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2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学前教育
一、前 言
“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这是二十一世纪教育发展的主旋律[1],也是当前全面推进实施素质教育最迫切的要求,尤其是作为实施素质教育主阵地的课堂教学,更应该坚守“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思想,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勇于提问、勇于探索、与相互讨论、相互学习、相互鼓励的良好学习环境。
一度以来,单调、枯燥、压抑、机械、重复几乎成了高三课堂的代名词,而以实验为基础的化学课,一旦进入高三阶段也同样失去了它应有的本色,完全被讲题、练题所淹没。我省今年新的高考方案注重以测试学生的化学素养和综合能力为主导,重点考查学生的信息获取与加工、化学实验探究、从化学视角分析解决问题和创新思维等能力。新的高考方案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因此我们在教学上应把握复习方向充分剖析考纲,及时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行为 ,探索有效课堂[3]。课堂教学作为师生人生中的一段重要经历,没有理由不让它变得丰富多彩,充满激情,焕发活力。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让我们分别给课堂若干个支点,它可以促进教学相长,提升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和动力,即使是高三的课堂,我们依然可以化烦躁为激情、化苦闷为活力。
二、问题解决方案
1.探究有效课堂,及时调整教学行为
案例一:《定量实验专题复习》
广州市高三毕业班“一模、二模”测试反馈:学生在解答实验题存在畏难情绪,主要体现以下几种情况:(1)完全放弃,空白 (2)见题就紧张,心理没底,少量的作几问、但部分错误 (3)涉及基本理论问题或开放性问题时找不到思维方向。(4)不注意细节,答题时拿不到高分。高考理综卷化学部分满分100分,实验部分64分,可见分值比重之大,同时也充分体现实验模块的重要性。以下以两堂平行《定量实验专题复习》课来讲述我的策略。
片段一:
例1:(07江苏理综)实验室常利用甲醛法测定(NH4)2SO4样品中氮的质量分数,其反应原理为:4NH4++6HCHO=3H++6H2O+(CH2)6N4H+[滴定时,1mol (CH2)6N4H+与1mol H+相当],然后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反应生成的酸。某兴趣小组用甲醛法进行了如下实验:
步骤I:称取样品1.500g。
步骤Ⅱ:将样品溶解后,完全转移到250mL容量瓶中,定容,充分摇匀。
步骤Ⅲ:移取25.00mL样品溶液于250mL锥形瓶中,加入10mL20%的中性甲醛溶液,摇匀、静置5min后,加入1~2滴酚酞试液,用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按上述操作方法再重复2次。
④滴定达到终点时,酚酞指示剂由色变成色。
例2:(09浙江理综)
(4)为了分析残留物中铁元素的含量,先将残留物预处理,使铁元素还原成Fe2,再用KMnO4标准溶液在酸性条件下进行氧化还原滴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5Fe2++MnO4-+8H+ 5Fe3++Mn2++4H2O
①滴定前是否要滴加指示剂?_______(填“是”或“否”),请说明理由________。
师:前阶段我们复习了酸碱中和滴定,请问例题1中指示剂的颜色有何化?
生1(1班):(迅速地)酚酞指示剂由无色变红色。
师:掌握不错,拿稳基础分,那么请问例2中滴定前是否要加指示剂。
生2:(迟疑)不知道。
生3:是,理由……………不清楚……..
生4:否,理由……………不清楚……..
师:现在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到底需不需要指示剂?
