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2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学前教育
一、对比教材,明确创新点,转变教学思维
新版《道德与法治》教材重视贯彻和落实党和国家对法治教育的要求,规则意识教育更加凸显,注重以一定逻辑顺序安排内容,促进儿童法治观念的形成与发展。
旧版一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教材包含四个单元:《我上学了》《祖国妈妈,我爱您》《我的一天》《过新年》。其单元逻辑是时间顺序:9月入学,10月国庆节,11月学自理,12月过新年,课文之间相对独立。新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也是四个单元:《我是小学生啦》《校园生活真快乐》《家中的安全与健康》《天气虽冷有温暖》,按照“自我―家庭―学校―社区(家乡)―国家―世界”的顺序,将规则意识教育分布在各个单元中,“这样做对吗”内容涉及校园规则、交通规则、游戏规则、课堂规则等,贴近儿童生活
实际。
整个教学内容应该围绕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法治意识,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以前的说教、灌输方式,从学生的成长出发,让他们有道德责任感和法律责任感。
二、贴近生活,创设情境点,重体验与感受
新教材力图进一步改变以往教材偏于知识传递的弊端,更多采用调查研究、参观访问、角色扮演等方法,让学生在活动中积极表达、善于思考、努力践行。
心理学研究表明,越贴近经验、越具体、越鲜明的感知材料,孩子的体验就越快捷、越深刻。那么,我们在教学中,就要创设符合主题的真实情境,激发孩子们的求知欲。
如《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首先我们要设计预习单,要求孩子观察父母一天的工作,哪些事是自己能做的,并向父母学习方法,如摆碗筷、系鞋带、叠被子、扫地等。孩子观察了、交流了、学做了,回到课堂,他们就能分享做家务的方法和交流自己的感受,而教师除了适当适时的点评,俨然成了一个幸福的“旁观者”。课前的生活体验,让孩子体会到做家务的辛苦,身为家庭成员的一名,也应自觉主动地承担力所能及的部分家务活,至少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学会关爱家人。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以活动为教与学的基本形式”,显而易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以儿童视角和思维观察世界、感受世界、探索世界、认识世界。我们呈现浓厚的丰富多彩的儿童文化,传递童心激发童趣,细化教学目标,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更能让孩子们有效地理解与接受,这是提升教学实效性的重要途径
之一。
三、运用绘本,激发兴趣,培养主流价值观
新教材中增加了大量绘本,旨在让教材更贴近学生,激发低年级学生上《道德与法治》课的兴趣。孩子们对绘本有种说不出来的期待和喜欢。因此,我们利用绘本展示的情景来引导孩子,激发孩子的思维,让孩子把绘本和生活链接在一起,敢于思辨生活;让孩子探索绘本中的故事世界,鼓励孩子创造故事世界,更好地培养孩子的主流价值观,这是提升教学实效性的有效方法。
例如,在执教《健康过冬天》这课时,我们引导孩子自己结合绘本图画,讲讲关于健康过冬的注意事项,要求孩子结合自己的生活,想象自己该怎样过一个健康的冬天。因此,我认为我们要将绘本的内涵转化成孩子的亲身体验,在课堂上给孩子充分思考的空间和时间。绘本中有很多内容包含科学知识,深入浅出,便于孩子习得。如《小猴感冒了》让孩子们懂得感冒具有一定传染性,要学会自我保护,防止被感染。
四、巧用多媒体,融入小组教学,提高教学实效
多媒体资料真实、生动、直观,能插入特效,播放音乐、视频,化静为动,是其他教学手段不能相比的。在上《我们有精神》这课时,可以先让孩子观看一段带病上课的小朋友在课堂上的表现。他无精打采、趴着睡觉,孩子们都不认可这位小朋友的做法,从而引出课题,播放阅兵、团体操、唱歌、打拳等录像,形成对比,孩子们恍然大悟,最后说说身边有正能量的人物,如:清洁工、空姐、警察叔叔等,让孩子深刻领悟:有精神才好,精神好,身体好。多媒体教学,调动了孩子的积极主动性,使课堂充满活力,极大地提高了教学实效。
为提高孩子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在小学教育中要融入小组学习模式,将学生放在教学主体的位置上,以小组活动的形式,让孩子们感受到活动带来的乐趣,将学习过程变得更为轻松愉悦,课堂气氛更为和睦融洽,课堂教学效果也会有效提升。在完成《镜子里的我》的教学后,可以根据孩子们不同表现进行小组活动,以小组评比的方式了解“他人眼中的我”,以小组为单位来做“照镜子”的游戏,组长扮演“会说话的镜子”表扬批评组员,让组员重视仪态、仪表、卫生习惯。最后,各组进行汇报展示,选出前三名的优秀小组给予物质奖励。这样孩子们就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也给了孩子自我表达的机会。小组合作,让孩子感受到乐趣,培养了他们的团队精神;小组评比,激发了孩子的竞争力。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ueqianjiaoyu/214761.html上一篇:中学诗歌教学中的人性引导
下一篇:职业院校机电教学问题与改革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