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2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学前教育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现代文阅读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虽然大家都已明白加强阅读分析能力教学的重要性,但如何才能抓得有成效?这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关心的话题。为此,在平时的教学实验中,我认为现代文阅读教学应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这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大家都知道,能力是靠自己练出来的,而不是靠老师的讲解讲出来的。这正如一个人要学游泳一样,他如果不亲自下水尝试,而是在岸边反复领会教练的要领、意图,那么他也许一辈子也学不会游泳,因为那些要领、经验毕竟是别人的。现代文阅读也是一样,如果老师一味地满堂灌,也不管问题的难易与否,答案都是和盘托出,不给学生留有独立思考处理问题的机会和空间,更没有再创造、创新的机会,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就不可能提高。因而,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时,我们可以从下面几方面着手。
一、授之以鱼,不如教之以渔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多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阅读中的对话和交流,应指向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教师要为学生的阅读实践创设良好的环境,提供有利的条件,……教师的点拨是必要的,但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独立阅读。”
阅读能力是语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大部分学生之所以缺乏独立阅读能力,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师长期忽视对学生知识能力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指导,把语文教学看成是短期的功利性的教学,不自觉地向理科化发展,即通过进行大量的繁复的习题训练达到巩固知识、形成能力的目的。有的教师热衷于搞一课一练、一单元一练,一单元一考、学一篇课文、做一份练习,课文教学课时与卷面练习讲评的时间平分秋色,不能运用课文这一载体对学生进行扎实的听、说、读、写和思维能力的训练,对课文的分析支离破碎,课后再用大量卷面练习去弥补课堂教学的严重不足。片面地认为:只要花到一定的时间、见到一定数目的题目类型,学生记忆到一定的知识点,那么成绩一定会不错。把学生完全训练成了解题的机器。殊不知,这无形地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也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虽然这样做在短时间内也许会收到颇丰的效益,但这终究并非长久之计。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重视方法性知识的传授,就是教给学生自己能读书而不是等待教师讲解的自学方法。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应该以教材中的范文为引子,同类辐射,切忌盲目追求数量,否则会欲速而不达。
心理学也告诉我们,由于学生独立阅读并认真地思考过的课文,当教师在分析文章时,学生见到某些地方的分析与自己的见解相吻合,便有一种独创成功的快感产生,这也就能更加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也完全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并且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二、引导方法要灵活多样
对不同的文体,应该运用不同的方法。初中阶段就已经陆续学到了记叙文、说明文、小说等体裁的文章,高中阶段又学习了大量的诗歌、散文。不同的题材,我们应该灵活地运用不同的“问”,这里所说的问既有老师对学生的提问,也有学生对老师的询问。
例如教《一分试验田》一文,让学生根据题目来设疑:“谁种一分试验田?为什么要种一分试验田?一分试验田有多大?怎样种?种的结果怎样?”
例如:说明文的阅读教学,我们可以重点抓住几个问题,诸如:该文说明了事物有那些特征?运用了那些说明方法?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属于什么类型的说明文?等等,如果学生能把这些问题解决了,那么阅读课文的关键所在也就出来了。
又如,议论文《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这个题目本身就包含了三个信息:改造、我们的、学习,这三个信息词都对文章内容起着规定和限制作用,大家都认为“改造”这一信息的重要。因而我们可以问:大家能否说出这一信息词重要的原因是什么?它能否与“改变”一词交换使用?通过教师的问和经过学生的讨论、回答,使学生初步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与要义。
再如,学习杜甫《登高》一诗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时,不妨引导学生回忆其较为熟悉的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并在比较中让学生讨论同样是在极其疑练的文字中出现多个意象,两者有哪些不同之处?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一切景语皆情语”,
“情”、“景”二者相互渗透,从而产生美妙的诗歌意境。
三、将学生的自学实践贯穿于整个阅读教学过程之中
在现代文阅读教学上,教师要力求打破过去的单一教学模式:释解题目――释解课文背景――作家介绍――生字难词学习――诵读课文――分析课文――解答练习。也就说,传统的以教师讲解传授知识为主的课堂教学,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需要,自学能力的形成,必须靠自学实践,让学生循序渐进地在自学实践中学会学习。
记得古人曾经说过:“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当然,书读得再多,如果只是走马观花、囫囵吞枣、不求甚解,也未必有一定的效果。读书贵在于疑。要启发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不断地能提出问题,通过分析思考,达到释疑的目的。其实,学生再提出问题的过程中,也正是一个开动脑筋、主动积极汲取知识养分的过程,它比教师被动地提出问题的效果要好得多。
也许,开始时学生阅读了几遍,根本提不出什么实质性的问题,甚至根本提不出问题来,此时,教师可以适时地适当地进行点拨,启发他们根据不同的体裁提出较为简单的问题。对教材的重点、难点所在,也要给予一定的启迪,对学生理解不够的地方,要及时补充、提高,在学生自学的同时,更加充分地发挥出教师的主导作用。
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电教化的多媒体教学,使学生从过去消极的阅读心态中走出来,使其真正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切实提高课堂四十五分钟的学习效率。当然,在教学中,由于课文不同,学生素质不同,阅读中自学的要求、安排也就不同,但归根到底是要着重引导学生自学习惯的养成,通过学生自己的动脑、动口、动手而获得知识。
现代文阅读教学中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是当前素质教育的一个方面。这与《课标》中强调阅读的个性化,重视学生的感悟与思考,鼓励创造性阅读是一致的。
四、建议
(一)要经常采用对话式阅读教学。教师激励并促成学生与课文、与作者、与学生自己、与他人的对话,使学生在对话过程中掌握学习方法,吸收作品营养,提高语文素质的教学活动。整个教学过程教师重视学生学习的情况反馈,及时了解存在的问题,再根据学情和教学要求确定课文急需解决的问题,从而达到精讲精练的课堂教学目的。
(二)教师应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大胆探索课文,把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放宽到最大限度,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奠定基础。学生在自主阅读中,遇到疑难问题,鼓励他们大胆提问,教师适当点拨,他们就会豁然领悟,这样自学后的效果往往比教师直接讲要好得多。教师应创造一种和谐、平和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把自己对课文的感受、设想提出来与大家共享,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这样,现代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才能充分地体现,教师不仅能从大包大揽的阅读教学中得到解脱,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自学能力也能真正得到提高。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ueqianjiaoyu/215183.html
上一篇:如何把握新课改的教学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