生:(讨论激烈),还是不太清楚。
师:从氧化还原的角度出发,KMnO4溶液为紫红色,作为标准溶液进行滴定时,达到滴定终点溶液由浅绿色变为紫红色,事实上我们就可以用KMnO4溶液的颜色变化来判断滴定终点,而不需要其他的指示剂。
生:(机械点头、表情漠然)
本堂课自我感觉课堂效率不高,学生吸收度较低。针对以上情况,对于同样的内容在另外一个班我做了适当的教学调整,发现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片段二:
课前准备:
试管一支、KMnO4溶液、FeCl2溶液、滴管2支
师:今天我们先做试验后分析试题。
生(5班):好!好!(热烈鼓掌,情绪高涨)
师:请一位同学描叙KMnO4溶液、FeCl2溶液的颜色。
生:紫红色、浅绿色。
师:回答非常正确,下面请一位同学来做实验,其他同学观察试验现象。
生1:取一支试管,加入约2-3ml的FeCl2溶液,再向其中逐滴加入KMnO4溶液。
生2:试管内颜色变为紫红色。
师:非常好,那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分析例题2。
生:(高兴、自信)老师,会做了。
师:请一位同学帮我们分析例题2。
生3:否,因为KMnO4溶液为紫红色,不需要加指示剂,滴定终点溶液变为紫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师:回答非常正确,相信大家定量实验有了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解。
2、促进探究学习、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
学生学习知识是一个接受的过程,更是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从传统“填鸭式”教学观念中我们吸取教训,应该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探究时空。教学时我们应该给学生留下一个思维的空间,一个可以展示自己的空间。学生在这个广阔的空间交流情感,碰撞出创造的火花。面临新的高考方案,在实验条件容许的情况下,应该放手给学生自己探索、自主研究。
案例二:《实验设计及步骤》
片段三
课前准备:试管、镊子、单孔橡胶塞、导气管、
例3:某学生拟定通过测定粗锌(杂质与稀硫酸不反应)与稀硫酸反应产生的气体体积来测定粗锌的的纯度。
试剂及仪器:粗锌、稀硫酸、试管、镊子、单孔橡胶塞、导气管、托盘天平、量筒、水槽、铁架台
(2)实验时在检查装置气密性后,如何将试剂加入试管并使反应开始?请设计实验方案并描叙实验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
师:请根据我提供试管、镊子、单孔橡胶塞、导气管这几样简单的仪器、试剂(可由其他物品代替)设计实验,可以四人一组,分组讨论设计。
(小组讨论,合作交流)
(班级里马上气氛热烈,高三复习课同样可以很活跃)
师: 请一位同学讲述本组的设计
生1:取试管一支,加入少量稀硫酸,用镊子夹起一小块粗锌,塞上连接了导气管的单孔橡胶塞。
师: 请一位同学来模拟操作该实验。
生2:取试管一支,加入少量矿泉水(代替稀硫酸),用镊子夹起一小节粉笔(代替粗锌)放入试管内,塞上连接了导气管的单孔橡胶塞。
师:(激动地)这位同学的设计非常好,就地取材既形象又生动,请问
我们收集到的气体会不会损失很大呢?如何注意细节问题?
生:(激烈讨论)
师:(将该实验再重新模拟演示一遍,适当校正细节问题),取试管一支,加入少量矿泉水(代替稀硫酸)稍微倾斜,用镊子夹起一小节粉笔(代替粗锌)小心放在试管口,塞上连接了导气管的单孔橡胶塞,缓缓将试管竖起来。我们在书写实验步骤时一定要注意细节问题,减少不必要的失分。相信通过刚刚的模拟实验,对于此类书写实验步骤的考题,我们可以迎刃而解了。
(全班学生都能认真的答题)
三、反 思
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的双边活动,常言道: “教学相长”,教学过程中师生主客体角色的不断互换。我们教师应通过自己平时的教学过程,不断发现自己备课中存在的不足及缺陷,根据不同学生的课堂表现,经过认真思考分析及时调整教学行为,努力探究有效课堂,争取良好的课堂效率。在高考化学复习备考中,不应该让学生死记硬背一个个现成的结果、方法,而应该通过一个个精心设计的探究活动,通过设计一个个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不断探究,最终得出结果,从而促进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具体实现。可先易后难,先常规后创新。如可先将学生熟悉的实验“改头换面”,后做陌生实验的设计,先设计能力要求较低的简单实验,后设计能力要求较高的综合实验[4]。激发学生的热情,使学生的能力得以充分体现,课堂效率得以最大限度的提高,即使高三课堂教学也同样可以充满激情、焕发活力。新的高考方案给我们教师的教学带来巨大的挑战性,相信经过认真的分析、探索以及不断总结与反思,我们一定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ueqianjiaoyu/215335.html
下一篇:中考半命题作文复习教学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