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2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学前教育
一.语用能力和语言能力
乔姆斯基在1965年《句法理论的若干问题》中提出了“语言能力”一词,解释到语言能力就是说话双方具有的关于自己语言的知识。这在现在看来显然是不够的,因为这个观点忽视了交际,海姆斯在1972年提出了“交际能力”,交际能力不仅包括对语言形式的掌握,还包括与语言相关的各种社会文化背景。那么就可以看出海姆斯的观点是既包括语言知识,又包括各种应用语言方面的规则,显然比乔姆斯基的观点的范围大。
语用能力,简单的可以说成“对语言的运用能力“。而得体性是语用能力的核心。那么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也应培养学生运用汉语的得体交际能力。那么要使得交际的得体,单单具备一定的语言知识是不够的,还应了解交际时所处的语境、考虑对方的社会文化背景。
二.对外汉语中常见的语用偏误
在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过程中,也常常发生语用偏误。这主要是由于语用迁移的发生引起的,由此一般学者都把语用偏误归类为两类:一、语言-语用失误(这主要是由于对语言语境把握不当导致的语用失误),二、社交-语用失误(这主要是由于不了解谈话双方文化背景差异导致的偏误)。而这两方面都伴随着语用迁移引起的,由于交际的一方不懂的对方的语用规则 ,按照自己母语已有的语用规则来进行交际,就不然会出现语用偏误。
2.1语言-语用失误举例
例一:最常见的“是”和“否”,思维方式的不同引起的
像是非问句,在汉语和其他语言中都是很常见的,但回答的方式却不同,这其中就反映出了思维方式的不同。如:你不去学校吗?以英语为母语的学生,一般有两种回答方式。不,我不去。是,我去。而以汉语为母语的学生,一般会这样回答,不,我去。是的,我不去。这样的回答其实就反映出了不同的思维方式,以英语为母语背景的学生他们的回答只是针对自己,不考虑对方的情况,而以汉语为母语背景的则考虑对方的情况,所以回答的方式也不一样,很多来中国学汉语的学生经常因为这方面犯语用方面的失误。
例二:在交际中如果发生这样的场景,一个同学演讲完之后,下面掌声不断,一般以英语为母语背景的学生会说:“谢谢大家”。而以汉语为母语背景的学生会说:谢谢,耽误大家的时间了。这很明显就体现出了由于思维方式的不同引起的语用失误。
2.2社交-语用失误举例
在前面提到过,社交-语用失误是由于不了解谈话对方文化背景差异导致的失误,那么在交际中的“礼貌称呼”上最容易出现这样的失误。
如:一些西方国家的学生来中国,见到老师会直接叫某某先生,某某女士,而在中国大家都普遍称呼老师,这就是因为在西方国家这样称呼别人是对别人的尊重。而一些拉丁美洲的人,比如像哥伦比亚,他们同学之间都喜欢叫hombre(男士)、senora(女士),让很多中国学生感觉很不习惯,而像其他国家比如阿根廷、墨西哥等都喜欢直呼其名,对老师也是这样,他们觉得这样没有距离感,便于交流。那由于中国都是习惯老师、学生这样的称呼,那么他们这样的称呼显然很不妥当,就会引起社交-语用方面的失误。
三.汉语第二语言习得中的语用迁移
语用迁移是语际语用学所研究的重要内容。根据所迁移的语用知识,语用迁移可以划分为语用语言迁移和社会语用迁移两类。根据迁移所产生的效用划分,语用迁移通常还可分为:语用正迁移和语用负迁移语用负迁移指学习者将母语里关于某个言语行为的语用知识搬到了目的语里来表达同样的言语行为,但是这种从母语里迁移到目的语里的语用知识不同于目的语里已经存在的理解和表达同样的言语行为的语用知识。因此,语用负迁移又经常被理解成学习者语言和目的语里都同时可以找到的、相互不同的语用知识。人们常对语用负迁移产生误解,认为负迁移带来的必定是负面影响。因此,语用负迁移无疑成为了汉语第二语言习得中的难点,一直以来学者都在进行研究。
笔者认为,语言迁移在很大程度上是导致语用偏误发生的主要原因,而前面我们也提到过语用偏误的分类,语用能力是需要培养的,同时语用迁移发生导致的社交-语用失误是由于不了解谈话双方文化背景差异导致的,那么在汉语的第二语言习得中,习得者要特别注意文化的学习。
四.对外汉语教学中语用知识的合理运用
语用学,是一门专门研究在特定情境中的特定话语,特别是研究在不同的语言交际环境下如何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的学科。(何自然)那么语用学都有哪些知识是可以运用到对外汉语教学中呢,接下来我们一一列举。
4.1语境的作用
