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2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学前教育
克拉申的假说体系由五个彼此关联、互相呼应的假说组成,分别是:学习-习得假说(the Acquisition-learning Hypothesis)、监察假说(the Monitor Hypothesis)、自然顺序假说(the Natural Order Hypothesis)、输入假说(the Input Hypothesis)和情感过滤假说(the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仔细研究、探讨之后可以发现,输入假说是其理论的核心,其余的四个假说都是对输入假说的展开和补充,本文就输入假说展开论述。
一、输入假说的内容
在论述之前,我们先来区分两个概念:学习与习得。在克拉申看来,成人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获得第二语言的方法。一种是习得,即潜意识的、日常的暗含的学习,也就是在自然交际中用目的语进行有意义的交流和互动。说话人的注意力在于表达,在于理解话语的意义,而不在于话语的形式;另一种是有意识的语言学习,这是明确的、正规的、从语言学方面理解并掌握语言,一般我们在专门的语言课堂上看到的就是这种学习。克拉申认为,学习不能转化为习得,学到的知识不能无意识化。
克拉申(1982)明确指出,输入假说与习得相关,而非学习。
首先,人类获得语言的唯一方式是对信息的理解,也就是通过吸收可理解的输入习得语言知识。“语言习得只在我们理解信息时发生。”(克拉申,2004)
第二,输入的语言信息既不要过难也不要过易,应该是“可懂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即略高于学习者现有语言水平的输入。如果用i代表现有水平,可懂输入就是i+1。因为i+2学习者难以理解,i+0则无法发展其语言能力。也就是说,在合适的语境以及语言外的信息的辅助之下,人们能够理解略高于自己现有水平的语言。如果语言交际获得成功,输入的信息可理解并且数量足够,学习者就会自动获得i+1。如果吸入的内容多次得到重现,就可能被习得(整合到了现有的语言能力当中)。
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输入的内容都能被学习者吸入。“可懂输入”还必须经过学习者的情感过滤才能进入大脑,变成第二语言习得可以利用的语料,即吸入(intake)。简单来说,输入的信息必须被学习者理解,能够经过学习者情感过滤,才是真正的“吸入”。如果第二语言习得的态度不佳,学习者就不会主动寻求输入,其情感过滤器也会比较高强,常常阻止信息进入语言习得的机制。而情感过滤器的强弱取决于动机、态度以及自信等因素。
二、输入假说的补充
输入假说的核心思想是可懂输入,可懂输入引发习得。但是假说并没有对“可懂输入为什么能引发习得”,以及“这种习得是如何发生的”做出说明。对此很多学者提出质疑。怀特(White,1987)指出,如果学习者希望理解的更多,那么,按照现有语法无法解释的句子,会迫使他对自己的语法进行重新分析,这样才有可能获得新的语法知识。也就是说,引起语法改变的是“不可懂输入”,而不是可懂输入。据此,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正是不可懂输入向可懂输入的转化引发了习得,不可懂输入转化为可懂输入的过程正是语言习得的过程。
下一个问题是,如何提供可懂输入?克拉申认为听力至关重要,“第二语言课堂的主要功能是为习得提供吸入”。课堂上最佳的活动需要自然、有趣、可懂,如果有大量这样的活动,吸入就会暗含其中,语言习得也就会水到渠成。他还提出了“语言学习纽扣”的设想,目的是用来提醒母语者在谈话中照顾到外语学生的语言需要。比如,红色纽扣代表初学者,绿色纽扣代表中级水平学生等。教师要根据学生纽扣的颜色,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话语,符合学习者语言水平,把无意识的目的语运用过程有意识化。
输入调整和输入互动假说都是对上述研究的继续。输入调整是通过一系列手段对自然语料进行教学干预,使语料符合学习者水平。可以从外部着手,增加辅助手段,如提供注释、介绍背景知识、使用视觉信息等;也可以从内部着手,改变文本语言,使文本“简化”或“繁化”,以适应学习者的语言水平和教学要求。输入互动是在交际的过程中,交际双方对语料进行即时干预,通过重复、澄清、确认等手段,对学习者不理解的语言成分进行商榷。在这一过程中,语言形式、话语结构以及会话内容不断调整,逐渐接近学习者现有的语言水平。商榷的过程就是输入的不可懂性不断增加的过程,学习者原先不理解的语言成分逐渐变得能够理解并且被吸收。
第三,输入假说认为,有意识学习得到的知识不能转化为无意识习得的知识,有意识的学习只能对已习得系统的输出进行监察和修改,以提高准确性。麦克劳林则引用希甫林的观点认为,记忆是大脑中节点的集合,每个节点都是一组信息,这些节点通过学习互相联系在一起。长时记忆中的节点是被动的,不活跃的,而短时记忆中的节点则由于某种原因正处于活动状态。
三、输入假说的应用
克拉申认为,成功的语言教学项目应该包括习得和学习两个方面。习得包括吸入和流利性。吸入是必备内容,是语言教学的核心。流利性是可选内容,但流利性练习能够促进吸入。学习也包括两部分,经验规则和语言规则。课堂上最佳的活动需要自然、有趣、可懂,如果有大量的这样的活动,吸入就会暗含其中,语言习得也会水到渠成。那么,课堂可能是成人习得语言的最佳场所。应用到第二语言教学,就应该是把习得和学习结合起来。要求教师有计划、有目的的提供符合学生水平的可懂输入,把语法结构、语言规则、语用习惯等知识有意?R的融入到输入中,通过重复、强化、操练等手段,使学生在交际中自然习得。
克拉申对“善学语言者”(good language learner)的描述亦具有启发意义。克拉申认为,善学语言者是习得者,能够从环境中获得足够的吸入,其情感过滤器相对低弱,而且还是最佳的监察机制使用者。也就是说,培养成功的二语掌握者,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①在习得中教授。变明确的、枯燥的语法知识为自然的、有意义的习得。②提供大量的,有意义有趣味的目的语环境。方式多样,如看电影、听录音,多与母语使用者交流,一对一个别辅导(chat)等。③激发学习者兴趣,关注学习者心理状态,营造一个轻松、有意思的学习氛围,尽可能的降低学习者情感过滤器的屏蔽效应。④重视语法知识,促进学习者内隐知识的提高,流利表达的同时,关注语言的准确性。
四、结语
克拉申的二语习得理论对第二语言习得和语言教学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无论是他的输入假说,还是关于学习和习得的区分,至今依然是第二语言习得和教学关注的对象。笔者认为,如果把克拉申的输入假说及其他学者对其不足提出的补充结合起来运用,将会更加具有指导意义。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ueqianjiaoyu/2142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