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2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学前教育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 2017)14- 0126-03
doi:10. 3969/j.issn. 1671- 5918. 2017. 14. 047
[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
何为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是指教师不将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通过引发、促进、支持和指导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以达到完成学科教学任务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探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原有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今后能可持续性地学习奠定基础。传统中医教育以教师、教材和课堂为中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学生缺乏一定的灵活性和创造性。近年来,实践了一系列的中医教育的改革方案,虽有很大的改观但仍不能与社会发展的需求相适应,在校大学生缺少对中医的热情、兴趣以及独立思考、积极答疑的能力。一部分学生能靠被动记忆记下各种病因、病机、病证和方药,能够很好地应对考试,但是一旦出现与课本不一样的病证,便无证可辨、无方可选。再加之现在的课程越来越多,大部分课程的课时被压缩,学生们课时少,任务重,因此改革传统的中医教学模式,构建探究性学习教学模式有重要意义。温病学是一门研究温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防治方法的学科。主要阐明温病的病因、病机、诊断方法及其防治措施。把探究性学习方法运用在温病学的教学中,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既能让教师寓教于乐,教学相长,又能增强学生对中医的信心,还能锻炼学生的中医思维,增强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一、引导式探究性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突出温病学整体观(亦是中医整体观)、动态观和辨证论治(如:三焦辩证和卫气营血辩证)的精华特色,围绕温病学的特点(如:特有的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理论体系以及温病学的用药特色、辩舌验齿),突出重点(对教材的总论做一点一般介绍、减少对重复内容的反复讲解、突出讲解温病学的辩证思路和诊断方法)、精讲难点(相似疾病的鉴别等)、解析疑点(温病方剂与伤寒方剂的变通与异同),完成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实现温病学在中医课程体系中的作用。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好难点重点的同时,提出自主探究性的问题(探究性问题要难易适度;问题要具有启发性;允许学生做出多种解释或结论;问题要有可探究之处),学生则独立思考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运用已有的基础知识进行深入思考、分析,巩固原有基础知识,查缺补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给予学生一些探究和实践的机会(如:跟诊见习、实验研究)这样能让学生联系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与探究能力(因为来源于日常生活和实践的知识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和吸收,更容易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对于自学性的内容,教师点到为止;对于学生课后反馈的难点(来源于教师与学生课上课下的交流以及学生自主提出所反映的疑难问题),教师应进行答疑解惑或者引出新的知识,并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分析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运用教师本人的学术特长和优势引导学生。学生方面,学生积极思考教师所遗留的问题,运用所学知识思考问题或者通过查阅资料、文献和古籍来解决问题,亦可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获取其他不同的思维)来解决问题。实践证明探究性学习教学不仅极大调动学生求知性和主?有裕?而且有利于探究性学习方法的形成。
二、多样化探究性教学
(一)拓展教学内容
教师基于基础教学内容(本课程内的基础知识点、基础理论)做有深度、有广度和有意义的延伸,同时要注意与相关学科的联系(如:与《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学科的联系),还要注重教学与临床的结合。教师可以将一些与温病学关系密切的最新研究成果融人到教学当中(如:屠呦呦的青蒿素研究、青蒿鳖甲汤的最新应用研究等),使教学内容前沿且新颖。对于一些还未成熟的研究成果,在指出其创新之处的同时又指出某些方面的局限性和有待于深入研究的问题,激发学生们的创新思维。
(二)学生跟诊
教师开放临床跟诊平台,让学生到临床跟诊学习。教师在临床上选取恰当病例(如:经典所讲的肺热移肠这一证候类型,证见身热咳嗽、下利色黄热臭等,这些症状可见于病毒性肠炎、肺心病、鼻炎、糖尿病等疾病中,便可以灵活地运用肺热移肠这一证候的论治方法来治疗这些疾病),将临床的所见疾病与中医的辩证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活学活用中医经典知识的思维通过临床传授给学生。从经典延伸到临床,又从临床回归到经典,让学生们能够做到学以致用,学有所为。学生方面,注重教师的方式方法,主动适应教师丰富的教学方式,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条件,完善自己对温病学以及其它基础学科的认识,加强自己对临床的认识,把经典知识学活学通,开阔自己的思维,同时尽早掌握并熟悉一些临床技能。
