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2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学前教育
引言
在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对之产生影响的因素众多,各种因素共同参与到语文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去。在语文课堂之上,要高水平的完成课堂的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的目标,有必要通过一定的手段和方式来予以实现。基于这方面的需求,以苏教版教材为例对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几个基本模式进行探究,之后针对性的提出了优化策略,以期对提高实际语文课堂的教学水平有所作用。
1、初中语文的情境教学概述
其实,情境教学的教学理念在古代就有,我们可以从孔子的树下讲学、胡瑗为了开阔学生的事业而带学生游历、古希腊的哲学家苏格拉底与其他学者在集市的剧院进行辩论演讲等,从这些事例中我们都可以看到情境教学的影子。苏联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就曾提出了“活的教育”等教学理念,这些都是情境教学的雏形。我国的情境教学最早开始于李吉林的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他讲在外语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语言情境教学方法运用到现代的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同时结合我国古代文艺理论当中的“意境”说法,对初中语文教学进行了改革。通过改革之后,初中语文教学的侧重点从传统的注重读写能力的教育向现代的情境教学中转变。在教学的过程中创设了人性化的教学情境,以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作为核心来实现对语文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实践。
2、苏教版初中语文情境教学的几个基本模式
2.1 拓展教学空间,深化教学资源
在七年级下册的语文课本当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江苏本地的学生就有条件带领学生到绍兴去感受书中所描绘的百草园独具的真正神秘感,感受三味书屋在作者心目中的神圣感觉。通过这种户外的情境教学活动的开展,学生在课本中所描绘的具体现实意境中就能够感受到作者的思绪,对文章产生一种认同感与归属感,形成共鸣。最终强化教学效果,营造一种积极乐观的学习氛围。
2.2 沟通书本与读者之间的心理距离
在八年级下册的第六单元的《悼念玛丽?居里》一文中,在上课之前教师应该对居里这个人物进行重点介绍,使得学生对课本中的人物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有条件的可以通过图片或者是收集相关的影视资料等来给学生形成一个立体的形象。这样,学生就能够在心理上拉近与课本主人公之间的距离,便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另外,当在教《在莫泊桑葬礼上的演讲》一文时,由于这属于一篇演讲辞,所表达的悲痛与惋惜感情非常的充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以饱满的情绪投入其中,从情绪上感染学生,让他们共同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来。
2.3 利用角色的独特特殊,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上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孔乙己》一文时,由于这篇文章所描绘的主人公特别的具有特殊。因此,在上课的时候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让分别让学生来扮演孔乙己、小伙计等书中的角色,让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感受作品人物的情绪和不幸。同样的方法也适合于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课文《我的叔叔于勒》,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分别扮演于勒、菲利普夫妇等具体角色,通过表演生动的展现出作品人物的形象。让学生成为他们学习的主体,自己获得开发和发展。
3、对初中语文情境教学的优化
3.1 多媒体强化意境的创设效果
随着学校多媒体建设的不断强化,多媒体在各个中学中已经普及起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借用多媒体图文并茂的特点来给学生提供一个效果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通过引人入胜的背景音乐、形象的动画、丰富的材料展现方式等来创设一个契合课程教学的意境。孔子就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通过多媒体来激发学生“乐之”,使得他们进入最佳的学习精神状态,学习效果倍增。
3.2 图画、影视再现情境
在苏教版教材的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美丽的西双版纳》、《蓝蓝的威尼斯》、《阿里山纪行》等课文中,这些文章都是属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操的文章。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向学生展示图片,或者是播放影视资料等方式来展示独具魅力的西双版纳、威尼斯和阿里山景色。学生在真切的体会到其中的风情的同时,还通过完全的想象力来将作品中所描绘的景色展现在自己的脑海中。当有条件时,甚至可以将之用语言或者是画笔的形式表现出来,加深学生对文中意境的体会。
3.3 以实际为基础,以学生为根本
教学过程中创设教学情境就是为了能够完全的唤起学生对知识的自主追求的欲望,对将来生活的向往以及探究。借此来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他们内在的涵养。这与片面的追求学生的热情和喜好具有根本的区别。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为了情景而“情景”,不能为了单纯的形式而脱离了实际的教学内容,没有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出来。所以,创设情景的过程中就要以学生为根本,以实际内容为基础,将书中的情境“搬到”学生的眼前。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ueqianjiaoyu/2148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