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 学前教育 > 英语教师教学发展的理据与要素

英语教师教学发展的理据与要素

日期:2023-01-23 阅读量:0 所属栏目:学前教育


  自经合组织(OECD)在21世纪初提出的“核心素养”概念以来,有关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及其培养问题的研究在我国基础教育领域得到广泛讨论。历经数年,教育部最终形成和颁布了《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核心素养版课标”),明确了高中英语课程的定位、课程内容、课程结构,凝练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及学业质量分级标准,提出了课程实施优化建议。细化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学业质量评价目标体系为高中英语教学质量提升提供了清晰的指导,同时也对英语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核心素养版课标”的颁布势必要求高中英语教师要走上教学发展之路,要求教师要不断提高课程实施能力和水平,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有效课程教学,切实完成培养和提升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

  那么,英语教师应该具备哪些知识结构和能力要素以满足核心素养背景下新的教学改革和教学发展的需要?为此,我们首先要明确英语课程的功能定位和英语学科能力的表现维度,深刻理解“核心素养版课标”的理念、要求和目标,找到英语教师教学发展的知识和能力构成理据,研究和分析英语教师知识和能力结构的建构要素。

  一、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英语课程功能定位与学科能力表现

  (一)英语教育的课程功能定位

  从中国外语教育功能特点的历史发展溯源来看,英语教育的核心素养是根植于其自身的历史发展规律之中。从元朝最早的以培养官衙译史为目的的外国语文学校“回回国子学”到明朝的官办外语学校“四夷馆”再到清朝康熙年间的俄罗斯文馆,外语教育均以培养外交译员为主,主要突出外语在人才培养中的工具性作用。晚清时期创办的各种包括语言学堂、军事学堂、技术学堂、综合性学堂等在内的洋学堂,如京师同文馆,把外语教育和翻译工作相结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兼顾“翻译实践”和“人文教育”,英语教育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并重。当代中国的英语教育功能也经历了民国时期以“学术型英语人才培养”为目的的去功利主义时期、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停滞期、改革开放后的“英语热”和“复合型英语人才培养”带来的工具性压倒人文性等不同发展时期。

  在英语教育的理念上,工具性和人文性问题曾一度成为外语界的争论焦点。持“人文说”观点的学者认为外语是一种素质,英语教学应该侧重人文性,认为语言的功能作用不仅限于工具和交流手段,语言是人类思想的载体,是塑造人的思想、灵魂和情操的重要手段。[1] “工具说”倡导者认为英语教学如果只强调人文素质,而不肯下功夫到工具的掌握上,就丧失了外语学习的目的。[2] 持工具论者是从语言的功用角度来界定英语的作用,而人文论者则从英语对学习者的文化素养形成所起价值的角度来定位其作用,是一种内在的价值取向。但不论争论的焦点如何,英语教育的核心素养是来源并根植于我国不同阶段的社会发展需要、学生身心发展需要、国家的语言教育方针需要以及英语教育本身的发展规律之中的。

  在高度国际化的当今,英语作为一种国际通用语言,承载着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沟通工具、民族文化与思想的传播载体、人类科技和文明成果的汲取媒介、国际理解的增进器等多重功能和作用。因此,“核心素养版课标”明确指出,普通高中英语课程兼具 “工具性和人文性融合统一”的特点,强调对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的综合培养,[3] 确定将这四大方面作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发挥英语学科对学生价值观念、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塑造的学科育人价值。这四大核心要素环环相扣、相辅相成、协同发展(见图1),与2016年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大方面对应吻合。其中,英语语言能力是基础要素,文化意识是价值取向,思维品质是心智特征的体现,学习能力则是英语核心素养构成的发展条件,其目的是通过高中英语课程的学习,发展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践行“以德育为魂、能力为重、基础为先、创新为上”的基本理念。[4]

  (二)英语学科能力的表现纬度

  在明确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其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育人功能之后,还有必要明确英语学科能力的维度,以进一步明确英语教师需要达成的教学目标和自我教?W发展方向。

  学科能力包含三层含义:一是指学习者掌握某种学科的特殊能力;二是学习者学习某种学科的智力活动;三是学习者对于学习某种学科在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学习策略上的个体差异。[5] 学科能力起着承接教育目标与课程内容、教学与评价的桥梁作用,教育总目标通过学科能力达成,学科能力通过课程内容和课程教学达成,同时学科能力又决定着课程内容、教学与评价。如图2所示,学科能力在教育运作效能系统中处于核心地位,学科课程标准建立在学科能力模型基础之上,作用于课程教学效能达成的课程内容、教学、评价、师资、管理等各个层面。

