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2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学前教育
新课程《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通过重大历史事件、人物、现象展现人类发展进程中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能使学生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继承优秀的文化遗产,弘扬民族精神;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历史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习从历史的角度去了解和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关注中华民族以及全人类的历史命运。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然而高中历史教学的客观现实,总是不能令人乐观:课堂效益不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也不高。这使我们意识到:在新课程改革的历史教学中,要提高历史教学的效益非冲破这套程式不可,而突破口就在于运用好问题式教学。
一、“问题式教学”的理论基础
问题式教学的创始人是杜威。,他认为,儿童并不是先了解了事物以后才利用事物的,而是在利用事物达到某一目的的过程中了解这一事物的。问题式教学看重的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兴趣,并认为只有把教学和学生天生的活动倾向联系起来,学生才会有内在的自发的兴趣。
二、“问题式教学”的实施步骤
第一步:提出问题、以疑导学。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尽量让所提出的问题呈现出多种形式来,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以及求知的欲望,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第二步:自学思疑、横向议疑。教师应该善于引导学生,让他们带着问题去阅读教材,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得出自己一定的结论或形成一定的见解、看法;然后有目的组织学生进行横向交流,展开讨论,以互相启发,推动问题教学走向深入。
第三步:充分解疑、总结升华。教师对学生的讨论发言给予总结后,对于有难度的问题,对于学生理解有偏差的地方、对于教材知识的关键点,必须额外进行重点讲解,以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引领作用。
三、“问题式教学”在新课程历史课堂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课堂教学的问题目的要明确,具有针对性
课堂教学问题的设计不能盲目、随意。教师要依据新课标要求、教材内容、教学任务、学生实际情况,在教学的重、难点、知识的衔接点、情感的触动点等处精心设计问题。比如,我在讲授《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一课时,为了使学生无论是在整体上还是分层次上,都要把课本知识掌握好,精心设计以下的问题:秦朝统一中国的原因有哪些?秦朝采取了哪些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秦朝的郡县制对中央集权制度有何影响?如何正确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是非?
2.课堂教学的问题要具有新颖性
与其他的课程所不同的是,历史课本上的内容比较明了,学生很容易看懂。如果教师在讲课时只是一味的去读课本,或依据教材直接提问,就会使学生感到枯燥,对学习历史也失去了兴趣。例如:我在执教《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一课时,针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列举了如下的问题:1999年美国轰炸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美国破坏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的哪一条?2001年在中国的南海领空发生的美国侦察机撞落我执行巡逻任务的海军航空兵战斗机事件,美国违反了五项原则中的哪一条?这些问题的设计既突出了重难点,又加深了学生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理解,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3.课堂教学的问题要步步深入,具有阶梯性
人们认识问题时往往由浅入深层层推进,由表象到本质,由已知到未知,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过程,问题设计是为了在认知的基础上推向知识的深层次思考。如我在上《“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一课时,就是这样设计问题的:“一国两制”构想提出的背景是什么?什么是“一国两制”?它的提出有何历史意义?用史实来说明“一国两制”构想的可行性。“台湾问题与港澳问题有什么不同?改革开放以来,海峡两岸关系有了哪些重大发展?这些问题设置的很有技术,环环相扣,引领学生由浅入深的去了解这一制度,并对其产生深刻的感悟。这既符合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又让课堂的效率大大的提高。
4.课堂教学的问题要面向全体,具有广泛性
按照教学的目的,教学的要求以及教学中的要求的难易度,为了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自行的解决自己的问题,尤其是一些底子较差的,这些学生教师提出的问题通常是不感兴趣的,有的甚至把自己当作局外人。如果教师在问问题时,根据问题的难度,有目的的去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带动所有的学生去积极思考,用心回答问题,从而调动全体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5.课堂教学的问题要注意学科内的知识联系
例如:我在讲《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一课时就是这样设计问题的:在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发展历程中,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是什么时候出现的?隋唐到明清时期有什么发展变化?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与英国君主立宪制在形式上有何共性?本质上有何不同?通过这两个问题使学生对中英两国的政治制度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
实践证明,新课程背景下历史课堂教学中运用问题式教学是非常必要的,它不仅能在教学中活跃课堂气氛,更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而且培养了学生质疑的兴趣和能力,养成好思好问的良好习惯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创新精神,从而成为社会发展所亟需的全方位人才。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ueqianjiaoyu/217120.html下一篇:中学体育分组教学手段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