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2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学前教育
一、引言
1、高等教育大众化与传统教学模式
美国著名教育社会学家马丁?特罗(Martin Trow)教授对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界定为毛入学率达到15%-50%之间。预计2007年,我国高校毛入学率达到22%。数据说明我国的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后,越来越多的受教育者进入高校接受高等教育。在大众化发展过程中,学生人数的增加带来大学教师工作强度的加大和教学时间的延长。由于班级规模的扩大,教学资源的有限,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大课自然会增多,学生参与讨论的机会减少。这意味着很多大学的教学中“教”的成分增加,教学设施装备跟进缓慢,难免使得教学活动在多数大学中仍然是一种一般的“传授”――教师口授、板书,学生耳听、笔记。
2、大学课堂教学中激励性评价意义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所谓激励性评价,是指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的旨在激励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肯定性评价。显然,课堂评价对教学活动起着重要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因此激励性评价应着眼于学生学习兴趣的调动与培养,有利于肯定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状态和富有成果的学习成效,有利于激励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机,从而使他们在学习活动中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学习―激励评价―进一步积极性学习”的良性循环之中。
3、关于智猪博弈
在博弈论经济学中,“智猪博弈”是一个著名的例子。假设猪圈里有一头大猪和一头小猪。猪圈的一边是猪食槽,另一边安装着控制猪食供应的按钮,按一下按钮会有10个单位的猪食进槽,但是谁按按钮就会先付出2个单位的成本。如果大猪按电钮,小猪等待,大猪可得6单位猪食,扣除成本后得4单位,小猪亦得4单位。如果小猪按电钮,大猪等待,小猪可得1单位,扣除成本后得-1单位。如果同时按,大小猪各得7个和3个单位,扣除成本后,各得5个和1个单位。如果谁都不按,就无食可吃,皆为零。
那么,在两头猪都拥有智慧的前提下,最终结果是小猪选择等待,大猪选择按钮。这个博弈说明,在双方力量不对等的情况下,力量强的一方的正确策略是主动出击,力量弱的一方的正确策略是等待,搭强者的便车。
二、基本问题描述
在传统教学方式的大学课堂上,老师和学生之间,老师相当于模型中的“大猪”,学生就相当于“小猪”;成绩优秀的学生和成绩不好的学生之间,成绩优秀的学生相当于“大猪”,成绩不好的学生相当于“小猪”,按电钮相当于老师进行知识传授创新或是学习好的学生积极独立的完成功课,猪食就是获得的收益。大学课堂中的“智猪博弈”可以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1、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博弈
学生在下面被动的听课,听课的目的更多是应付考试,而不是创新的思考,成为模型中的“小猪”,而老师希望学生能取得好成绩,培育出人才,要不停的进行深刻的讲解和前沿性的引导,自然就成为模型中“大猪”。
2、学生之间的博弈
学生按照成绩来划分自然分数有高有低,所以学习好的学生会独立完成作业,进行自主的学习;而成绩不好的学生,会抄袭学习好的同学的作业,被动的应付,因此学习好的同学成为“大猪”,而学习差的就成了“小猪”。
3、具体博弈分析过程
这种传统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活动,教师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学生只是在下面被动的听,主动学的获得奖励不多,被动学的遭受惩罚很小。日常检查教学效果仅仅是简单的提问或是集体作答的考核。所以学生(小猪)等待老师(大猪)解决面对的一些问题;学习不好的学生(小猪)等待学习好的(大猪)去寻找问题的答案。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小猪”的最优策略是永远等待,但是如果试着改善影响“大猪”和“小猪”决策的规则,结果会因规则设定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答案。
三、新规则与激励
1、增量方案
如果投食增加为原来的一倍份量,结果是小猪、大猪都会去踩踏板。谁想吃,谁就会去踩踏板。反正对方不会一次把食物吃完。小猪和大猪相当于生活在物质相对丰富的“共产主义”社会,但是竞争意识却不会很强。
就课堂教学来说,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好的评价是一种很自然的事情,甚至不努力也可以得到好的评价,那么这种激励不会引起学生对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2、减量方案
投食改为原来的一半份量,结果是小猪、大猪都不去踩踏板了。小猪去踩,大猪将会把食物吃完;大猪去踩,小猪将也会把食物吃完。谁去踩踏板,就意味着为对方贡献食物,所以谁也不会有踩踏板的动力了。
这就好比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好的评价,好的评价会促使学生乐意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一旦减少,则会造成惰性。
3、减量加移位方案
投食为原来的一半份量,但同时将投食口移到踏板附近。结果就是小猪和大猪都在拼命地抢着踩踏板。等待者不得食,而多劳者多得。每次的收获刚好消费完。
将这种激励方案应用到教学激励评价中,是要让学生明白奖励并非人人有份,是直接对个人表现行为,消除了“搭便车”行为。
4、分类方案
原有的规则不变,只是将大猪和小猪分开,让大猪和大猪在一起,小猪和小猪在一起。
虽然课堂教学固然有其整体的目标,有其规律性,但从受教育者的个体而言,却存在着差异,也就是说,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成绩及表现水平,进行分类,改变过去的“统一标准”,进行差异化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激励方法,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得到优化。
四、结论
激励性评价是一种积极、有效的评价手段,对于受教育者的健康成长与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激励性评价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内在发展动力,促进其不断进步、实现自身价值。,一个有效的具有战略性的激励体系,应是多方位、多层次形成一种立体化结构。总的来说,在大学教学活动中构建一个完整的战略性激励体系,首先,要依据学校的发展战略目标,形成相应的激励指导思想;然后,在此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激励方式和方法,根据不同激励方式的特点,结合学生自身发展的要求,准确定位激励方案的目标和应起到的作用;根据激励方案的目标和应起到的作用,选择相关激励方式,并明确激励的对象范围和激励力度。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ueqianjiaoyu/2154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