在与人交际的过程中,语境是非常重要的,语境分为广义和狭义,广义的不仅包括情景语境,指交际时的具体环境,也包括说话人使用话语的社会文化背景。狭义的语境指上下文语境,指交际时的前言后语。而在实际的交际中不仅上下文语境重要,同时情景语境也非常的重要,这些都会影响到说话者对语言的使用。如:“拉开帘子”和“把帘子拉开”。这两者看起来没什么区别,甚至很多汉语为母语的人都说不出二者的区别,其实仔细分析的话还是有一定的区别的,前者更多的是起到提醒的作用,后者?t是指说话人在发现帘子应该拉而没有拉的时候用。 从这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就可以看出来,语境对语言的运用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4.2关注主题、焦点
在交际的过程中,交际的双方都要关注交际的主题、焦点,这样才能够正确的交际,只有关注了主题,才能够选择正确的语用规则进行交际。
如:大卫学汉语学的很好。 汉语大卫学的很好。
上面两句话,如果学习汉语的学生不关注主说话的主题、焦点的话,会单纯的认为这两句话可能只是主语的不同,其实不然,而是说话者选择的主题不同。因为有了主题,才有了表述的出发点。
4.3关注会话含义
会话含义是语用学的核心内容,会话含义关注的不是说话人说了什么,而是说话人所说的话可能意味着什么。
在汉语中的很多句型和句式都会有一定的会话含义,如果学习者搞不清楚,就不能够正确的交际,如:除了......都......,除了......都......,这两个句式的会话含义是不同的,一个是加和式、一个是排他式。那如果学生搞不懂的话,就可能犯错误。
当然,会话含义有的时候不见得是句式方面的,有的是要关注话语的言外之意,比如:某个学校开舞会,一位男老师(中国人)邀请了一位女老师(美国人)当自己的舞伴,这位男老师觉得这位女老师跳的非常好,就想赞扬她说:“你不是学师范的,你是学跳舞的吧”,结果哪位女老师不但不高兴,反倒感觉很不理解,觉得别人在否定自己的?R担?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就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来会话含义的重要性,直接影响到交际。
五.对外汉语教学中语用能力的培养
语用能力是交际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成分,那么在对外汉语的教学中培养语用能力自然是必不可少的,那么怎样培养呢,根据前面笔者已经提到的四大块,来进行以下方面的讨论。
首先,应该要培养学生的语体意识,让学生分清楚不同的场合应该怎样得体的说话,在这方面课堂上可以进行一些模拟场景的演练,在课下可以多鼓励学生看电影,去餐馆、银行、饭局等不同的场所来培养自己的语体意识。
第二,就是要了解和学习所处环境的文化,因为在前面提到过,社交-语用的失误是由于不了解对方的社会文化背景而导致的语用失误,那就要求学习者了解不同文化的差异,培养自己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从而能够更好的进行交际,如果不了解中国的文化、习俗等,即使语言知识学的很好,恐怕也很难进行得体的交际。
第三,还有了解中文的表达习惯,有些话说的是没有错误,意思也对,但让人听起来却不地道,这可能就是不了解中文的表达习惯而引起的,这个不仅在课堂上要老师起到一个提醒和强化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学生要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总结,可以鼓励学生在课下多看报纸、杂志、文学作品,多与人交际,可以掌握到最地道的表达习惯。
六.结语
语用学在近几年来很热,不仅仅是与跨文化交际学相关,也很对外汉语息息相关,因为对外汉语不是单单的把语音、词汇、语法、汉字这些东西交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够用汉语进行得体的交际。
而在实际的对外汉语教学中,我们遇到的很多的实际例子跟语用相关,学生由于不了解社会文化背景,又有搞不清会话含义以及对当时所处的语境理解的不清楚等导致的语用偏误时有发生,这些都在提醒我们语用学的重要性。
以上就是对语用学在对外汉语教学方面的作用做的浅显的论述。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ueqianjiaoyu/215607.html上一篇:中学语文创意教学的课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