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2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学前教育
大学英语应用考试是针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分A级和B级,总体的难度低于大学英语的四级考试,但是,A、B级考试的题目更加灵活,更加注重实用性,侧重于英语应用能力的考察。
一、英语B级考试的特点
由于很多年来高职高专的英语教学普遍照抄大学本科模式,教师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基础,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没有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导致很多学生不仅没有锻炼扎实的语言基本功,而且也不具备基本的交际能力。在这种背景下,国家教育部高教司的下设机构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委员会承办了全国英语应用能力B级测试。通过考试的考生可以得到由高教司批准成立的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委员会颁发的B级证书。这个测试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英语基础知识和语言技能,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熟悉有关的应用文写作格式;具有用英语进行简单交际的能力。我们能够发现B级考试除了考察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与技能之外,还十分注重测试学生的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如阅读能力,写作应用文的能力,听说交际能力等等。
二、英语B级考试教学策略的完善
1.基础知识与应试技巧并重
在进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处理好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与B级考试通过率之间的关系。在讲授基础语法和词汇时,教师应要求学生掌握B级词形变化及基本语法,如主谓一致,强调句,倒装句,时态,虚拟语气,非主谓动词等等。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结合B级考试的题型对学生进行加强训练,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比如采取分题型复习基础知识的教学方法,以“词汇与结构”、“交际用语”、“完型填空”、“阅读理解”、“翻译”、“作文”等题型为主题,分别讲解考试涉及到的各个知识点及做题技巧。例如在讲到应用文写作时,要讲解各种题材的格式,信,邀请函,便条,通知等,要求学生平时加强练习,熟记写作套句和格式;而讲到阅读理解时,则要求学生针对记叙文要先读问题再在文中找出答案,如果是说明文进和议论文则要快速阅读,了解大意,再找出答案。此外,教师还要在考前收集整理历届真题让学生练习,帮助学生熟悉考试题型,从而在考试中占尽先机,取得更好的成绩。
2.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指一个人对学习的一种积极的认知倾向与情绪状态,在学习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参加英语B级考试的学生普遍英语基础比较薄弱,有的学生甚至对英语产生了厌学、惧学的心理,将B级考试看作负担,学习兴趣十分薄弱。因此,教师需要通过丰富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等多种途径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效地组织起以学生为中心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提高学生的B级成绩。教师可以利用PowerPoint, Flash制作课件,将枯燥的教学内容情景化、具体化,将语言知识通过形象的活动摆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在自觉不自觉中接受,比如根据教材组织一些小活动,把教学内容通过活动、游戏、实践、模拟的形式呈现出来,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教师还可以通过多种丰富有趣的形式,如个人演讲、值日报告、专题讨论、情景剧等方式,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用英语交流,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教师适当传授一些文化知识,比如英美国家的风俗习惯、中外交际语言的区别,让学生不仅巩固了所学的知识,也锻炼了人际交往能力,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需求。
3.综合锻炼听说读写技能
B级考试侧重于考察学生的应用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不可偏废。听说读写是言语交际活动的四种不同形式,听和读是理解的技能,说和写是表达的技能。它们既对立又统一、既相对独立又相辅相承。因此,在针对B级考试的英语教学中,科学、高效的教学策略应把听、说、读、写有机地结合起来,比如在讲解基础知识之后,组织学生到多媒体语言实验室观看录像片、原版故事片、欣赏英文歌曲等,让学生模仿影片对白,或者让学生在电子教室通过E-mail,聊天室等方式与英语母语者进行实践的对话交流活动。通过各种方式让四种技能的学习既有分离、更有结合,既有阶段侧重、更有综合统一。教师不应过分强调词汇、语法等基础知识,而要多注意听、说、读、写等各个方面内容的选取,把传统的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内容转变到提高学生综合性实用能力的内容上来,把听和交流同样置于英语教学的重要位置,打破传统英语教学只重读写的单一训练渠道,构建听说读写乃至听说读写网络式的训练渠道体系,形成听说读写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良性循环,从而大大提高英语教学的效率,帮助学生顺利通过英语B级考试,也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对英语能力的要求。
三、结语
在应对英语B级考试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为目标,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在提高综合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ueqianjiaoyu/215503.html
下一篇:探究初中历史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