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2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学前教育
知识经济是以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革命为基础的,新技术使学校教育面对一个全新环境。它不仅正在改变着高校教学方式、学习方式,也使教学模式发生革命性变革。基于智慧教育云平台,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教育需求侧在学习内容、时空和方式的选择上更为自由与自主,个性化学习和泛在学习成为常态,学生对获取知识的效率和质量提出更高要求。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传统僵化,教学模式单一,培养的人才适应不了社会需求,与市场严重脱节,学生普遍缺乏创新精神。教育供给侧改革要解决学生问题,必须先解决教师问题。教师首先要转变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对高等院校教学策略进行探索,意义重大。
一、有效教学的内涵
(一)有效教学的定义
1946年美国著名学习专家埃德加?戴尔,首先发现并提出“学习金字塔”(The Cone of Learning)。埃德加?戴尔是用语言学习为例进行试验,比如说英语学习。根据学习性质不同,分为主动学习和被动学习两种。主动学习是积极的学习,学生参与讨论,发表观点见解,主动动手实践,主导权在学习者手中。被动学习是消极的学习,如阅读、听讲、观赏,被内容所牵制。“学习金字塔”显示:采用刚才所提到的学习方式,学习者两周以后还能记住的内容,有巨大差异。用眼睛看,两周后我们只能保留所学内容的10%;用耳朵听保留20%;看图片保留30%;把看和听结合起来,像看电影、看展览、看示范、看现场展示,保留50%;而如果参与讨论,或者发表演说,所说内容保留高达70%;进行一次正式的演讲,或者模拟体验、真实体验,90%说过和做过的事会被我们记住。24年以后,美国缅因州的国家训练实验室继续研究发现,24小时内不同学习方式的学习内容平均留存率,差距显著。两项研究惊人的相似:阅读和听讲是最没有效率的学习方式,参与和实践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利用“学习金字塔”的研究结果,可以开展有针对性的参与式互动教学实践活动。已经形成的有效教学理论,把“有效教学”界定为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实现教学目标和学生个性培养与全面发展,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美国有效教学理论提出,学生只要取得了自己应有的“进步和发展”,就应当认定是“有效教学”的体现。有效教学就是有效果、效率或效益的教学活动。
(二)有效教学的衡量标准
我们可以从三个维度对有效教学活动加以衡量。第一,效果标准。教学效果是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学习目标吻合程度的大小。吻合度越高,越有效果;反之,为无效果或低效果。人的任何行为都是由一定动机引起的,效果是动机的行动体验。但是好的动机,不一定会收到好的效果。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采用讲授式教学方式,而且很多人,不仅仅是教师自身,也包括一些所谓的教育家,认为教学内容越丰富、涉猎范围越广、内容越多越好,所以才会出现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第二,效率标准。教学效果与教学投入之比,在投入恒定的基础上,分子越大越好。当效率为“1”时,100分投入,获得100分回报;而最佳结果是100分投入,获得200分或者未来更大的回报。然而,现实是残酷无情的,往往是教师投入了100分,甚至投入更多,但最终却是教学效果小于“1”趋近于“0”的结果。有人?虺疲?只要将考试重点写在了考试卷子上,掩卷之时,学生便把知识毫无保留地还给了教师。第三,效益标准。学习目标与特定社会及个人教育需求吻合程度。效益属于经济学范畴,教学效益是供给侧在多大程度上满足教育需求侧的要求。
(三)有效教学的内容
1.参与类型的划分
有效教学的核心是围绕学生参与,因此,对“参与”进行如下分类。
第一, 根据参与主体表现划分。根据参与主体表现可以将“参与”划分为:行为参与、认知参与、情感参与。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往往比较注重学生行为参与,而忽视学生的情感参与。事实上,学生对于老师讲授知识的接受程度,或者是否愿意从行为上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和学生的情感参与度成正比。
第二,根据参与主体意愿划分。根据参与主体意愿可以将“参与”划分为:被动参与、主动参与。二者并不矛盾,虽然有效学习更强调主动性,但是制度约束下的被动参与也必不可少。
第三, 根据参与时空划分。根据参与时空可以将“参与”划分为:课上参与、课下参与、同时空参与、 跨时空参与。课下参与多种多样,教师可预设任务为导向,促使学生课下主动完成,类似于翻转课堂,或者利用QQ、微信,课后与学生进行互动。跨时空参与可以利用微课和慕课技术来实现,包括在线问答等等。
2.有效教学的核心
有效教学的核心是学生参与。综合运用以上参与方式,引导学生从行为、认知和情感上参与到教学过程,让教与学成为双向的互动交流活动。策略是实现目标的方法集合,而参与式互动教学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教学方法集合中的一个解。从OBE结果导向的教育理念或者OBE评价体系来看,参与式互动教学方法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以往传统教学理念,关注教师教什么、怎么教,评价教师往往针对教师投入了多少。我们知道学习过程可以大致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即信息(知识)传授和吸收内化。教师应当更多关注学习过程的第二部分,关注如何引导学生、如何高效率地吸收内化知识。学生只要取得了自己应有的“进步和发展”,就应 当认定是“有效教学”的体现。 2003年,美国学者Richard.Felder提出了基于OBE的教学设计模型。