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2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学前教育
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驱动下,建设一支既有深厚扎实理论功底,又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的教学队伍迫在眉睫。在此,笔者试将对如何进提升职业院校专业课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做一些探讨。
一、坚持专业教师合理“双师化”
一般来说双师型教师是指具有“双证”:即,有工程师、经济师等技术职务同时取得教师资格并从事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的人员。必须说明,专业教师能考证、拿证,并不代表其实践教学能力一定有多高。但作为教师要提升实践教学能力,参加培训取得专业相关的职业技能证书确实是一个现实且有效的途径。
为什么说要合理“双师化”?现今各类职业认证体系纷繁复杂,以国际商务专业的“单证员”为例:外经贸企业协会的国际商务单证员,还有商业技师协会的国际贸易单证员,认证的名字都几乎一样。各类下放到行业协会颁发的前资格认证:如报关员、报检员等也是林林总总。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加以区分和鉴别。应多参加在行业里有知名度、被企业所认可且与学生今后就业密切相关的项目参加培训考核。
另外,现阶段很多培训,如行业协会组织的培训均会请行业专家授课且有实践环节。这就要求在取得证书的同时,应抓住一切机会,与业内人士交流沟通,获得一手信息和资料也是提升实践教学能力的重点。
二、专业教师须进入企业锻炼
以2015年度上海职教工作会议的要求为例,中职专业教师每五年必须下企业实践一年。这说明教育主管部门越来越重视企业实践的重要性。下面具体谈一下这一做法的好处和可能产生的问题:
(一)可以克服教学空对空的弊端。很多教师对理论教学颇有心得,但对实践教学就力不从心。学生一句“公司里是这么做的么?”就可以把老师给难倒。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教师不明就里,学生如何驾轻就熟呢?来到企业能直接的了解真实业务是如何操作的;岗位的工作职责是什么;有突发情况应该如何解决;学生应具备哪些职业素养。回到课堂,教师可以把自己在业务中的实际操作转化为课堂的教学手段。教师应该是一个唐僧,去取经,然后回到课堂“传道、授业、解惑”。
(二)可以丰富课堂的教学资源。教学资源、案例的匮乏,是任务引领型教法至今推而不广的原因之一,工作案例基本靠编,操作工序基本靠想,这会造成教学中出现一些贻笑大方的错误,也可能将学生引入歧途。来到企业,教师可以获得第一手的业务资料,可以亲身体会企业的管理及工作规范。教师能把这些材料加以改造,成为教学资源。另外与学生言明这是真正的,发生过的业务,某种程度上也能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可以了解企业用工需求。了解企业用工需求,有利于教师确定教学方案。以外贸结算为例,一直以来信用证在外贸企业中的使用就偏少,多用电汇等支付手段。企业对员工工作能力的要求其实一目了然,而学校教学内容缺长期“信用证化”。在企业第一线锻炼的教师,可以充分了解企业的需求,调整教学的方案,真正符合企业的“订单”。
(四)可能产生的问题。下企业顶岗对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有巨大的帮助,但其开展也有难度。主要有以下一些问题:(1)教师任课量较高,无连续时间可下企业;(2)教师下企业薪资如何计算;(3)企业对于教师下企业的热情不高,如何激励企业与校方建立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
针对这些问题,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和企业共商解决机制。如,规定一个专业教研组每学期送一名或两名教师到一线锻炼,尤其是年轻教师,这样可以不破坏常规教学秩序;在经费上给予支持,鼓励教师主动下企业。如何把制度做好,是前文提到“五年必须下企业实践一年”这一规定落到实处的要点。
三、通过校企合作项目,将企业项目引入课堂
笔者认为,职业教育合适的定位是将企业职前培训在学校完成,促进学生就业能力,降低企业用工成本,形成双赢。根据这一想法,将与学校有合作关系企业的某些项目引入课堂,让学生实践学习过理论知识的,这对学生的好处不言而喻,但对专业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提升有什么帮助呢?
试想,企业将工作项目引入课堂,其管理主体必然仍是专业教师,而企业仅负监督指导职责。教师在带领学生完成项目时扮演的其实是企业“项目主管”的角色。在此过程中,教师将会遇到和企业工作环境中一样甚至更严重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发生,无法预测和模拟,处理解决这些问题考验着教师的实际应对能力。同时,指导学生完成整个工作任务,教师其实完成了一个大型且真实的实训课程,任何教学设计都无法做到这点。
另外,企业将工作项目引入课堂也可理解为教师下企业锻炼的一种形式。
四、聘用行业专家成立专业教学咨询机制
学校层面应聘请专业相关行业专家组成“专家指导委员会”,定期对教学标准和计划的修订给予指导。教学标准和计划是教学的总纲,纲举则目张。很难想象教师在一个落后陈旧的教学标准下能有效提升实践教学能力。行业专家可定期召开讲座和座谈,从面上对教师进行指导。这一机制长期坚持,一段时间以后必然能收到效果。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ueqianjiaoyu/213481.html下一篇:模因论对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