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2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学前教育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与能力导向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仍然偏向于以往研究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既有模式,未突出人才培养的应用性与实用性。因此,基于社会工作专业能力清单、探索学生能力培养与专业课程模块化教改之间的关系,对于深化认知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规律以及其他应用性学科教学模式的探索具有重要意义。
国内,有关应用型人才培养以及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相关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与存在的问题。该类研究对人才及人才培养进行了界定与分类,指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在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张德江,2011;郑晓梅,2005);二是专业课程不同教学模式间的比较研究。此类研究主要是针对某一具体课程开展教学法研究,对以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法与以问题导向的教学法进行比较分析(胡蓉,2015;许晓芸,2014;刘儒德,2001);三是课程考核方式改革?c创新人才培养之间的关系。这类研究在分析传统课程考核方式对人才培养存在负面作用的基础上,认为考核内容和方式的转变、试卷评阅体系的规范化、课程考核质量的分析与反馈等均有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钟英,2011;廖瑞斌,2010;高亮,2009)。国外,有关能力培养的相关研究主要与教学模式及课程体系设计的讨论相关。一般认为,Barrows和Memaster在医学教学中最早创建的以问题导向为主的教学模式(PBL),有助于学生围绕问题在学习实践中培育自身能力。与传统教学模式(LBL)相比,该模式强调教师由知识传授者向学习促进者的转变(Clifton Conrad,1978)。此外,康拉德和戴尔蒙德分别提出了课程体系建设的三要素论以及课程体系设计框架与学生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Robert M.Diamond,1998)。上述研究存在如下不足:一是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泛化,未结合具体学科专业特点实施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二是对教学模式选择与课程性质的关系认知不足,聚焦于某类教学模式改革与学生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基于此,通过专业课程分析以及相关同质化课程的模块化重组和设置,来有效分解学生能力培养任务,针对学生每一项的能力培养来实施模块化教学将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一个有效的途径。
就现实意义而言,以能力清单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改革与课程模块化建设,不仅契合了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而且对于积淀较为薄弱的升本院校(大部分的应用性本科院校均由此类学校转化而来)而言,在学生培养与专业建设中易于获得后发优势;此外,就学生而言,这种课程体系的重构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增强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实现学生在专业能力(专业基本能力、专业核心能力、专业综合能力等)与通用能力(工具性能力、适应性能力、终身学习能力等)的同步提升,增强就业竞争力。
二、能力导向课程模块化改革的主要任务和改革举措
能力导向课程模块化改革的主要思路是:首先,结合专业教育培养要求以及用人单位需求,构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能力清单;其次,对现有社会工作专业课程进行梳理、重构,建设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相关课程模块。最后,就上述模块化课程所采取的教学形式、教学方法、考核办法等进行研究,制定相关的教学效果评价指标。
(一)建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的能力清单指标体系
能力清单指标体系是人才培养的目标,也是课程模块化重组的前提。能力清单指标体系的建构,以专业能力为核心,辅以通用能力,前提是必须厘清应用型本科院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必须具备哪些的基础性能力和通用性能力。其中,专业能力清单结合专业教育与用人需求确定;通用能力清单主要围绕提升、促进学生就业综合能力制定。因此,能力清单指标将着重从社工实践动手能力、批判与学习能力、课题研究能力、专业社会工作能力(个案、小组、社区等)、项目运营与管理、沟通协调能力等七个方面来构建。其后,将依托能力清单进行有针对性地课程规划安排、教学大纲修定以及课程模块化重组。
(二)重组以能力培养目标的专业课程模块
该阶段进行课程性质分析并进行划分、重组,组建同质性的课程模块,即依“课程模块――能力培养”的形式来重建有针对性的专业课程模块,这是能力导向课程模块化教改任务的重点。社会工作专业的能力指标清单将成为专业课程优化与模块化重组的指挥棒,通过对社会工作专业的主干性课程和基础性课程进行课程分析,按照课程性质及课程相近程度来设置包括诸如概论类、方法类、实务类等课程模块,形成课程模块与能力培育一一对应的课程体系框架。其目的在于:降低课程体系内同质、同类课程的重复内容授课,整合课程模块内部知识单元,提高教师知识讲授有效性与学生知识学习的前后连贯性。
(三)改革教学方法、教学形式、考核方式并制定教学效果评价指标
基于能力培养的模块化教学,无论是从教学方法、教学形 式、考核方式上必然与原来的课程体系教学有差别,需要进行创新。常用的问题导向教学方法(PBL)和传统教学方法(LBL)各有优缺点,必须针对不同课程模块来分析与选择PBL教学法与LBL教学法,探讨案例式教学、分组讨论、小组学习以及课堂讲授等不同教学形式在不同能力培养中的优劣势,分析多元化教学考核的内容及可行性,对模块化教学法、考核法进行改革创新。同时,教学效果是教学改革成功与否的唯一评价标准,能力清单导向模块化教学效果的评价将会设计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在内的各类综合考评指标,结合学生在教学过程和教学考核两个阶段的表现,对教学效果进行动态的评估和考察。
三、能力清单导向的社工专业课程模块化改革的难点与可能的创新
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一个突出问题在于仍然延续原有研究型大学的培养模式,人才培养过程中未将应用性和实用性置于核心地位。能力清单导向的社会工作专业课程模块化改革,注意到“能力培养”与“课程模块”二者间的对应关系,但是能力清单的建构有赖于研究者的专业认知以及综合课程分析、用人需求等各方面因素。因此,如何有效制定与就业环境相符、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能力清单指标是此类教改难点之一;再者,教改评价标准是教学效果,教学效果的评价指标及其与相关教学法、教学考核形式的相关性测量,决定了此类教改成效能否适用于其他应用性学科,是能力清单导向的课程体系模块化建设的又一难点。
当然,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将课程体系的模块化建设与社工专业能力培育结合,注重人才培养中学生专业能力提升与通用能力(就业能力)培育二者间的联系,不仅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一个新视角,也是升本院校各类应用型学科赢得专业发展后发优势的一个有效路径和新思路。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ueqianjiaoyu/216311.html上一篇:浅谈微课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