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2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学前教育
一、培养学习兴趣,让课堂变成学生阅读的最佳平台
教学实践表明,学生越来越对阅读没有兴趣。究其原因是大量的语文课要么对课文作空洞的评论、繁琐的分析,要么将生动活泼的课文变成了一道道主客观试题,使学生整日整节地埋头于书山题海之中,对语文学习望而生畏。因此,我们应该在每堂语文课的上提倡“读”,“读”才可能品味、知趣、赏美,非读无以致知,非读无以长才。
学生对阅读的渴望和兴趣实际上是“天生”的。识字的人主要目的不就是为了“读”吗?只要是在校学生,不管学什么,任何时候也离不开“读”。而且“读”是一辈子的事情。学生怎么敢对“读”不感兴趣?“读”天生重要,“读”与生俱在。“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哪个初中生还不懂这些?偏偏是我们老师对读误解错导,不让读,不教读,到头来对语文读的兴趣一点也没有了。为了培养和巩固阅读的兴趣,在课堂上营造读的氛围和风气,有必要对“读”有个正确的新的认识。还是张志公先生说的好,让我们记住:“阅读不仅仅是学习和继承前人和他人知识,它还将影响到人类社会现实和未来的生产、生活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所以阅读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张志公把阅读的目的揭示得朴素而深刻,据此,我们应当还阅读教学以重要位置,把阅读兴趣的培养和巩固提到议事日程,否则语文教学将越走越远。
二、指导阅读方法,是形成和提高阅读能力的最佳途径
在语文教学当中,阅读具有多种功能。如,有助于增强语感,准确理解课文内容,“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有助于提高说写等表达能力;阅读要求一字不易,还有助于培养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课堂教学中大幅度提高阅读教学的比重是有依据的。张志公先生指出:“传统读法不讲究分析,一切都是‘可意会不可言传’,一切都靠慢慢‘心领神会’,实不足取;但现在滥用分析,解析文章百倍于原作的篇幅,剥夺意会性阅读,也不足为训。”确实如此,现在阅读教学的弊病是讲析太多,“导读”课文完全变成了“讲析”课文,有的甚至是教师之读代替了学生之读,应当还导读的本来面目,让课堂成为导读练能的最佳途径。
导和训的重点应该在阅读方法的指导,读和练的重点应该在阅读方法的实践和体验上,在反复的导读和训练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也提高听、说、写、思的能力。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即教会学生略读、精读、默读、诵读等方法。所谓略读,就是粗读浏览,知其大意,即“不求甚解法”;所谓精读,就是细读深研,就是要对文、段意作概括、归纳、评价、研究分析。每堂新授课,必须依文定读,略读或精读,或二者并用。教师在指导学生充分预习的前提下,围绕当堂目标,精心设计阅读思考题目,组织学生按导向题目认真钻研。加强重点语段的阅读训练,并对训练做出字数、时间、速度、理解等方面的统计。对属于文学体裁的谭文,如诗歌、戏剧等更是要求学生在课堂上活跃起来,反复诵读,还可以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开展诵读比赛,对优胜者予以表扬鼓励。这些都是易操作有效果的阅读教学方法。实践表明,以大量课堂阅读为基础的语文训练,有利于减轻师生负担,提高教学效率,真正做到了省时、高效。
三、拓展教学视野,是沟通学生课内外语文阅读的桥梁
吕叔湘先生在《当前语文教学中两个迫切问题》一文中谈到:“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看书。”其实,只要我们稍加留心就会发现,不仅初中生的语文学习尖子如此,那些知名的学者作家,大多在青少年时代有过大量自由阅读的经历,大量课外阅读是他们通向成功之门的必由之路。得法课内,受益课外是大多数语文优秀生的共同经验,那么我们的课堂阅读教学干什么呢?就是要构筑一座桥,以沟通课内外学习和阅读的联系。
利用课堂,将学生的阅读视野引向更广阔丰富的课外。在激发阅读兴趣、传授了阅读方法之后,就需大量的阅读活动和实践去进行巩固和提高。有经验的教师决不会将课堂内容和形式封闭化,他会给学生提供“源”和“泉”,而不仅仅只给教材中现成的“水”。学生通过大量阅读,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了全面、大幅度的提高。借助课堂,为学生提供一个个广泛交流阅读经验和交换阅读信息的机会。语文课堂应该是一个贯通古今中外、融会课堂内外的炉子,在这里熔铸学生的心智结构和人格模式,进而形成其语言能力。课内外阅读的相互配合和相互补充,将大幅度改变课堂教学模式,也为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找到一条途径。这种教学模式增大了学生的参与度,调动了自主性,大量的阅读训练真正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总之,课堂的阅读教学是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积极主动的阅读和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可以终生受益的阅读习惯。阅读就成了可以伴人终生学习、工作和生活的一种活动和习惯,如果我们语文老师能帮助每一个学生养成这个习惯,那么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的语文教学就成功了。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ueqianjiaoyu/216079.html下一篇:趣味体育在初中耐久跑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