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2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学前教育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这是许多教育家一直在苦苦探索并研究的问题。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教育不在于接受事实,而是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培养创造力和批判力。英国哲学家怀特海说教育的全部目的就是使人具有活跃的智慧。教育家们精辟的观点使我们认识到:教育就是通过某种方式来培育人的智慧性格、提升人的智慧本质和促进人的智慧成长的过程。
然而,静下心来反思我们身边的课堂教学,却发现忽视儿童智慧生长的现象大有存在,如重视知识灌输而轻视能力发展,重视教师传授而轻视学生探究,重视统一发展而轻视个性差异,等等。其实,语文本身就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内涵、充满智慧的学科。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当我们以开启儿童的智慧、培养儿童的思维与创造能力为目标来实施课堂教学时,语文教学才会真正闪烁其耀眼的光芒。那么,基于儿童智慧生长的课堂教学究竟该如何展开呢?下面笔者就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思考。
一、以“情感对话”为纽带 引发儿童智慧
叶澜教授曾经说过,“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只有学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的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学生的培养。”在课堂上,教师、学生、文本原本是相对独立的个体,但如果三者紧密相融,形成强而有力的“课堂文化”磁场时,课堂就具有了生命的活力,学生的学习潜能也才能得到激发。所以,教师要通过自己丰富的教学情感、丰厚的教学底蕴、智慧的教育方法去激发学生内心的热情,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从而引发学生智慧的源泉。
例如,在名师风采展示中,笔者对费老师《珍珠鸟》一课的教学片断记忆犹新。
“瞧,多么像它的母亲: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只是后背还没有生出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师(注视着全班学生的眼睛,面带微笑):老师可喜欢这段话了,因为读这些句子,我仿佛看到了那只可爱的小家伙,肥肥的,它还会探出脑袋来瞧瞧外面的世界呢!你看到了吗?用心读一读,你也会爱上这个小家伙的。
生:(兴趣盎然地放声朗读)
生1:读(把“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这句读得特别好。)
师:(高兴地摸摸孩子的头)你的表情告诉我你已经看到了这肥肥的小家伙!我真想去摸摸这圆溜溜的小家伙了。
师(目光落在了一位低着头,一直未举手的女孩身上):这位女同学机会少,我们请她来试试!
生2:读(声音不响,但读得正确、比较流利)
师(凝视着女孩):你听,同学们会给你掌声的!(霎时,同学们的掌声响起)老师相信只要你每天回去认真练读课文,你的手一定也会高高举起!
生3:读(“拨开绿蔓一看,正是这个小家伙!”一句语调把握比较恰当)
师:(连连点头)你读出了文中“我”的感受。
谁能读得让小鸟自己跳出来跟你们见面呀!(学生纷纷举手)那大家一起来读吧。
生:(齐读,读得非常好)
师:(面带夸奖)你们喜爱上了这个小家伙,当然,小家伙忍不住要跟你们见面了。(屏幕出示小珍珠鸟)
生:(高兴地笑了)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这个教学片断中,教师富有情感的语言、真诚友善的微笑、充满期待的眼神、睿智精当的点评如习习的春风、柔柔的阳光温暖着每个孩子的心灵。教师通过丝丝入扣的铺陈,通过循序渐进地引领,在学生、教师、文本之间架起一座情感对话的桥梁,每个孩子都尽情享受着文本所带来的美好体验,享受着师生间心灵的沟通。智慧的火花就这样在“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生本对话”中不断孕育和增长。
二、以“语言品味”为基石 积淀儿童智慧
阅读的过程就是习得语言的过程,品味、鉴赏语言是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往往会重其意,忽其言,结果一堂课下来,学生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更别提智慧的发展了。究其原因,正是因为教师只停留在了“文本写什么”这样一个教学目标上,而忽视了“文本为什么要这样写”这个更深入的阅读教学目标。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只有重视了学生对语言的体验过程,引导学生反复研究、品味语言内涵,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才能得以提高,智力才能得以发展。
例如,笔者在执教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下册《水》这一课时,有这样一个教学片断:“从头顶倾注而下的水滑过了我们的脸,像一条小溪流,顺着脖子缓缓地滑过了我们的胸和背,然后又滑过了我们的大腿和膝盖……在水的滑动中,我听得到每个毛孔张开嘴巴的吸吮声,我感觉得到血管里血的流动在加快。水,它不多不少,在抚摸过全身的每一寸皮肤后,刚好能润湿脚板,地上几乎没有一滴被浪费掉的水。
师:水滑过我们的全身,那是一种怎样的感觉?读读这段话,请你用一个字或一个词来概括。
生:爽、舒服、痛快、过瘾、满足、幸福、快乐……
师:先请大家想一想,作者是从哪三个方面来细腻地表达这种感受的呢?可小组讨论。
(生讨论并交流:水缓缓地滑过我们的全身;水的滑动中我的感觉;水刚好润湿脚板)
师:别看这段话只有简简单单三句,但每一句都极传神、细致地刻画了“我”淋浴时的真切感受,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句话,好好读一读,圈一圈,品一品,你觉得哪些字、词用得特别精彩?
(生潜心于文本,静思默想,圈圈划划,深入体味语言)
师引领学生品味语言的魅力:
――“滑”还可以改成什么词?为什么作者要用“滑”,而且还一连用了三个?(写出水的细腻、光滑以及我们对水的如饥似渴)
――“吮吸”指什么?(尽情地喝)你从“每个毛孔”的吮吸声中听出了什么?(展开恰当的联想,深入理解“吮吸”一词所表达的意蕴)
――“润湿”能换成“湿润”吗?把这个词放到课文的语境中,说说你的理解。(湿润指“潮湿润泽,形容含有水分很多的样子”;而润湿指“有些滋润、不干枯的样子”。这儿指的是什么?)