  特定学科的特殊性往往决定了其学科能力。要探索英语学科能力,首先要揭示英语学科本身的特殊性,找出有别于其他学科、最能直接体现英语学科特殊要求的特殊能力。“核心素养版课标”提出,高中英语课程旨在“为学生继续学习英语和终身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在义务教育基础上,帮助学生进一步学习与运用英语语言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发展跨文化交际能力,树立多元文化意识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坚定对祖国文化的文化自信,为学生未来更好地适应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参与科技和知识创新奠定基础。[6] 从这种意义上来讲,英语学科能力是学生在顺利进行英语学科认识活动和问题解决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特殊能力与心理特性。因此,从中学生的心智水平和认知能力角度出发,英语学科能力在核心能力纬度上表现为英语语言的学习理解能力、英语语言的综合应用实践能力和语言思维的迁移创新能力。英语学科能力在课程内容纬度上体现为“主题语境、语篇类型、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六大要素,[7]学生围绕特定主题语境,通过不同类型语篇的学习,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运用语言技能、获取语言知识、探究文化内涵,深化对语言和文化的理解,促进英语语言知识的学习和语言基本技能的发展,学会合理运用学习策略,构建多元文化视角,增强多元思维发展。   二、以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为导向的英语教师知识要素

  (一)英语教师知识构成特征

  在教师应该拥有什么样的知识这个问题上,学者们的观点不一。伯利纳认为教师的知识包括学科内容知识、学科教学法知识和一般教学法知识;斯腾伯格把教师的知识归纳为内容知识、教学法的知识和实践的知识;舒尔曼认为教师知识包含学科内容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课程知识、学科教学法知识、有关学生的知识、有关教育情境的知识和其他课程的知识;格罗斯曼将教师的知识分为学科内容知识、学习者与学习的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课程知识、情境知识和自我的知识;申继亮则认为教师知识包括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一般文化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8] 申继亮的分类基本上涵盖了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需要具备的基本知识类型,具有一定的学科普适性。

  “核心素养版课标”提出英语课程要构建与课程目标一致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建构“主题语境、语篇类型、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六要素整合的英语学习活动观。[9] 这六大要素在主题内容上涵盖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方方面面,对英语教师在英语语言、人文社科、自然科学、学习策略、教学策略等方面的知识都提出了更高要求,也明确了英语教师知识构成的特殊性。英语教师知识与其他教师知识之间存在着内在的互通性,但也有其特有的异质性。因为英语作为语言学科所具有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功能,英语教师需要具备的应然知识结构包含多种学科领域。结合申继亮的教师知识分类,本文认为,一般而言,英语教师知识包括英语学科本体性知识、英语教学条件性知识、英语教师实践性知识和一般文化性知识;在知识架构上,具有整体性、有机性、层次性和动态性等特点,具有明显的专业知识群特征。

  (二)英语教师知识的构成要素

  1.英语学科本体性知识。英语学科本体性知识是英语教师开展教学的学科专业性基础知识。对于高中英语教师而言,学科本体性知识包括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规定的各种课程内容、英语语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核心素养版课标”提出英语课程内容包含“主题语境、语篇类型、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六要素。主题语境涉及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话题语境;语篇类型包括各种常用的连续性文本(如说明文、记叙文、应用文、议论文、对话等)与非连续性文本(如图表、广告、漫画、网页等)的口语和书面语篇;语言知识涵盖词汇、语音、语法、语篇、语用等知识;文化知识包含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在内的中外人文与科学知识;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看、写等;学习策略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情感策略和交际策略。[10] 这些知识与要求的明确化为英语教师学科本体性知识的建构作了很好的方向性指导。英语教师的学科本体性知识至少应该包括英语语言学知识、英语语言基本技能、英语学习策略知识和英语国家文化知识等。英语教师对学科本体性知识的掌握应该迎合并满足课程改革的要求,建构起顺应以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为导向的英语学科本体性知识。

  2.英语教学条件性知识。英语教师要顺利进行教学,需要具备的第二类知识是英语教学的条件性知识,包括教育学知识、英语课程与教学论知识、教育心理学知识、教育技术知识等。教育学知识主要体现在英语教师的教育观、教学观和教学管理水平上。英语课程与教学论知识有助于英语教师针对英语学科特点,掌握英语学科教学所特有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规律,增强教学的指向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教育心理学知识有助于英语教师掌握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水平,准确判断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态度、有效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方式。教育技术知识则能提高教??在教育教学中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提升教学效果。

