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2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学前教育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过:“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教师人格是指思想、道德、行为、举止、气质、风度、知识、能力等众多因素的综合,主要指教师独特的性格、气质、能力的总和。人格是在社会中形成的,它是一个人感情、言谈举止、道德信仰的综合表现。教师的人格魅力则是指教师在学习、工作和生活实践中积累起来的、在品德、学识、个性等方面对受教育者――学生所具有的一种综合影响力。它具有强烈的感召力、感染力、说服力、吸引力的特点,是教师内在的多种素质与外在形象的有机统一。通常通过教师的为人处世、言谈举止、授课等一系列可观的形式体现出来。它是影响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因素,是教育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的最基本的前提,在推进素质教育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著名学者季羡林老先生曾经给新入学的学生看过行李而无怨言,那位学子就得以轻装地去办理各种入学手续。过了一个多小时,年轻人回来看见老人仍在原地看着他的行李,不禁大为感动。开学典礼上,当主持人介绍在主席台就座的各位领导时,年轻人才惊讶地发现,那天给自己看行李的老人竟然就是著名学者、季羡林老先生。年轻人在强烈的震撼中想到了这样一句话:人格,才是最高的学府。由此可见,教师的人格魅力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可以给学生以撼人心魄的冲击,甚至影响学生的一生。
教师的人格魅力对课堂教学效果影响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良好的性格特征能够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
对学生和对集体的真诚热情、友善、富于同情心,乐于助人和交往,关心和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对待自己严格要求,有进取精神,自信而不自大,自谦而不自卑;对待学习、工作和事业,表现得勤奋认真。具有丰富的想象能力,在思维上有较强的逻辑性。情绪上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的情绪,保持乐观开朗,振奋豁达的心境,情绪稳定而平衡,与学生相处时能带来欢乐的笑声,令人精神舒畅。意志上目标明确,行为自觉,善于自制,勇敢果断,坚韧不拔,积极主动,不卑不亢等一系列积极品质。能够帮助学生建立信心,克服畏难情绪,促进学生的学习。
二、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较强的协调能力
端正学生处理问题的态度,具备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较强的协调能力,愿意与人交往,与人相处多表现出真诚、尊敬、信任的积极态度,因而也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与接纳。同时,善于将各种关系组织起来,在组织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能够让学生以积极向上的心态解决问题。
三、有力的自我调控系统影响学生建立更强的自信心
面对繁琐的工作不退缩,理智地保持对学生耐心、和谐的态度。为学生树立了良好意志品质的榜样。学生在教师的耐心细致的讲解中能建立更强的自信心并且可以勇敢地面对问题,解决问题。
四、高度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具有创新意识,跟上时代潮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革教学方法,主动研究学生特点,启发学生思维,创造性的完成教学任务。鼓励学生以创新的思想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五、不断学习的能力吸引学生不断创新
勇于接受新观念、新知识,主动向他人甚至是学生学习,不断充实提高自己,使自己具有广泛渊博的知识,用自身的学力来吸引学生。“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学生和教师之间是平等的人格关系,支持学生的积极向上的新思想、新观点,给其信心,剖析问题,解决问题,归纳总结,提高教学效果。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生经常议论哪位老师教学好,哪位老师有魅力,哪位老师有才学。事实上,能否赢得学生的尊重和爱戴,不是单一因素决定的。教师的知识水平、教学能力、气质性情、品德修养等综合素质共同融铸成的人格魅力,是教师受到学生欢迎、容纳、爱戴的主要来源。长期的教育教学证明,教育示范、激励、熏陶,能在潜移默化中促使学生把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内化为一种自觉行动,一种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健康、自由、生动活泼地发展,从而圆满实现教育的终极目标。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ueqianjiaoyu/2155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