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2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学前教育
青年教师对于《电工电子技术》课的基本认识是内容广,覆盖面大,知识点多,学生理解较难,备课难度大等。这就需要授课老师对课程内容非常熟悉的基础上,运用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我有以下四点体会:
一、敢于创新
就目前我院学生基础差,底子薄的实际情况,一“灌”到底的做法已经不可行,所以要求我们找到一条符合我院学生实际的课堂教学模式。我觉得采用实际案例法,改变课堂模式,增加师生的互动。
对于专业课教学,可以引用工程实例,变抽象难懂的理论为学生可以想象到的或者亲眼目睹过的实物案例。这样可以把学生从抽象的理论中适当的解放出来,既增加了课堂的生动性,又能使学生更容易的接受知识。比如:在讲交流发电机的结构的时候,尽管这部分内容并不是课程的重点,但是我还是把它作为工作原理的背景知识讲解了一下。联系到当停电的时候,各大银行、商业网点等地方实际使用的的小型交流发电机。发电机的工作原理是转子在外力的作用下旋转,形成旋转磁场。在这个磁场下,定子绕组切割磁力线,产生三相感应电动势。那这个外力在实际的发电机中,怎么来施加的呢,我们经常看到起动发电机的时候,有人会拉一根绳子,当绳子打动的时候会带动里面的飞轮,飞轮在惯性力的作用下会带动转子开始转动。这样的举例,让学生一方面明白了工作原理,一方面也使他更好的理解发电机的工作原理,记忆更加深刻。并且学生能感觉到现在所学的知识还能解释一些在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兴趣油然而生。 对于结论性比较强的知识点,这时也可以引入相关软件,对整个过程进行模拟,以验证结论的正确与否。
二、善于聚焦
“沃土才能孕芳,明灯才能引航” 我始终觉得,教师的个人成长,离不开集体的力量,就像种子的发芽离不开土地的滋养。每个人的学识和精力都是有限的,采人之所长补己之所短是学习之路中不可或缺的一步。
课堂教学要善于聚焦。每位刚走上讲台的新教师都会有这样的经历,恨不得一堂课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全讲给学生,事实证明这样的效果非常不好,信息量太大对于专业基础课来说更是大忌。这就需要我们能对所讲的课程能在很大程度上总结归纳,给学生明确的学习思路。在此之前,我们在备课的同时还要备学生,备学生的基本情况,根据不同的班级学生的基础,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案。这方面我想应该多去听教学经验丰富教师的课。从他们那里多多学习自己的不足之处。当代美国最有影响力的法学家之一波斯纳曾提出这样的观点:一个教师的成长公式是经验+反思=成长,因此今天的我越发深切地感受到,教师应该是一个行动中的思考者。以思考引领行动,在行动中引发新的思考。如此循环着一路走过教学生活的每一天,且行且思,才能清晰地看到自己前行的足迹,听到自己拔节的声音。正如肖川博士在著作《教育的理想与信念》的后记里写到的那样:写作是一种告别自我的方式,过去的感受与思考凝聚在文字里,那是往昔的剪影。洗去昨日的风霜,带着不变的理想,准备着迎接明天,于是又再一次出发,只有目标,没有终点。
三、勤于总结
一方面每次授课下来总有好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做好授课记录,下一轮上课前拿出来做个参照非常有利于教学能力提升;另一方面对上课内容和表达上出现的问题,也应有个记录。对内容上的问题,在教案或者电子教案上及时作出修改,使教案能够不断完善。对于表达出现的问题,及时总结,整理出新的表达方式,以便于下次课能有更好的效果。
除了自己总结经验教训外,还应该为学生总结一些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对课程内容中知识点较琐碎零散的内容做一总结,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得心应手。比如:在学习单相交流电路这一章时,知识点比较多且零散。我将这一章的内容总结为一张表,这样就把学生原来凌乱的,无处下手的内容条理化,受到学生们的欢迎。
四、课堂动员
我对所谓“讲课”的理解是,教师在课堂上的所有讲述,包括互动式或非互动式的,都应该是教师引导学生并与学生一起通过思考和探究去解决一个明确的问题。这个过程中,学生思考和探究的心路历程最为宝贵,它甚至比解决问题本身还要重要。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果教师每次都直接讲出结果,或学生大脑没有“思考”的参与,那么学生就会丧失一次次思维训练和能力形成的机会,收获的也只是记忆性的结论、定义或概念等,而终不知其来龙去脉和“之所以然”。长期这样下去,会使学生变得不善于或懒于思考,从而慢慢失去“聪明才智”。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积极参与思考至关重要。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思考积极呢?比如把问题设置得有趣,采用表扬和奖励,组织课堂小竞赛等。这些做法都很好,我也经常使用。但我还有一些比较另类的做法。我上课时经常提问,包括我自己也感到模糊的问题。我提问的时候总会真切地流露出自己对问题的“无知”和渴望学生帮助解决的诚恳心态。我的课前准备很多是框架式的,一些问题的细枝末节并未经过大脑的事先“预演”。因为我希望把自己对问题思考的原生态过程展示在学生面前,所以经常出现思维临时“卡壳”,当然也有故意“卡壳”的。一旦思维“卡壳”,我便及时向学生求援。我发现学生很乐意帮我解决问题,他们觉得解决一些连老师也搞不掂的问题实在是太值得骄傲了。所以思考问题的积极性一下子高了。其实,我是想让学生尽快进入问题前沿,一次次地亲眼目睹并参与我在第一种思路不畅的情况下不得不撤退到第二乃至第三种思路上的思维行动。意外的是,每次在迂回探究的过程中又往往能把一些周边问题牵扯出来,一并歼灭了。我觉得这是一种刺激学生思考欲和提升思维境界的好方法。除了提问,我还经常请学生上讲台述写问题的解题过程,我经常邀请那些容易出错(最好是错漏百出的)又能基本写出全过程的学生描述。这样正好可以举行及时的错误“展览”,让台下的同学帮他逐一改正错误,于人于己都大有好处。可是我看人有时也会走眼,上台的学生写的解题过程居然会出人意料的完整无错。这个时候我还是会“坚定”地告知台下学生该生板书中仍有一处“错误”。我看到大家都皱着眉头甄别“错误”,有人把正确的改向错误,遭到他人“谴责”;而大多数人在绞尽脑汁后仍面面相觑。虽然我在最后宣布“本题无错”时遭到同学们一片“咦”声,但全体学生毕竟都参与了这场思考活动。我觉得这种方法效率比较高,教师只须一句话就能把全体同学的思考力动员出来。它适合用在急需解决的记忆含混、理解模糊的知识路段。但不可以常用,用多了就会引起学生“狼又来了”的觉醒。我把类似的做法叫做课堂思考力的总动员。
“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自己去体验;给学生一点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自己去找答案;给学生一种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片空间,让他自己向前走”。我的教学生涯在继续,同时我的课堂设计、教学方法也在继续,最终我希望达到让学生自由自主的学习,努力教会学生学习是我的目标。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ueqianjiaoyu/213526.html下一篇:优化初中化学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