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2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学前教育
2013年,教育部科技司正式提出把“三通工程”作为“十二五”期间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核心目标和标志工程,即到2015年基本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1]。2016年,作为“十三五”的开局之年,教育部在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中,又明确提出要以“应用”为核心,重点推动“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提升教育信息化效能。
我校于2015年成功申报河南省教育厅高校网络学习空间试点项目,使学校在信息化建设方面走在了省内同类院校的前列。同年4月,Sakai网络学习空间平台成功搭建,学校教务处、信息中心等部门组织了多种形式的网络学习空间应用培训,与此同时,新、老校区无线网络全覆盖工作也顺利完成,借助这一契机,本课题组尝试在Sakai网络学习空间的支撑下,将面对面的传统课堂教学与网络学习相结合,构建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以期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度整合,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学习。
一、生理学教学的现状
生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内容繁多,涉及机制复杂,对理解和记忆的要求很高,对于专科生尤其是对于高中文科毕业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给学习造成阴影,同时生理学的学习效果直接影响后续病理学、病理生理学以及临床学科的学习。囿于专科学校大班授课的现状,现行生理学教学主要采用教师课堂讲授、学生听讲为主的传统教学,教师课下梳理知识点,制作授课课件,课堂上将知识搬运给学生,这种状况下学生很少进行主动思考,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很难被调动。此外,由于学生的知识基础、理解能力、专注力、自主?W习能力参差不齐,教师的群体教学很难照顾到所有学生,个性化教学难以实现。
二、构建生理学混合式教学
1.依托Sakai网络学习空间,构建生理学课程站点
Sakai 是一个自由、开源的在线协作和学习环境,由 Sakai成员开发和维护[2]。我校成功搭建的基于Sakai的网络学习空间融合了多种类似软件的功能,可以实现课程建设、资源建设、作业发布、作业批改、在线答疑、在线考核等教学环节。首先,授课教师需要在空间上建立一个课程站点,将该课程的资源如微课、课件、教案、习题、拓展阅读等安放入站点上。所有资源中,微课是最重要的一种,也是需要教师花费很多精力和时间准备的,在微课制作的过程中,教师往往身兼数职,选题、设计、录制、剪辑、制作、加工等诸多环节共同影响着一个微视频的质量,制作精良的高质量微课可以更好地促进混合式教学的顺利进行。
2.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施
2.1 课前:引导学生通过课程站点的微课视频进行自主学习,学得慢的同学慢慢听、反复听,学得快的同学跳着听、选着听,保证大部分都能听懂,实现了教学的个性化。学习视频后,学生可以通过平台发布的自测题进行练习,教师根据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安排面授课的内容。此外,该平台还提供了讨论区、答疑室等互动交流工具,打破了传统的面对面师生交流模式,形成灵活多样的在线师生互动模式,增进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和了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2 课堂:混合式教学的课堂面授环节至关重要,由于学生在课前已经观看过视频进行了学习,此时再逐一讲解已经没有意义,因此课堂上讲什么,怎么讲尤为重要。个人认为,面授环节应该讲授大部分学生学习之后依然有问题的部分,讲授学习的方法和策略。课堂上除了讲这些内容,还可以对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进行扩充,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和思维。
2.3课后:由于学生在知识基础、理解力等方面存在不同的差异,因此会有少部分同学课堂结束后还存在没有理解的知识难点,此时就可以借助学习空间进行再次学习,而学有余力的同学则可以检索、查阅平台上的拓展资源,深化自己的专业知识。在课后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可以跨越时间、空间的限制,进行网上讨论、交流。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网上学习的参与情况、提交的作业情况、讨论情况等对学情进行分析,进行教学总结和教学反思。
3.混合式教学的评价
为了评价混合式教学的效果,我们在教改试验前后分别对试验班与对照班的学生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学习态度、学习动力以及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反馈问卷调查。学期末采用同一套试卷进行成绩的对比研究。
三、实施混合式教学的意义
与传统教学相比,混合式教学可以实现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共享,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深度融合[3];拓展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开展个性化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此外,可以转变授课教师传统的教学理念,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能力,深化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还有一些问题需要反思和解决,例如如何督促学生有效的自主学习,如何建设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如何对教师进行系统性的培训等。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ueqianjiaoyu/216939.html上一篇:巧用微课,提升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