(三)开放式课堂教学
在课堂教学之余,利用课外时间进行实践(如:临床实践、现代药理实验等),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对本学科的认识并增强学生对中医的兴趣;采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如:网络课程、微课、慕课、文献检索、微信课堂和微信公众号),给予学生更丰富的学习资源提供网络学习平台,便于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优良的课外参考读物让学生借阅或者推荐一些优秀的书籍供学生自己选择,有利于学生拓宽知识面;课堂上采用思维导图和对比记忆等方法,帮助学生记忆和区别知识点和疑难点。学生方面,注重教师的方式方法,主动适应教师丰富的教学方式,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条件,完善自己对温病学以及其它基础学科的认识,掌握更深层次的知识。主动运用多样化教学,增加知识的储备,完善知识体系。 三、个性化探究性教学
王秀莲等提出对温病学文献或者相关研究有兴趣的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自己的选题,利用课余时间在网上查询资料,这类学生到图书馆查阅书籍或者文献检索,然后经过归纳整合,写成学术性的小论文,教师给予修改建议。对实验有兴趣的学生可以进行试验(例如:温病学中某些方剂对某些特异疾病病原体的效应、温病学方剂中某对药对或单味药物的现代药理研究),经过筛选,由教师指导并帮助申请实验,学生具体操作(例如:首先让学生运用科研思维来设计实验,获得实验数据后利用统计学知识统计和分析数据,做出相关表格,最后得出结论)。对临床方面感兴趣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之余,加大案例分析的数量和难度,案例由教师精心筛选(然而由于中医本身的特殊性决定了很多病可以同病异治,有时很难说医生所给出的就是最佳治疗方案。因此教师在引入案例的同时须不断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问题,扩宽思维),然后学生对病例进行诊断分析(包括病名、病因、病机、辨证、方药等),学生间相互交流,扩展思维。这类学生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到医院跟任课教师跟诊见习。教师可以选择一些适当的病例让学生模拟处方,从而增加学生对临床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和临床实践能力。实践证明个性化探究性教学,让学生形成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思维习惯及行为习惯,提高了学生对中医的热情和对临床的应变能力。
四、问题式教学
改变传统的课堂问题方式,采用PBL教学法,把学习置于复杂而且有意义的问题中,例如:编写课堂病例时,将一些鉴别诊断的内容隐含在其中,有利于学生据此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提出需要进一步询问的症候、现病史、既往史及过敏史等,鼓励同学提出假设并给出相应的结果。改变传统的单一的笔试考试考核模式,加入实践操作等实际能力考核,让学生面对模拟患者,应用自己所学知识进行当场诊断(中医诊断、西医诊断均可),考察学生的临床应对能力(可以根据情况建立模拟病房、模拟门诊等),在考核的结束后,教师总结归纳出学生出现在考核过程中的问题,给予引导和扩展,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并开阔思维。学生方面则应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和自己在考试中所出现的问题并主动解决问题。实践证明,问题式教学帮助学生们建立起了自主思考、自主发现问题的思维模式,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五、分层次式教学
基于多种方法的运用之下(如:引导式教学、多样化教学、个性化教学以及问题式教学),教师对学生综合能力得到深入的了解后(如:学生的基础知识储备、传统文化底蕴、应变能力、学习能力、探究能力等)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的教学内容,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正所谓“因材施教”,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相应的发展需求。对于基础相对薄弱但又对温病学习感兴趣的同学,教师可以着重运用引导式教学来引导学生的思维并加强基础知识的教育,以问题式教学为辅助来提高学生的思维。对于基础扎实而且综合能力强的同学,教师着重运用个性化教育(如:跟诊、研究、论文写作),以多样化教学为辅助来提升学生现有的水平和思维。分层次式教?W模式借鉴了中医的辩证思维的精髓,将辨证施治的思维运用在里此方法上,达到了因材施教的目的,同时也使得教学更加层次化.教学效率得到很大提高。学生方面则从分层次教学中获得相应的提高,完善了自己,并能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综上所述,温病学探究性学习方法有利于推动中医教学改革,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扩宽学生的学习思维,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今后的全面发展有着深远意义,为中医教育改革的实施提供了一些具体的方式与方法,对今后的教学改革亦有重要意义。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ueqianjiaoyu/213865.html上一篇:口腔颌面外科学教学改革的探讨
下一篇:浅议当前对外汉语教学现状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