  3.英语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教师的实践性知识虽具有一定的普适性,但也反映和体现着教师的个人特征。英语教师的实践性知识表现为英语教师在其个人的教学实践和问题处理过程中积累和反映出的教学智慧、个人品质和个性特征,是英语教师区别于其他学科教师的关键与核心,对教师的教学发展和专业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和作用。英语学科教学主要围绕主题语境、通过不同类型的语篇展开,内容涉及语言知识、文化知识和学习策略知识。因此,本文认为英语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包括教师的语言教育信念、教学情境知识、语言教学策略知识、学生知识、自我知识、教学机智等。

  语言教育信念表现为教师对教育及英语教育目的的理解、对英语教学有效性的控制与评价、对自身英语教师身份的认同等。英语教师的语言教育信念会决定着教师对英语课程性质的定位和对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情境知识主要是指英语教师对教学环境和班级环境的认知;它将对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个人主观体验产生影响,促使教师做出积极的教学策略与行为决策。语言教学策略知识是英语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的对理论性知识的把握和理解,包括英语教师对英语学科内容、英语教学法、英语课程论等的理解、把握和整合,是基于英语教师个人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思考的学科教学知识(PCK,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学生知识是对学生的已有知识结构、能力水平和认知水平的经验性认识,有利于英语教师加强“因材施教”和个性化指导。自我知识是英语教师对自我知识与能力水平、自我教学效能感、自我概念、自我评估、自我调节等的认知,有助于英语教师的教学效能提升和专业自主发展。教学机智是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的灵感、直觉、想象力和顿悟的即兴发挥,在教学瞬间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把握事物的本质,做出迅速、准确的判断,能帮助教师处理好复杂教学情境中的突发教育问题,促进教学理论与实践的融合、教学行动与教学反思的同步。

  4.一般文化性知识。“核心素养版课标”把“文化意识”作为英语学科的四大核心素养之一,势必要求英语教师必须具备一般文化性知识,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形成多元的文化认知、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判断和行为取向。语言总是根植于一定的文化之中,是文化的载体和表现形式,语言教育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文化教育。因而,相较于其他学科教师,一般文化性知识对于英语教师尤为重要,甚至关系到课程教学目标的达成程度。英语教师对于我国及英语国家的民族、历史、地理、经济、社会发展、流行时尚等一般文化性知识的掌握,不仅可以提升英语教师的人文素养和文化底蕴,让英语教师更具学识风范,而且也有利于英语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展开,帮助学生理解语言知识背后的文化知识,加深对英语语言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和使用英语的兴趣,提升学生的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全方位提高英语课程教学质量。   三、以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为导向的英语教师教学能力要素

  (一)教学能力的特征

  教学能力,顾名思义,是指教师进行教学所应具备的能力,属于能力的概念范畴。不同学者对教学能力的理解和定义角度有所不同,概括而言,教学能力是指教师在某种特定教学情境中,借助恰当的教育教学知识和技能,有效达成教学目标,帮助与促进学生知识和能力生成与生命发展的这个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教学能力总是和特定的学科教学活动及教学情景相联系,融合了教师的理论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是教师的知识与技能的统一,具有个体性、情境性、实践性、创新性、发展性等特点。因教学对象、教学目标、学校性质等不同,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构成要求会有不同。纵向来看,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各个不同教育阶段的教学对同一学科教师的教学能力构成要素的要求不完全相同。从横向来看,同一教育阶段的不同学科对教师教学能力构成要素的要求也不尽相同。

  (二)英语教师教学能力的构成要素

  芬克(L. Dee Fink)认为教师的教学能力由专业知识、教学设计能力、与学生沟通的交互能力、课程管理能力四个维度构成,专业知识和教学设计能力体现在课程教学开始之前,师生交互能力和课程管理能力表现在课程教学开始之后。[11] 莫莱纳(W. M. Molennar)等认为特定情境中的教师行为包括教学领域、组织水平、能力构成三个纬度。教学领域纬度包括开发(development)、组织(organization)、实施(execution)、指导(coaching)、测评(assessment)和评估(evaluation);组织水平纬度包括教学力、协调力、领导力;能力构成纬度包括知识、技能、态度。[12]

