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2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学前教育
创新教育是“中国制造”时代赋予教育的一项重要职能和任务。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内容的创新教育其本性在于揭示人的创新思维,培养人的创新能力。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与国家的兴旺发达密切相关。以培养学生实践制造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的《机械基础》课应承担起培养创新人才的重担。
《机械基础》作为中职机械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制图等9门大类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大纲的通知》(教职成[2009]8号),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基础课程
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备的机械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正确操作和维护机械设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①“中国制造”时代,要求机械基础课程不仅要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要树立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总结笔者多年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在中职《机械基础》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需要改变传统以知识为主、实践为辅的灌
输式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综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2 创造性思维培养的途径
2.1 激发中专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要求以兴趣为基础,《机械基础》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需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对机械设备、机械制造行业的兴趣。深入了解学生,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是激发学生学习《机械基础》兴趣的基础。在中职学校机械基础类专业的学生基本是男生,年龄在17岁左右。根据笔者调查发现,这个年龄段的男生对汽车、飞机、坦克等具有较为强烈的好奇心,那么授课时多以这类学生感兴趣的设备的例,就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其次,结合机械类专业的职业特点。结合《机械基础》课程所指向的职业群,结合职业群的特点开展教学,可以拉近课堂与岗位的距离,将学生当前的学习与今后的就业联系起来,从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最后,运用恰当的教学模式和教具也是激发学生学习《机械基础》兴趣的有效途径。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情境教学等方式,同时还可以向学生展示学生感兴趣的模具、影像资源等。一旦学生学习的兴趣被有效激发,那么学习的动力也就有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与锻炼也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 改善课堂教学方法
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机械基础》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因素。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总结出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理―实一体化”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等。
“理―实一体化”教学法是中职机械类专业开展教学实践的一种有效方法。传统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是利用一节课、一周课或是半个学期讲解完相关理论之后,开展实操教学,总之理论教学与实操教学之间存在一段时间间距,实践证明,这种“理―实一体化”教学方式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效果十分有限。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规律,知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遗忘。艾宾浩斯遗忘规律指出:遗忘速度最快的区段是20分钟、1小时、24小时,分别遗忘42%、56%、66%;2―31天遗忘率稳定在72%―79%之间;遗忘的速度是先快后慢等。根据这一遗忘规律,如果教师在讲解完理论知识一节课后(45分钟)再开展实操教学,那么学生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已经忘了一大半,如果一个月之后再开展实操教学,学生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已经所剩无几了,那么老师在开展实操教学的时候又要将相关理论知识再讲授一遍,由此降低了“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效果和效率。为此,有必要改进“理―实一体化”教学方式。教育学家艾德格?戴尔所提出的记忆金字塔是克服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戴尔通过对不同学习方式的比较,得出结论:“听讲”、“阅读”、“声音、图片”的学习方式两周以后学习的内容分别只能留下5%、10%和20%;“示范”的学习方式,可以记住30%;“小组讨论”,可以记住50%的内容;“做中学”或“实际演练”,可以达到75%。
由此可见,通过“做中学”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最有效方式。为此,在《机械基础》“理―实一体化”教学中,教师需要将全部课堂搬入实操室,在实操室教师边讲,学生边操作,通过这种教学方式既可以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可以提高学习的效果与效率。
任务驱动教学也是提高《机械基础》教学有效性的有效方法,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途径。教师将整个学习任务根据一定的规律划分为若干子任务,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分配给各个学习小组,各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与帮助下,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的能力,这也是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所必备的能力要求。笔者根据《机械基础》课程特点,将教学内容分为机构的组装、轴系零件的组装(知识线)、机构运动观摩与机构组合创新设计、凸轮机构的工作原理、摩擦轮传动等11个教学任务。
2.3 充分发挥计算机仿真技术
仿真系统是基于虚拟现实的仿真软件,上世纪90年代初源自美国的虚拟现实技术。在中职《机械基础》教学中,可以通过计算机仿真技术开展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目前,比较常见的有天傲TNS―Ver2.0、联高VNUC、上海字龙等数控仿真软件,这些仿真软件能对目前市场上的主流数控系统(FANUC系统、SIEMENS系统、MITSUBISHI系统、华中数控系统、广州数控系统)的车床、铣床、加工中心的操作全过程进行仿真,使学生在计算机上仿真能获得与实际操作中一样的效果。 例如,以典型加工零件为载体进行项目教学,教学流程主要可以分为六个部分:布置工作任务―相关知识讲解―拟定方案―任务实施―检验成果―教学评价。(如图1)
拟定工作方案:方案拟定由学生小组合作完成,教师对学生拟定的实施方案进行点评,帮助学生修正实施方案。
开展仿真教学实施:学生对零件进行仿真加工。教师先利用仿真软件进行示范性操作,学生通过教学网络观看教师的操作过程并进行练习。然后让每个学生在各自的电脑上进行全过程的加工仿真。
具体实施步骤:绘参考点、导入数控程序、定义毛坯、安装工件、选择安装刀具、对刀操作、参数设置、自动加工零件。
对仿真操作实践进行检验:项目完成后对零件进行检验,利用测量功能检测加工零件尺寸是否达到图纸要求。
对操作结果开展评价:对学生项目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师生共同讨论、评判完成任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归纳总结学习成果。
仿真实践的开展可以有效弥补学校实操设备的不足,同时在仿真操作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加工产品的认识加入自己的元素,而不会减损设备和加工素材,是发挥学生创造性的有效平台。
2.4 发挥实践教学的创新功能
实践教学是巩固学生理论知识,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必经之路。为提高学校教学水平,我校当前的理论教学课时与实践教学课时达到了1:1。
校内实践教学在实践上多采用分组教学的方式,各学习小组根据学习任务完成学习任务。在分组教学中,一要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提高学生安全操作的意识,培养学生安全生产的习惯;二要明确学习小组的学习任务和考查标准,让学生有事可做,有章可循;三要结合讲解与指导,以学生的探究为主,教师的指导为辅;四是要肯定学生的独创性,鼓励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基础上,开展有创造性的探索。
校外实践教学也是实践教学重要组成部分,我校与广州市100多家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学习通过安排学生深入企业进行顶岗实习的方式开展实践教学。在顶岗实习期间企业选派优秀员工对学生开展指导。真实的生产环境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 结语
当前,在“中国制造”时代,需要有一批高水平的创新性人才,而中职生是将来直接从事机械制造的劳动者,是“中国制造”的重要生力军。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就要求中职教育顺应时代要求,改变传统教学方式,从中职教育的实际出发,结合《机械基础》的学科规律,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中国制造”时代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注释:
①《教育部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制图等9门大类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大纲的通知》(教职成[2009]8号)。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ueqianjiaoyu/2134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