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2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学前教育
语文教学最普遍最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是朗读。朗读教学也已经成为语文教学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目前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的现状却并不乐观,朗读教学成了被很多教师“遗忘的角落”,而且出现了多种问题,严重制约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因此,深刻认识朗读教学的重要性,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朗读的功能价值,是每个语文教师亟待研究和认真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的现状
1.重视程度不够。
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如今的中学生并不十分喜欢语文这门学科。另外,不少师生的心态都渐趋功利,认为考什么就学什么,朗读既然不考,那就可以不学,不如多做点阅读题来得实惠。这与教师不重视朗读,不能充分引导学生享受朗读所带来的快乐有着很大关系,这样的心态又怎能学好语文?
2.朗读方式单一。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朗读,常采用齐读的方式,齐读时若哪个学生读得和大家不合拍,教师就会对其进行批评,这样会压制学生的朗读个性。有的教师让学生自读、分角色读,但学生读后不做指导或仅做简单笼统的指导。有的教师虽然指名读,但总是指定几位读得好的同学来读,其他同学失去了参与的机会。
3.朗读随意性大。
教师对学生的朗读比较注重读音的指导,却忽略了如何调动内部情感、如何把握好文章基调等方面的指导。课堂上有时间就简单指导,没时间就不指导,而且教师的指导不够具体,学生收获也不大。
4.朗读时间不充分。
当前,充斥于语文课堂的讲问教学挤掉了学生大部分读书的时间,一节课下来,教师基本不范读, 学生朗读的时间寥寥,朗读练习则是来去匆匆。如预习性的朗读是要求学生读通课文,读准生字、新词, 但实际上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连一遍课文都未读完,教师就示意学生停下,然后转入下一环节的教学中,朗读因此成了一个过渡环节。问其原因:“怕朗读占用的时间长了课讲不完。”
二、对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的一点建议
1.保证时间,重视朗读教学。
语文课,就其本质而言,就是读书课。教师要尽量去掉繁琐的讲解,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朗读。余映潮老师说:“非朗读不足以体会文章的铿锵之美,音乐之美;非朗读不足以体会文章的起承转合,急迫舒缓……”通观余老师的课例,我们可以发现,基本上每堂课都有充分的朗读时间,在读中品,在读中悟。看来,语文课堂只有抓住了朗读,才算抓住了语文教学的要害。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让朗读成为语文教学的常态,变偶尔为之的点缀或过渡成为长期坚持。
2.精选内容,实现有效朗读。
朗读课文的选择非常重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我们提倡重视朗读,但并非篇篇课文都要以朗读教学为主。有的课文适合训练朗读,有的课文适合训练速读,有的课文适合精读。比如,从文体的角度进行探究,一般来说,诗歌最适宜朗读,不读不能得其真味。还有散文、小说、剧本也适合朗读。所以,在进行朗读教学以前,我们应对初中语文教材进行充分地研究,对每一册教材中关于朗读教学的内容进行梳理。根据朗读的要求,我们可以把初中教材里的课文分为几个大类:需清楚、连贯地朗读课文,体会一些关键词语的含义的文章,如《背影》;需正确、清楚、连贯地朗读课文,要读出感情来的,如《散步》;要多朗读几遍,讲究节奏,读出抑扬顿挫的,如《扁鹊见蔡桓公》;可进行童话式朗读,分角色朗读的,如《皇帝的新装》等等。
3.多种形式,激发朗读兴趣。
好的朗读,能愉悦人的心情,陶冶人的情操,还能让朗读者有一种满足感。因此,我们要鼓励学生多朗读,大声朗读。我们可以精选一些朗朗上口、富有意蕴的美文,学生除了齐读、范读、自读外,还可以采用男女生对读、分小组赛读、分角色朗读、配音朗读、接力读等活泼多样的朗读形式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另外,课堂上,教师的范读在朗读教学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好的示范朗读会带给学生极大的鼓舞。教师可以通过声情并茂的示范朗读感染学生,也可以通过配乐朗读或播放朗读录音熏陶学生;可以根据课文内容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以体验情感,也可以鼓励有朗读专长的学生进行有个性理解的朗读,以带动其他学生的主动参与。只有激发了学生的朗读兴趣,朗读教学才有效。兴趣是逐渐养成的,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少到多地朗读古代诗词、浅易文言文、经典名篇和短小精悍的时文、美文,并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注重学生的文化积淀, 提高他们的文化品位,唯有如此,学生的朗读能力才能不断提高。学生有了朗读兴趣,便会乐于朗读积累,便会孜孜以求之,从而逐渐达到熟能生巧的境界。
4.精心设计,加强技巧指导。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将朗读看作是一种课型,设计明晰的、科学的教学思路,设计步骤清晰的课堂教学,有了创新的教学思路,就有了创新的课型设计。让学生充分地去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课文的精妙之处。朗读过程中,教师还应指导学生学会在朗读中调动情感。情感的表达离不开朗读技巧的运用,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时,要对学生进行朗读基本技巧的指导,如停延的处理、重音位置的确定、显示重音的方法、不同语气的表达、借助语调的抑扬顿挫增强语言的表现力等。如:朱自清的《春》写出了春风温暖、柔和的特点,但是春风的这一特点,作者是通过触觉、嗅觉、听觉表现出来的。对于这样一幅充满春天气息、充满春的活力的画面,老师在朗读指导时就要提醒学生不仅要注意停顿、速度、节奏,更要注意语调、语气。让学生通过朗读,去体会春风在作者笔下是有形、有色、有味、有情、有感的,而这些,教师只有通过精心指导学生去多朗读几遍,才能读出味来。
5.适时评价,提高朗读能力。
当学生朗读结束后,教师应及时进行评价,对学生朗读评价的方式可以采用:教师点评法,即:学生朗读后,教师指出朗读的优点、不足及提高的途径;学生互评法,即:让同桌两人互评、前后桌四人互评、小组间互评等;学生自评法,即:学生对自己的朗读进行录音,播放时找出每次朗读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以便下次努力;家长参评法,即:学生朗读给家长听,家长在学生作业本上签写学生朗读情况和自己的意见,将评价直接反馈给学生或者老师。
总之,朗读是一门学问,更是一种语言艺术。只要教师能够正确认识朗读教学的重要性,精心地指导学生朗读,科学地进行朗读教学,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想读,会读,读出个性,在读中求知,朗读教学才会有声有色,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ueqianjiaoyu/215027.html下一篇:体验阅读教学的引导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