师:作者用细腻生动的文笔、准确凝练的语言将自己淋浴的真切感受描绘得淋漓尽致,表达了他对水的渴望,也让我们如临其境,仿佛畅快地感受了一回水带来的快乐,你能读出这种感受吗?
生:(入情入境地读)
叶澜教授曾说:我们的语文教学,只有充分激活原本凝固的语言文字,才能使其变成生命的涌动!回眸《水》的这一教学片断,不正是一次涌动着生命暗流的智慧之旅吗!在教学中,教师不仅善于发掘文本的语言特色,而且始终立足于语言文字来创设学习情境,学生时而有滋有味地品,时而深入浅出地思,时而酣畅淋漓地读。以“语言品味”为基石,教师唤起的是儿童作为学习者,与作者、文本的共鸣,激发的是他们思考的愉悦,丰厚的是他们语文的素养。这样长期接受语言的熏陶,孩子们一定会心驰神往于语言的世界,逐步积淀并形成属于自己的智慧语文。
三、以“思维训练”为核心 生成儿童智慧
语文教学的核心能力是思维能力,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认为:“应该引导儿童自己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著名教育家于漪老师也说:“教师要想方设法让爱思考的学生多思、深思,让不会思考的学生爱思、会思。”在语文学习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有价值的核心问题,通过学生充分地思考、交流,鼓励学生发表富有个性的见解,触发学生创造的激情,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例如,《望月》是著名作家赵丽宏的一篇散文,文章思想深远,语言隽永,是一篇难得的佳作。但是如何把握文章的主旨,又围绕哪些有效问题循序展开教学呢?在深入钻研教材后,笔者决定从题目“望月”入手,抓住不同人物眼中的月亮这一主线来展开教学。于是,在课堂上,笔者首先提出“作者、诗人、小外甥眼中的月亮分别是怎样的,为什么会不一样呢”这个核心问题,学生思维的闸门一下子被打开了,个别学生跃跃欲试,急着回答。但笔者提醒学生只有深入文本,与语言文字对话,才能成为作者的知音。于是,笔者与孩子们一起沉浸于文字中,通过品味揣摩、想象意境的方法领略到作者眼里的“安详”月,通过读诗、悟诗、赛诗体会到诗人眼里的“多情”月,又通过趣读、趣想、趣写,发现了小外甥眼里的“调皮”月。在深入研读文本的基础上,最后笔者又与孩子们一起回归到起先的问题:同样的一个月亮,为什么在“我”、诗人和小外甥的眼里都不一样呢?这时候,从孩子们的目光中,看到的是他们对文本的深刻理解和独特感受。
在以上的教学片断中,教师准确深入地研究了文本,并针对本课的核心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巧妙设计了一个贯穿整个课堂教学的问题。当问题抛出以后,学生的思维一下子被调动起来,课堂上立刻形成了“群鱼啄饵”之势,但教师并没有让孩子们迅速作答,而是诱导学生充分地观察、反复地辨别、深入地研究,在静静地等待中,孩子们对问题的认识与思考逐步深入,最终生成的是新的智慧。
四、以“实践创造”为目标 发展儿童智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的确,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在选题立意、谋篇布局、表现手法等方面都各有千秋,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应有计划、有重点地“引导学生进行多种多样语文能力方面的实践体验”,让学生从创造性的学习中获得智慧的延伸。
例如,在执教苏教版国标本六年级上册的《草原》第一段时,教师可以这样引领学生进行语言实践:
师:为什么作者能把草原写得如此之美?我们来欣赏作者写的这样三句话。(出示句子)轻轻地读一读,你发现这三句话有什么共同点?①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②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③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生自由读并进行交流)
师小结:这三句话前面写的是作者“看到的”,后面是作者“想到的”,通过“想到的”把“看”写得更细致、美妙。到了高年级,我们就要学会把看到的写得更生动、具体。
(生再次朗读,体会作者写法的高超)
师:今天,老师也为同学们带来了几幅画,请大家细细欣赏。欣赏的同时,要大胆地想象,待会儿把看到的和想到的也用这样的句式写下来。(音乐声中出示不同的风景画面)
生静静欣赏,陶醉在美妙的画面之中。(滚动画面结束后开始伏案练笔)
生1写:庐山的云雾层层叠叠,弥漫在整座山峰之间,远远望去,好似波涛汹涌的大海,浪涛一个接着一个滚滚而来,真是气势磅礴,宏伟壮观!
生2写:站在巨石边,只见那金色的怒涛从几十米的高度直泻而下,滚滚河水夹杂着泥沙在飞落中奔腾、翻滚、跳跃,如同千万匹骏马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奔驰,又好似无数条金色的巨龙在苍穹中飞腾。
生3……
在以上的教学实践中,教师敏锐地捕捉到了作者在语言表达上的精妙之处,设计了一个精彩的语言实践平台,既让学生探究了文本语言的表达特色,又扎扎实实地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这看似普通实则充满教学智慧的实践体验,激发了学生无穷的创造力,促进了学生智慧的深入发展。
何谓成功的语文课堂?当我们把目光的焦点聚焦于儿童身上时,成功课堂就有了一个明确的评价标准――“儿童智慧的生长”。 让我们以“儿童智慧生长”为目的来引领语文课堂教学,通过“情感对话”、“语言品味”、“思维训练”、“实践创造”这些有效途径,去激发每一个儿童身上蕴藏着的无限智慧潜能,让孩子们的智慧之树茁壮成长!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ueqianjiaoyu/214900.html
下一篇:试析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