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2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学前教育
阅读是学生获得各种科学知识,了解社会各方面信息,获取精神食粮的极重要的手段之一,更是学好语文的关键。新课改明确指出要加大语文阅读量,重视培养语感。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要稳步开展阅读教学,就要遵循阅读教学规律,尤其在形势发展突飞猛进的信息时代,更要注意阅读教学的特点,避免走进阅读教学误区。
1 师生功利性阅读的误区
1.1学生阅读的功利性和目的性太强
人们常说阅读是成就一个人精神殿堂的基石。但就目前学生的阅读现状来看,是不容乐观的,学生没有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学生没有危机感。但如果把阅读能力放在一个公民必备的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上来看,那么,阅读能力是每个公民必备的能力,等同于一个公民的基本权利,它关系到今后的生存和发展。所以,义务教育阶段,一定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走出阅读教学的误区。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有的学生自己不喜欢阅读,有的喜欢但又不具备条件,再有一个就是网络阅读,这些都不利于学生发展现实生活中,功利性阅读现象普遍存在。为了升学而阅读,为了考试而阅读,为了找工作而阅读,为了晋升而阅读,为了赚钱而阅读。
翻开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功利性阅读一直占据着重要位置,不为功名不读书的思想深深影响着国人。那种“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车马多如簇”,“书中自有千钟粟”,“学而优则士”,“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等等诗句的流传无不是功利性阅读的真实写照,并且作为一种阅读现象普遍存在。
时至今日,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本该在中小学为增长知识、开阔视野的课外阅读受到排挤,学生、家长、社会,甚至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衡量一所学校的优劣,看的依然是升学率。虽然人们对课外阅读是认可的,学生也很喜欢,却是无暇顾及,因为学生课业负担重,成天埋头于课本和作业中,哪有时间阅读与升学无关的课外书呢。如我国九年义务教育的语言课程标准规定,每个学生在9年时间课外阅读量为400万字,倘若每本书以10万字计算,9年读书40本,每年平均尚不足5本。
图书的出版则为迎合功利性阅读提供了最大的市场需求。在大大小小的书店,教科书、考试过级辅导用书、技能入门提高用书、习题集等等往往占据了最显著的位置和最大的空间。
1.2老师布置的阅读任务功利性、目的性太强
老师布置作业,也带有明显的功利性和目的性,学生没有体会到阅读的乐趣,错误认识:阅读与考试分数关系不大。教师应为功利性阅读的盛行担负直接责任。从下列司空见惯的校园现象中不难发现,教师充当了很不光彩的扼杀学生阅读兴趣的“刽子手”。凡是熟悉学校生活的人都知道,禁止学生阅读课外读物,尤其是小说,俨然已成了一条无形的校纪校规。无论是早晚自习还是课外活动时间,老师们都反感学生看课外读物,轻则向班主任告状,重则没收。在数理化教师甚至在一些语文教师眼中,看小说,那简直是大逆不道,除非不想读书了。放在教师案头上一本本收缴来的小说,班主任那儿一张张学生写来的检讨书,还有学生一次次向老师求情要求归还小说的情景,太熟悉了。在如此严酷的阅读环境下,学生哪有兴趣去看课外读物,怎敢拿读了多少经典作品作为人前炫耀的资本,即使要看,他们也得与老师玩猫捉老鼠的游戏,小说上面压一本教科书,放在抽屉底下偷偷摸摸地读。一旦形成这样的成见:凡是看与学科有关的教辅书就是合法的,凡是读与学科无关的小说之类课外读物的就是非法的,则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就再也无以形成,功利性阅读就必然大行其道。
可以理解,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教师这么做有着太多的理由和苦衷,但身为传播人类文化使命的教师,本身就是读书人,老师们完全清楚,课外阅读不仅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有用,还能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只不过他们内心存有这样的“小九九”:万一学生选读的课外读物与本人所教学科无关,岂非占用了自己所教学科的单位时间,影响到成绩还不是自己受损。在现如今一切都围绕考试成绩来制订的评价制度中,老师宁可以牺牲学生的一生发展为代价,也要维护一己之利。
2 阅读教学用信息技术手段取代文本阅读的误区
当今是信息时代,电教手段进入课堂,在很大程度上扩大了课堂信息容量,提高学生观察力等方面显示了独特的优势。尤其多媒体的应用,更是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捷。但是,如果片面追求教学形式的现代化,过分夸大电教手段的作用,将信息手段绝对化、形式化,甚至让它取代优秀的传统教学手段,将会给语文阅读教学带来负效应。如有的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只是为了赶时髦,摆花架子,一味地追求其形式,抛弃了它的优势方面,反而顾此失彼。
如果我们在教学《苏州园林》时,只用多媒体放映几十幅苏州园林的图片,学生固然从中领会到苏州园林的图画美,对园林的知识有所了解,也懂得了欣赏园林的一些方法,但终究弄不懂课文究竟用什么说明方法和说明顺序来说明苏州园林图画美的总体特征,更谈不上感受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3 教师备教不充分的误区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具体的阅读教学中“吃透”教材,走进文本,重视语言的品味及语文形式的教学,切忌用简单的现代化手段代替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教师应该对学生学习的过程给予高度的重视,在阅读教学中为学生开拓广阔的探究空间,从而给予学生思维的空间,优化学生的素质,培养创新人才。
4 重“人文性”,轻“工具性”的误区
在素质教育实施的过程中,人们又赋予了语文课程太多的功利性,一时间,大谈语文教育的“人本”、“人性”、“人文”之风盛行。于是老师们又开始钻研教材、挖掘每篇课文的人文性,思想意义,并美其名曰是“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就没有注重语文课对语言文字的学习,用词的准确,语法的规范,场面描写的生动,修辞达意的技巧。语文课是要通过对文学作品的阅读和欣赏来陶冶情操、培养文化气质、提升文化品位。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ueqianjiaoyu/2151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