这个模型很好地诠释了参与式互动教学方法: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中心”;综合运用主动学习、合作学习、问题导向、任务导向等教学方法,通过多种评价手段,最终达成教学目标。大学的灵魂是学术,而信息化时代的大学则应当是“学术、技术与艺术”的完美融合。教师应重新审视教学:重在学生的素质与能力培养;重在启迪学生“要么读书、要么走路,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重在激励学生“比学习更重要的是锻炼人的意志力、自制力、承受力和自信心,所表达的是一种坚韧不拔的人生态度”。如何以“学生为中心”、以课堂为导向、以任务为导向重构课堂,如何重塑教学框架,明确教学活动,应当围绕学生五个方面能力的培养展开:即有效的沟通能力;批判性思维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协作能力;大数据分析能力;创新能力。
二、参与式互动教学的应用原则
参与式互动教学策略的应用,必须遵循一些基本原则:即平等合作,共同参与;尊重多元,形式多样;利用已有经验,主动构建知识;重视过程,促成变化 ;理论联系实际,具体与抽象相结合。有些人认为,原则无非是一套纯理论说教的东西,可有可无不重要,但是这些原则是决定有效教学的关键。原则直接体现的是教学理念,反映教学目标。原则检验教师心中是否有遵循的教学理念。原则也检验教师的关注点是不是在学生身上,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关系是否平等;教师对待所有的学生是否公平和平等;教师是否通过任务导向使学生共同参与到互动活动中;教师是否愿意听到不同的声音,尤其面对90后、00后的时候;教师的参与式互动教学,是否总用单一的一种形式,还是采取多种多样的互动活动;是否鼓励学生利用已有专业知识,主动学习,主动深入思考,增长新知识;是否重视学生在“做中学”,引起学生思变,提高自尊、自信;是授之以渔,还是授之以鱼;是否遵守学生认知规律,从具体实例到抽象理论,从特殊社会现象到一般规律,理论知识是否紧密联系实际。
三、参与式互动教学的应用技巧
(一)最佳参与互动时间的选择
参与式互动教学主要分为两种类型:常用法和新奇法。常用法包括:提问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小组合作法;共同与对比分析法。新奇法包括:人体雕塑法;动手做法;社区穿行法;角色扮演法;团队列名法;头脑风暴法。那么,一堂课中什么时间运用互动技巧效果最佳呢?心理学家研究发现,通常50分钟的课堂,学生注意力在开始的10-15分钟内能保持理想状态,随后注意力开始分散,到达低谷后又逐步回升,学生“学习曲线”呈倒U形。而“教师曲线”通常呈抛物线形,二者几乎完全相反。所以经常听到有老师抱怨,刚开始上课的时候还听讲,你越讲到重要的内容,学生反倒不听了。因此,教师每到15分钟的时候,抛出一个问题,把学生的注意力拉回来;每到15分钟的时候,设计一个参与互动活动,把学生吸引过来。这样学生和我们就能保持同步,而不是相反。这种课堂时间的划分,就像一块三明治,这种教学设计叫作“三明治教学法”。
(二)参与式互动教学过程各阶段的应用技巧
参与式互动教学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准备阶段、实施阶段、评价阶段、反馈与反思阶段。
1.准备阶段
在准备阶段,首先,如果采用小组讨论的话,分组规模4-6人为宜。分组方法可以采用自由组合法、优劣搭配法或者随机抓阄。其次,教师必须选取适合参与式互动的章节,不是任何章节都适合采用参与互动教学。再次,采用恰当的参与互动方式。主要的参与互动方式包括任务展示、团队列名、角色扮演、头脑风暴等等。此外,如果采用提问法互动,问题设计应当采用开放性问题,封闭性问题不适宜学生展开讨论。问题要扣题,为课程内容服务,并且预设讨论结论,做到有备无患。
2.组织阶段
组织阶段教师应当缓慢而明确地发出指令,让学生知道自己的任务是什么,需要做什么。如果指令含糊不清,学生一头雾水,就无法明确目标。另外,教师要使用吸引注意力的技巧,把握课堂节奏,可采用前面提到的“三明治教学法”,每15分钟进行互动。当然,教师与学生互动不宜过于频繁,容易分散主题。教师同时也应当运用恰当的身体语言,如变化目光接触、手势,展示热情活力,吸引学生注意力。
3.评价阶段
在评价阶段,教师要尽量给予学生正能量的评价,避免过分指责,不直接批评指正学生的错误。教师应当让学生在主动学习、搜集信息的过程中,自主发现错误并加以改正。
4.反?与反思阶段
反馈与反思同其他几个阶段比较而言,它是“照镜子”,是发现问题的最佳阶段,不可或缺。因此,这一阶段需要把握及时性。换言之,在前几个阶段结束后,教师应及时进行教学效果的信息反馈和搜集工作,从中发现需要进一步修正和改进的地方,进行反思从而解决问题。
(三)参与式互动教学的精髓――引导
伽利略说:“你无法教别人任何东西,你只能帮助别人发现一些东西。”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重要的是知识的引导者。而参与式互动教学的精髓正是“引导”,通过引导能够使学生主动思考问题、主动搜集信息、自主解决问题,从而自身能力得到不断提升;并且通过引导,师生关系将更加亲近。
四、结语
从宏观的国家和社会层面来看,现有高校人才培养模式重视人才数量而轻视人才培养质量;从中观高校层面来看,重视学生成绩和科研工作而轻视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与教学活动的质量;从微观教师层面来看,重视教学投入而轻视教学技能提高。大多数教师认为讲授内容越多,教学效果越好,学生收获越大。而结果却恰恰相反,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学习状态,缺乏构建性学习机会,学习能力低下。未来高校教学工作面对可能的困难与挑战有以下几点:学生有时持观望态度,因为大多老师用的是讲述的方式;过去不愉快的小组经验导致对小组参与互动有可能持保留态度;迫于教学进度与时间压力难以实施。教师应主动尝试运用参与式互动教学策略与方法,实现有效教学,努力营造安全友善信任的教学环境;同时,充分考虑学生特质与课程内容特点。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ueqianjiaoyu/2170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