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2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学前教育
一、游泳基础教学训练特点
(一)训练姿势特点
游泳教练必须先让学生在陆地上练习相关游泳姿势,例如模仿青蛙动作对蛙泳姿势进行练习,或练习平浮或仰卧姿势,上述动作很少在陆地运用,如果初学者不稍加练习就选择直接下水十分容易出现不适应情况。所以针对上述游泳姿势练习则要求教练安排初学者在陆地模仿青蛙动作,待其熟悉姿势后就可下水开展训练,而学生也要多练习游泳分解动作并将其和陆地练习动作相结合,由此掌握正确游泳姿势。
(二)训练环境特点
游泳基础训练要遵循水环境特点。人在水中时产生的身体反应不同于陆地,需要面对来自阻力、压力、浮力等各方面影响且十分有可能出现呼吸困难、呛水和站不稳等情况。甚至还有部分游泳初学者因频繁呛水而对游泳产生畏惧和恐惧心理,最终放弃学习游泳。因此教练在开展游泳基础训练时需要严密观察环境特点,让学生多熟悉水环境和充分了解水环境,逐渐学会在水中行走、站立以及维持平衡。
(三)训练多变特点
一般游泳基础教学多针对儿童群体,所以在训练内容和训练方式等方面也要受此群体兴趣爱好影响,从而呈现出多变性特点。而儿童对某种事物产生的兴趣和认知会受身体、情绪、性格、教练、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可以说这些因素或多或少会对少儿对事物兴趣持续度产生影响。尤其对于儿童群体而言,很少会关注训练目标和训练成果,在学习中表现出的多变性和随意性较强,因为儿童将游泳训练看做娱乐项目,并非知识技能,所以很少对其持有严肃态度,基础游泳教学在这种情况下也会随着儿童兴趣和情绪产生变化。
二、游泳基础教学的训练方法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直观呈现训练内容
多媒体应用到教育中能改变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对于游泳运动而言,这是一项备受大众青睐的运动项目,很多学校都开展游泳课程作为选修科目,因此将多媒体应用到游泳课中能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体育教师可以将课件制作成简短的小视频放到校园网,学生可以随时下载查阅学习,而教师也可以通过校园网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最重要是学生根据自身游泳学习随时上网查阅教师制作的视频,极大方便预习和复习,并借助翻阅教材、收集信息、上网浏览等方式完成体育教师布置的课外作业,提高学生游泳学习效率。除此之外体育教师借助校园网能解释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学生创造一对一实时交流沟通的学习体系,一定程度上能有效缓解因有限课时而导致教学无法全面开展困境。多媒体教学方法打破传统大班级授课模式,善于将课堂教学结合课外活动,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统一,进一步推动游泳教学进程,极大拓展教学空间和教学时间,为构建新型教育模式提供美好的前景。以蛙泳配合技术教学为例,教师可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播放正确且完整的蛙泳配合动作视频资料,同时详细讲解和示范国外内优秀蛙泳运动员技术动作,提高游泳技术教学效率。必要时还可单独截取视频中某一重难点或慢放、回放视频,加深学生对所学技术知识印象,提高学生掌握技术动作能力。体育教师应充分保证多媒体技术动作示范视频中完整展现要领,做到优美、轻快、准确、流线等,促使学生在观看视频时就能受其感染,感受到美的熏陶和力的鼓舞,学生在正确动作示范影响下会从内心产生强烈的跃跃欲试心理,进一步提高游泳教学效率。
(二)开展模仿游戏竞赛 提高游泳训练技能
教师在开展游泳基础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在陆地对相应游泳动作进行模仿并通过此了解学生掌握情况,提升训练效果。教师可以纠正学生动作和对学生示范正确的动作,重点强调游泳动作技术要领,之后再进行巩固训练。教练在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游泳兴趣培养,树立学生学习游泳自信心,还可结合儿童生理和心理特征选择其感兴趣的教学方式进行训练,多运用鼓励和夸奖性语言培养学生学习游泳热情。例如教练在训练初期阶段可以采取游戏竞赛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因为儿童天性活泼,注意力容易被感兴趣的事物吸引,游戏竞赛方式能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并促使其进步。
(三)合理控制?练时间 规范游泳训练程度
每个运动项目都有其最佳训练时机,游泳运动更是如此。一般学习游泳的最佳时间段为每天早晨7点~12点,这一天是游泳最佳时段。因为早晨7点人体各项免疫机能最为活跃,十分适合游泳,9点时人体全身都活跃起来,肌体处于兴奋状态,精神极为饱满,不仅适合运动,更适合游泳,中午12点会人体更为旺盛且参与大量活动能提高训练效率。
三、结语
总之,基础教学是游泳项目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游泳初学者必须掌握的内容。当前很多知名游泳运动员依旧没有放弃基础训练,因为基础训练是游泳技术拔高的前提,需要游泳教师根据学习者实际情况开展模仿或游戏竞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习者呈现直观训练内容,调动其参与训练兴趣,同时合理控制训练时间和训练量,增强学生水感的同时提高其游泳技能。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ueqianjiaoyu/214586.html上一篇:谈谈《机械制图》课程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