幸福程度。该量表包括总体情感指数量表和生活满意度问卷两部分。前者由8个项目组成,从不同角度描述了情感的内涵;后者仅1项。总分=总体情感指数量表平均分+生活满意度问卷得分(权重为1.1),其范围为2.1(最不幸福)~14.7(最幸福),总体情感指数与生活满意度的一致性为0.55[1]。(2)情感平衡量表(affect balance scale)。用于测查一般人群的心理满意程度,10个项目是描述过去几周感受的是非题,对正性情感项目回答“是”记1分,对负性情感项目回答“否”也记1分。情感平衡的计算方法是用正性情感分减负性情感分,再加系数5,得分范围为1~9。正性情感项目间相关系数在0.19~0.75,负性情感项目间相关系数在0.38~0.72。(3)内在外在心理控制源量表(iescale),该量表由洛特于1966年编制,包括23个项目和6个插入题,每题均包含1个内控性陈述和1个外控性陈述,要求被试必须从中选择一个,对外控性选择记分。量表得分范围为0(极端内控)~23(极端外控),得分越低越内控,越高越外控。该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0,重测信度间隔1 mo为0.72,2 mo后为0.55。

1.2.2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应用spss12.0统计软件包处理,并进行t检验及相关分析。

2 结果

2.1 高中生主观幸福感状况 高中生主观幸福感平均值为10.13;主观幸福感的生活满意度、正性情感、负性情感3个维度与幸福感指数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5、0.23、0.19,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不同性别被试学生主观幸福感无显著性差异,不同年级被试学生主观幸福感有明显差异(p<0.01);如,高二被试学生主观幸福感平均水平为11.06±2.16,高三被试学生为9.79±1.91,高三被试学生主观幸福感水平显著低于高二被试学生,差异有显著性(t=2.042,p<0.05)。

2.2 高中生心理控制源状况 被试学生心理控制源得分为2~20分,平均为10.40分。把心理控制源得分由低到高排序,低于平均分的75名(35%)作为内控组,在平均数之上且分数高的75名(35%)作为外控组,其余为中间组,三组的心理控制源量表平均得分为6.40、14.55、10.16。结果显示,不同年级和不同性别高中生的心理控制水平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2.3 被试学生不同心理控制源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性

2.3.1 不同心理控制源学生主观幸福感比较 幸福感指数:内控组为10.87,中间组为9.84,外控组为9.65,内控组的主观幸福感水平最高,外控组最低,三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2.3.2 三组不同心理控制源学生主观幸福感两两比较 内控组与中间组有显著性差异(t=2.473,p<0.05),与外控组有极显著性差异(t=3.575,p<0.01);中间组与外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0.462,p>0.05)。

2.4 被试学生不同心理控制源与主观幸福感相关分析 对心理控制源和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正性情感、负性情感进行相关分析发现,被试学生的心理控制源与主观幸福感各维度均呈显著负相关,见表1。表1 主观幸福感与心理控制源相关分析注:﹡﹡p<0.01

3 讨论

  主观幸福感指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是反映某一社会中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心理参数。diner认为主观幸福感具有三个基本特点:主观性、相对稳定性和整体性[2],它由两个基本成分组成:认知成分和情感成分,前者指生活满意度,后者包括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即现在学者一般都认同的主观幸福感的三个维度[3]。

心理控制源是洛特的社会学习理论中的一个概念,指人们日常生活中对行为或事件的一般性看法,存在着内外控的个体差异。内控性指人们相信自己应对事情结果负责,即个人的行为、性格、能力等内部因素决定事情的发展;而外控性则指人们认为事件结局主要由外部因素影响,如运气、社会背景、他人等决定[4]。

  本研究显示,高中生主观幸福感的平均值为10.13,绝大部分高中生处于幸福或比较幸福行列。不同性别高中生主观幸福感均无显著性差异,不同年级高中生主观幸福感有明显差异(p<0.01),高三学生主观幸福感水平显著低于高二学生(p<0.05)。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高三学生处于人生的转折期(参加高考),这一转折对个体来说很关键,面对升学,迷茫、彷徨是大多数人的感觉[5]。其次,选择之后的坚持也充满痛苦,选择的同时也就意味着要舍弃其他一些看似有诱惑力的东西。因此高三学生经历着自我的交战挣扎,这一时期的被试主观幸福感低于平均水平是可以理解的。相比之下,二年级学生就要轻松一些[6]。

  先前对心理控制源的研究大多从心理源的具体方面分析,得出的结论不尽相同。本研究针对的是一般性心理源,不涉及心理源的具体内容,研究的结果表明心理控制源的平均得分为10.40,偏向内控,不同性别、年级学生的心理控制源无显著差异。

  本研究发现,高中生心理控制源与主观幸福感各维度均呈显著负相关。即个体越内控,主观幸福感等水平越高,对心理控制源进行分组比较发现,内控组的幸福感显著高于外控组。此结果与文献报道相一致[3]。一般情况下,内控型个体更相信自己应对行为的结果负责,并且是有能力改变环境的,而不像外控者那样认为外部因素不可控,因而逃避现实。人对幸福的体验往往来源于对自己信心的肯定和成功处理事情的能力,与外控者相比,内控者更积极、主动,成功的可能性也越大,因而主观幸福感的成绩也较好。但也有学者得出与此相反的结论,他们认为外控型个体主观幸福感高,简单地说内控好还是外控好是不合适的。这可能和内控者成功的动机更强有关,对自己的期望越大,失败时的挫败感就越强,过多地把失败归结于自身可能容易导致自责,降低对生活的满意和兴趣。现实生活中确实有许多事件是我们自身无法控制也无力改变的,诸如亲人离世这样的不良生活事件,无论对内控者还是外控者来说都是沉重的打击,但对内控者打击可能更大[7]。

  心理学很多理论已经证明,认知是影响个人心理的重要因素,心理控制源作为一种认知现象对个体的期望、情绪和动机都有作用。从本研究可以看出,通过改变归因方式来提高高中生的幸福感水平是可行的。根据韦纳的归因理论,归因有多种模式,不同的归因模式引起的情绪反应是有差别的,具体来说就是把成就归为内部原因时,成功则自豪坦然,失败则内疚自责。而把成就归为外部原因,无论成败都不会产生太强烈的情绪反应。按照韦纳的观点,外控者似乎更容易快乐,归因训练应着力于使个体从外界寻找事件的起因。然而本研究的结果及其它一些研究的结论则表明内控型个体幸福感水平较高,因此归因训练的最终目的应该是让个体认识到成败是由自身原因造成的,这才有助于其体验到幸福。

  综上所述,高中生主观幸福感各维度与心理控制源呈显著负相关,内控型个体的幸福感水平优于外控型个体。

【参考文献】
[1] 张雯,郑日昌.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1):61

[2] diener tive wellbeing[j]. psychological bulletine,1984,95:3

[3] 段建华.主观幸福感概述[j].心理学动态,1996,4(1):46

[4] 郭志锋.大学生心理控制源与人际信任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2(4):62

[5] 庞文,韩阳.大学生主观幸福感调查研究[j].青年探索,2006,27(3):42

[6] 吴明霞.30年来西方关于主观幸福感的理论发展[j].心理学动态,2000,18(4):23

[7] 李峰.关于控制源研究的介绍[j].心理学动态,1993,11(1):21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lxjy/104098.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