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2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学前教育
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心智成熟、身体成长的关键时期,缺乏对社会、世界观、审美观、人生观等价值观念的理解,容易被生活中的不良信息所诱导、误入歧途。通过美术教学,能够在充分挖掘学生美术潜能,激发学生创新创造的热情、激发学生主体意识的同时,建立其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其创新创造能力、审美能力、动手实践等综合能力。近年来迫于学业的压力,初中美术教学被边缘化,许多学校的美术课名存实亡,尤其是进入初三以后,学校以美术课属于“副科”为由干脆停课,严重打击了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不利于对学生绘画兴趣的培养。
学生在绘画过程中,通过对作品细节的勾勒、描绘,能够锻炼其耐心、整体意识感;通过对不同景观、人物等的想象与执笔,能够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从而使学生从沉重的课业压力中解脱出来,将丰富的想象力应用到美术绘画中,利用多彩的画笔和多样的工具进行美术设计和创造。
作品的临摹、写生都能够锻炼学生的观察力。教学实践证明,初中学生被学习、网络游戏所束缚,对于生活中处处存在的美却视而不见,因此要通过绘画教学(课堂教学、临摹、写生等)培养起学生发现自然美的能力;通过人文社科类观察力的训练,也能够对学生在学习自然科学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各种能力。
2初中美术教学对学生绘画兴趣培养的途径
2.1优化教学资源
在当前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学资源往往限于课本上的内容,而教材中的绘画作品对学生的绘画技巧要求较高,不适于学生临摹创作,因此,教师应另辟蹊径,找到适合学生学习的材料。在美术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从网络上、其他教辅材料中搜集适用于初中学生欣赏、临摹的美术作品或者相关课题,而将课本作为欣赏、学习绘画技巧的资源。教学资源的整合有利于更好地开展绘画教学工作,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让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会欣赏美术作品并在绘画过程中掌握各种绘画技巧,提高绘画能力。教学资源的整合不外乎绘画材料的搜集与整理、美术教学与其他学科的融合、美术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等,通过这几方面的整合,为学生的绘画创作提供适宜的环境和合适的材料。
2.2创建良好的绘画气氛,使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进行创作
学生日常学习的压力非常大,有许多情绪、心理上的障碍需要得到释放和清除,而美术创作往往能够起到这种效果。教师可以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将班级内学生分组,然后将绘画任务布置给每个小组,继而让学生在组内自由讨论、交流自己对绘画课题的理解和想法,让学生能够在与组员的交流过程中释放学习的压力,进行创造性地绘画过程。教学实践过程已经证明,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带着轻松、愉悦的心情利用多彩的画笔和多样的线条勾画出各种各样的作品,在美术创作中得到美的感受和灵魂的升华。另外,还可以将绘画教学与德育教育相结合,布置相关题目的绘画作业,培养学生的德育素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1]。还可以将好的学生绘画作品或者临摹名画等张贴到教室内、走廊内,为中学生的美术绘画学习创设良好的氛围。
2.3注意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技巧
传统的教学方式更像是“单口相声”,教师一个人在讲台上讲,学生在讲台下各忙各的,这样的教学方法难以培养学生的绘画兴趣。为此,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选用合适的教学方式和技巧,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语言,激发学生对绘画创作的兴趣,从而使其将丰富的想象力应用到美术创作中。另外,传统美术绘画教学的地点限制在课堂内,而为了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调动学生绘画的热情,我们可以将课堂设置在校园内,例如图书馆内、操场等地方,让学生或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建筑物、小物件,将从课本上学到的绘画技巧应用到作品创作中,并在创作过程中提升绘画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让学生自己去看课本、看课件,而应该让学生拿起画笔,跟着自己一起绘画,这样才能够将绘画技巧正确地传授给学生。
2.4注重绘画过程中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在建立学生绘画兴趣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绘画过程中增长知识和能力,例如审美能力、绘画整体布局能力、创新创造能力等,这才是美术教学的关键。想象力是艺术的源泉,也是学生在绘画创作过程中的主要动力来源,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绘画流程和绘画技巧后,可以布置一些开放性的题目,比如通过给学生关键词的方式让其进行联想作画,让学生抛弃传统的教条主义,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日常生活中对事物的感受力,用画笔将其表现出来。其次是对学生观察力的培养,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多角度观察能力,例如在写实类绘画作品中,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完成多幅作品,并比较它们之间的不同,让学生形成一种观察客观事物的方法论,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
2.5鼓励学生在绘画过程中建立属于自己的绘画风格
美术创作不是机械化生产,因此教师要多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角度和风格进行作品的创作。通过学生自己对色彩、线条、布局等的理解和创作,能够使其发现自身作品中存在的问题并在下次创作过程中改正和创新,有利于学生绘画兴趣的建立和发展[2]。过多的条条框框只会限制学生??新创造力、想象力的发挥,因此教师要力求为学生创造开放性的绘画环境,鼓励学生打开思路,按照自己的想法不断探索新奇的绘画发展,将自己的情感和对绘画对象的理解融入到作品中,并鼓励他们多进行交流和讨论,集思广益,创造出更多想法独特、构思新颖的作品。
2.6注意对学生的正确引导和纠正
在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价值体系之前,教师应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和纠正。例如,有的学生在人物画像上“添油加醋”,破坏了其原有的艺术美感,对此教师应先肯定学生艺术创作的想法,但要向其解释原作想要表达的艺术情感和其特有的创作环境,让学生理解其做法是对原作的不尊重,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学会尊重自己和他人创作的作品。在规劝过程中,教师不能用过分刺激性的话,否则会打击学生学习美术绘画的积极性,对教师、甚至对美术这门课心生厌倦,既不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又不利于学生绘画能力的提高;而是应该用和蔼的语言,对学生示以十足的尊重。
2.7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机制
美术创作不能“唯分论”,不能仅仅通过学生作品的好坏评价其美术创作的质量,教师要从学生创作的过程入手,对作品做出综合性的评价。例如,评价指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学生作品的构思、创造过程的认真程度、色彩的搭配、整体结构的布局、线条的艺术美感及其对创作过程的理解等方面,通过这些方面的评价才能完全体现学生对绘画创作的重视程度,这也是要求教师要认识到学生绘画能力的差别及不同学生对事物理解能力的影响,从而“因材施教”、“因材评价”,对于绘画水平高的学生可以对其提出更高标准的要求,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则要求其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并能够勾勒出对象的大体形状即可。科学、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是当前初中美术教学中对学生绘画兴趣培养的最关键性环节之一,也是教师应当特别注意的环节。
3结语
学生绘画能力的提高有益于对其创造力的激发以及其他综合素质的培养,尤其是在人们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当今社会,更需要当代孩子们保持一颗不受世俗所污浊的心灵,在艺术世界追求更高尚的精神生活,在绘画过程中追求美的享受。因此,我们要为学生的美术创作营造良好的环境,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正确价值观的培养。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ueqianjiaoyu/215885.html上一篇: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