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2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学前教育
一、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现在有些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往往采用千篇一律的教学模式,即便是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久而久之也会让学生产生视觉疲劳,阻碍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应该以教材中的知识点为线索,明确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实现旧知识到新知识的自然过渡,形成严密的知识脉络。既可以采用整体单元的教学模式,也可以采用比较的教学模式,总之,要尽量丰富课堂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增加课前导入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想要引发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课前导入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教师要认真把握学生心理,运用生动活泼、妙趣横生的教学手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如痴如醉、深思飞扬中掌握语文知识。实践证明,只有在课堂之初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才能保证本节课有巨大收获。如果学生从课堂伊始就无法对学生产生兴趣,那么教师再辛苦都无济于事,因此,想要达到课堂教与学的双赢效果就必须引入有效的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三、密切联系生活素材,进行语文教学
语文知识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师要善于观察、认真积累,不能忽视实际生活中有利的教学素材。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要求语感的敏锐,不能只是单一地从语言文字上进行揣摩,而应当把生活实践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由此可见,想要领悟语感,就必须观察生活、品味生活、注意语言、留心文字。例如在七年级《漫游语文世界》的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留心收集学校、家庭和小区中具有活泼性与鲜明性的语句;在读书或者看电视时,要注意记录富有创新性的语言。这样一来,既有利于丰富学生的语言素材,又能锻炼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真是一举两得。
四、利用好语文素材,对学生施以德育、美育
语文学科的魅力不光在于语文知识的广博,更重要的是它能够培养学生感知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作用,运用教材中古今中外的佳作名篇,让学生自主探索、发现,从中感受到语言艺术的魅力,从而进一步塑造自身的艺术修养,提高综合素质。比如,在《春》的学习中,让学生感受到自然美,从《散步》领略到人性美,通过体会《桃花源记》而认识到社会美等等。而且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发现文章的结构美、内容美、语言美等,从而进一步提高他们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五、适当利用多媒体资源,提高教学效率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已经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教学中,它以其图文并茂、声形兼备的绝对优势受到了广大教师的欢迎与青睐。同样,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我们也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通过生动形象的动态展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有的教师在《故宫博物院》一课中,过多地使用多媒体技术,将语文课变成了地理课,完全违背了教学的初衷,脱离了实际;还有的教师每节课都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基本上抛弃了黑板与粉笔,所有的教学内容都利用多媒体进行展示,这样不仅丧失了教师应有的个性化教学手段,也不利于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因此,多媒体虽好,但也要慎用,应该适时地、适当地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成果。
六、完善评价机制,采用激励性评价
带有激励性的教学评价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综合性地给予学生肯定与表扬,不失时机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主动参与学习,快速融入整个教学过程。当然,教师在评价时,也要注意“适度”,不能一味地表扬、肯定、赞美,对于回答有误的学生,教师应首先肯定他的勇气可嘉,然后引导学生从另一方面思考问题,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评价机制的实效性,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在教学中语文教师必须以新课改的精神来武装自己,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归还语文学科的本质,才可能完成语文学科陶冶性灵、积淀文化、精神塑造的任务,才可能做到语文课堂的最优化,最终达到新课改的教学要求。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ueqianjiaoyu/215047.html上一篇:对中职教师提升课堂教学魅力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