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2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学前教育
一、大数据的定义及特点
简单地说,大数据就是一个数量很大的数据集合。我们之所以称其为大数据(Big Data),一是因为数据量大,二是因为变化快,三是因为构成复杂,四是因为蕴含着大的价值;通常将其也归结为4V,即Volume(大量)、Variable(多样)、Velocity(高速)、Veracity(精确)。
1.大量
每个人每天都在制造数据,每个单位也不例外,大数据既来源于互联网上的数据,也来源于物联网。2006年,我们个人所用的数据平均已经到达了TB时代,人们预测到2020年,整个世界的数据量将达到35.2个ZB,而1个ZB等于10亿个TB,由此可以想象这个数据量之大。这就是我大数据之所以巨大的由来。
2.多样
数据类型繁多,涵盖内容丰富,类型复杂,既有结构化的数据,也有半结构化的数据,还有非结构化的数据,包括了教学系统中的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类型的文件格式,以及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互动信息如点评信息、交互信息等。
3.高速
一方面数据流飞速产生,需要实时获取,即在第一时间抓住重要信息并分析决策。另一方面数据变化快,处理速度高。大数据需要云计算,大数据与云计算相向而行、发展迅速。
4.精确
连续不断的监控数据流,实现360度监测,通过对数据专业化的分析,从中提取大量有价值的信息。好比沙里淘金,价值密度低,商业价值高。
二、大数据在教学中的应用
1.大数据对“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的改变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我校面向非计算机专业所开设的通识必修课程,在大一开设,是学生学习的第一门计算机课程。在开课前教师可以通过问卷调查、模拟一级B等级考试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调查,收集各种数据,比如,收集每位学生在参加模拟等级考试中产生的各模块考试成绩,并对产生的大数据进行挖掘、分析,最后以课程教学大纲为依据,以数据分析为基础,可以对每一位学生制订他们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内容,制订出他们的学习计划;进而拟出教师对该门课程针对上课班级甚至针对每一位学生的教学内容。这样制订出的课程教学内容才可以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
2.大数据对“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的改变
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拿着统一的教材集中在教室,教室是课堂的主要教学阵地,教师采用的也是“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而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出现了许多新的教学模式,如“翻转课堂”“慕课”及“微课”等。“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这就要求教师制作出教学视频、课件、习题等大量有关“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知识的学习数据,以便学生通过公共交互平台进行学习、练习以及反馈等。
教师在充分了解“慕课”“微课”及“翻转课堂”的基础上,才能有效地进行“大学计算?C基础”课程创新教学的实践,实现由知识培养到创新能力培养的转变。
3.大数据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考核评价体系的改变
由于采用了新的教学模式,导致传统的考核评价体系难以准确地评价学生的成绩。新模式下,学生在登录公共交互平台进行学习、练习时会产生大量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收集、挖掘,就可分析出学生哪部分知识学得好,哪部分需要多复习、多操作或者多做一些习题。所以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应当建立新的考核评价体系,这样才能促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推动教学效果的不断优化,进一步提高学生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的过级率,进而提升学生的就业空间。
三、结语
总之,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教师可以充分地将大数据技术应用到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到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效果,为课程教学改革打下一定的基础。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ueqianjiaoyu/215840.html上一篇:基于慕课的混合教学模式研究
下一篇:浅谈英文歌曲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