  “核心素养版课标”倡导“六要素整合的英语学习活动观”,规定英语课程内容包含“主题语境、语篇类型、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六大要素,要求课程教学要以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育和发展为目标。因此,高中英语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维度构建应该围绕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达成这个目标进行。结合芬克和莫莱纳的教学能力构成观点,本文构建了高中英语教师教学能力三维结构模型(见图3),认为高中英语教师的教学能力主要包括教学活动领域、组织管理领域和语言能力领域三大纬度11个子能力。它们共同决定了特定情境中高中英语教师的教学行为。[语言能力领域][组织管理领域][教学活动领域][特定情境下的英语教师行为][图3 英语教师教学能力三维结构模型]

  1.教学活动领域。教学活动领域包括教学设计能力、课程管理能力、课程实施能力、教学指导能力和教学评价能力。教学设计能力和课程管理能力主要体现在课程教学之前,反映出一个英语教师对教学内容和教材的理解与把握能力。课程实施能力和教学指导能力发生课堂教学之中,能够体现教师对英语学科本体性知识和英语教学条件性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同时也反映出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累积及教学机智。如何有效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来增强课程实施与教学指导能力将是每个英语教师面临的新挑战。信息化技术所带来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时空的多模态化为教师提供丰富教学资源的同时,也为英语学习者提供了跨时空的学习机会,这就要求英语教师要变革英语教学的理念和方式,营造信息化教学情境,提升课程实施和教学指导能力,引导学生开展个性化的学习和探究活动,通过深度学习实现英语课程的育人功能。教学评价能力是英语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英语教师对教学的自我评价和对学生学业质量的评价。英语课程的教学评价要突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主导地位。科学的评价能够改善教师的课程设计和课堂教学,监控和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学业质量。

  2.组织管理领域。组织管理纬度包括微观层级的教学力、中观层级的协调力、宏观层级的领导力。微观层级的教学力主要是指教师在各个教学小单元中的不同授课形式下的教学组织、管理和监控能力,比如讲座式教学、小组研讨式教学、单独辅导式教学等等。英语教师的教学力还体现在各种语言教学方法的掌握与灵活运用方面,如交际教学法、情境教学、任务型教学、听说法等。协调力是指教师能够将英语课程标准与课程教学、选修课与必修课协调并发展成为一个有机整体的能力,以及协调师生关系的能力。领导力是指教师的教学领导力,是教师对教学活动施加有效影响,使教学活动顺利而有效运转以获取预期教学目标的能力。

  3.语言能力领域。语言能力纬度包括英语语言技能、文化能力和态度。英语语言技能位于洋葱圈的中心、文化能力居中、态度在最外层。英语语言技能是英语教师学科专业性和个体性的体现,也是英语教师从事学科教学的基础,处于语言能力领域的核心,是指基于英语教师学科本体性知识掌握所表现出来的英语语言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能。文化能力是指英语教师对英语国家文化各层面的了解、熟悉和掌握,以及对该文化的分析、鉴别和批判能力。相对其他学科教师而言,文化能力是英语教师开展学科有效教学所必不可少的能力。其一,文化能力是达成培养学生“文化意识”核心素养和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教学目标的需要;其二,文化能力是交际能力尤其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言从业者的必备能力。态度是指英语教师对待自我、对待学科、对待学科教学等的自我认知能力,是促进英语教师开展课程有效教学和自我教学发展的本源性动力。

  四、结语

  “核心素养版课标”在实施建议中要求英语教师要以发展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不断更新自身的学科专业知识,积累学科教学知识,推动自身的语言、文化和专业素养与英语课程改革同步发展。

  在这一轮新的英语教学改革中,英语课程的功能不仅仅停留在其“工具性”一面,更要求其“人文性”特征在课程育人功能上发挥作用。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之于英语教师教学发展的要求是显见的,英语教师教学发展之于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与达成的价值是不容忽视的。英语教师教学发展的价值不仅在课堂教学内容的创新、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学手段的革新、教学设计能力的提升等课程教学的本体层面,还在于教师的自我专业成长和教学育人层面。“核心素养版课标”对于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实施要求和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将会引导英语教师进行职业反思、促进教学自觉、涵化师德养成;会促使英语教师将自我的知识形态转化为教学形态,将学术理论逻辑转化为教学实践逻辑,用教学之道驾驭教学之技,践行教师教学发展的学习自觉、管理自觉,最终落实在“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学科教育目标和“立德树人”的课程育人功能上。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ueqianjiaoyu/214659.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