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2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学前教育
(一)多样选择史料
首先,应注重多样化选择史料。初中阶段的历史教学可供选择的史料是丰富多样的。除了文字史料,图片、影像、实物史料等都是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选取的。文字史料需要进行更加严密的删选和判断,具有抽象性,而历史图片、影像史料则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选择难度较低。尤其是新课改后,相对之前的教材增加了大量的图片,这一变化增加了学生的感官认识。所以在教学中不能局限于某一种史料的使用,在低年级教学中更要注意避免过多使用文字史料。如在讲解《秦末农民大起义》时,如果仅引用文字史料,很难取得良好效果。为了让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起义全貌,适时的借助起义形势图是很有必要的。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动态示意图来反映战争的过程,达到以图述史、以图补文,以图启思的目的。
其次,?对文字史料尤其是文言文史料晦涩难懂的事实,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进行恰当的诠释。例如2016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材料研读”给出了这样一段“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史记?q周本纪》”。这段史料是为了帮助理解周平王时期王室地位衰微,诸侯逐渐取代周天子操纵了国家的政治,以此理解春秋时期动荡的局面的原因。这段话中“方伯”一词教材给予了明确的解释即一方诸侯之长。试想如果课本上没有注释,以七年级学生的知识储备和接受能力很难理解其含义,那这段史料的研读就失去了价值。
(二)高效精选史料
初中历史教学难度较大,内容庞杂,历史教师在40分钟内完成教学任务感到困难,如何调节教学?笔者认为在教学活动中,减少史料数量,提升质量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史料教学不是单纯的史料堆积。选取的标准要注意:首先,史料要真实可靠、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真实可靠是首要条件。具有代表性可以避免过多引用史料。其次,围绕教学目标取舍。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是一节课的灵魂,无论是教学方法、评价机制、学生活动都需要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科书是经过历史专家反复修改最终编定审核形成的, 2016版新教材更突出了史料的地位,增加了大量的史料,可以辅助教学,拓展视野。
以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2课《从“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为例,依据学习目标及学情,某教师选取了以下三则材料:
“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
――《贞观政要?安边》
“吾为官择人,惟才是与。苟或不才,虽亲不用……如其有才,虽仇不弃”。――《资治通鉴》
“夷狄亦人耳,其情与中夏不殊。人住虽德泽不加,不必猜忌异类。”。
――《资治通鉴》
这三则史料分别从唐太宗年间的皇帝与百姓的关系、选官标准、民族关系三个方面,展现唐太宗的雄才大略。其选用既符合目标教学,又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丰富认知,有助于对教学难点的突破,值得称道。
(三)善用史料研读方法
选取史料只是史料教学的第一步。灵活选择史料的研读方法才是关键。最常见的文字史料的阅读方法需要在“读”上做文章。先粗略读一遍,明确问题,了解整体大意。然后,仔细阅读,找准关键词句,分析史料之间的联系,根据问题认真作答。阅读的过程是由整体到局部,先获得一些表面信息,然后层层剖析,揭示内在联系。
在讲解“汉武帝大一统措施”时,某教师引用下面材料:
“(梁孝王)得赐天子旌旗(旗帜),出从千乘万骑。东西驰猎,拟(类似)于天子。出言跸,……梁多作兵器弩弓矛数十万,而府库金钱且百巨万,珠玉宝器多于京师。”
――《史记?梁孝王世家》
问:上述内容反映了汉初出现的问题是什么?
师:它展现了什么景象?
生:梁王威风。
师:从哪些细节可以看出?大家找出关键的词句。
生1:东西驰猎,拟于天子。
生2:出言跸,入言警。
生3:珠宝玉器多于京师,比皇帝还有钱。
师:我们之前学过,许多东西只有皇帝才能使用。而材料中展现的梁王生活似乎比天子更奢侈,排场更大。如果你是皇帝,你有什么感受?
生:担忧,感觉受到了威胁。
师:这时候同学们再看国家的情况?
生:诸侯王威胁皇帝的权利。
该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对可能遇到的情况首先进行了判断,因此在阅读史料时先指挥学生粗读,把握大意,后引导学生联系所学回答。
当然图片史料也是极为丰富的,在教材中常见的是历史地图。地图可以帮助学生还原历史场景。以《甲午中日战争示意图》为例,教师结合地图课件边演示边讲授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过程、结果及影响,加深对战争的形象记忆。为了解决学生研读时无从下手的情况,可以先指导学生全面观察地图,收集图中蕴含的各种历史信息。重点训练熟读地图的方法,养成先读图例、图注的习惯。既要找准显性信息,又要挖掘隐形信息,多角度才能从图的表象深入其本质。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ueqianjiaoyu/2161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