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2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学前教育
在实际教学中,我对引导文教学法进行了一番探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运用引导文教学法的实例
引导文教学法,是指借助于引导文这种教学文件,引导学生独立进行思考和学习的教学方法。如下例:
[⑴读程序
main(){
int s=0,i=1;
while(i<=100){
s+=i;
i++;
}
printf(“sum is:%d”,s);
}\&⑵程序有几次循环?\&⑶分析前5次循环变量的变化。\&\&i\&s\&\&初始值\&1\&0\&第1次循环结束\&2\&1\&第2次循环结束\&3\&3\&第3次循环结束\&4\&\&第4次循环结束\&5\&\&第5次循环结束\&6\&\&\&\&\&⑷s的变化有何规律?运行完毕s应为何值?上机验证\&⑸如果要计算100以内所有奇数的和,应如何做?请修改程序,并验证。\&⑹采用类似的编程方法还可以做什么?请自己编写程序,并验证。\&]
学生按照引导文的步骤,思考、讨论,很快就领悟到了规律。而在填满引导文上空缺的同时,他们享受到了独立思考的快乐和成就感,锻炼了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采用引导文教学法的优势
引导文教学法是一种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它强调“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采取设疑启发等方式,步步引导学生完成独立学习。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它有很多优势。
⑴易于激发兴趣。比起倾听和观察,学生更喜欢的是亲自动手去做,自己去领悟规律。这样做更有成就感。
⑵在做中学,领悟得比单纯记忆深刻,能力的提高更快。
人们的认知规律一般是由感性上升的理性,然后才能由理性来指导实践。采用引导文教学法时,一般都是从具体行动这种感性认识介入的,比较容易领悟规律,也易于学生能力的形成。
使用引导文教学法时,学生经常相互讨论,常常可以启发思路,创造灵感,有利于学生与人沟通和交流能力的发展。
引导文教学法还有利于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发展。引导文的提示语重在引导而不是限定,因而能够避免出现思维定势。如上例中的⑸、⑹题,通过鼓励学生修改程序和开发新功能,从而激发学生创新的热情。
⑶引导文这种教学文件不仅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和学习,教师也可以利用它对教学情况进行观察和管理。例如:
在学生按照引导文的步骤进行思考时,教师可以观察学生动态,哪些学生反应较快,哪些反应较慢,哪条问题出现思维定势,从而了解学情。
教师还可以把引导文作为课堂作业收上来,进一步了解学生情况。
三、运用引导文教学法教师要做些什么
采用引导文教学法进行教学,教师的工作可分为课堂外的工作和课堂内的工作,其中最为关键的是课堂外工作――设计引导文。
设计引导文要认真分析学情,问题不能过于简单,使学生感到没兴趣,也不能过于拔高,让学生茫然无序。应该是学生经过认真思考才能够回答上来,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的问题。
同时,引导文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一般从感性介入,由感性认识逐步上升为理性认识。比如上例中让学生先阅读程序,再由分析变量而找到规律。
引导文应鼓励学生亲手实践。例如:上例中多次鼓励学生亲手验证程序。
设计引导文,还要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前文已述。
在课堂内,教师的角色有很大变化。学生主体性凸显,而教师变成旁观者和朋友。教师一般不应直接给学生讲解。在学生思考和讨论时,可以巡视和稍加点拨,只在学生普遍感到困难的地方,才进行必要的讲解。
教师要注意控制时间,一要保证学生充足的时间独立思考,同时要兼顾效率,倘若超时过多,则可带领学生思考。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ueqianjiaoyu/214798.html
下一篇:单片机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