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2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学前教育
Abstract: To solve the deficiency of“learning initiative is not strong”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logistics management”, the paper designs including“scenario design and puts forward problems”,“independent learning and collaboration”and“show and feedback results”three steps teaching reform strategy based on constructivism, let the student to learn from the traditional cramming change passive learning into active learning methods. Through nearly three years of teaching practice, it shows that the teaching effect is good.
Key words: logistics management; constructivism ideas; learning initiative
1 《物流管理》课堂教学现存不足与改革思路
在互联网环境下,知识日新月异,即使教师不断地更新自身拥有的知识内容,也很难满足现实教学工作所需,加上偏重于理论研究而少有实战机会,大学授课教师已经越来越难掌控某门课程的整个进程。改进之思路,便是除了传授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外,需要将更多的实践时间留给学生,使他们在拥有基础知识和教师指导下,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2]。
笔者所教授的《物流管理》课程,只是分院的一门全院选修课,课时量也只有32学时,其中24学时为理论讲解,8学时是课内实验环节。课程的实验环节,目前采用实验室软件演示的手段来实现。软件演示虽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对课程知识内容及其之间的关联性,有了一定的理解和掌握,但它只是软件公司根据开发人员对《物流管理》课程的理解而开发的“游戏”,不能完全符合教学的需要,更何况,让学生按事先设计好的流程做完某种类似于实战的演示,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虽然近年来学院的《物流管理》教学模式已有了较大改善,运用“案例分析、项目教学和角色扮演”等方法,由传统“填鸭式”教学向强调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能力相结合的方向转换。但就教学效果而言,《物流管理》课程教学依然存在以下不足: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效率不高;偏重于理论教学;传统教室不利于课程教学。因此,怎样保证学生在掌握一定理论知识后,结合社会现实情况,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在授课教师的协助下,尝试解决物流领域内某一个实际问题,哪怕是一个很小的问题,这是普通本科院校授课教师需要时常思考的问题。而建构主义思想可以为实现《物流管理》课程这一目标提供解决问题思路,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教”是教师学习情境设计的过程,“学”则是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因此,“教学”就演变成了师生合作探究的过程,其本质是提倡探究式的教学模式[3]与传统教师负责讲学生被动地听课不同,建构主义教学思想认为,知识不是课本内死教条,学生也不可能在模仿或重复掌握知识,应该根据某课程领域内关键知识点,设计相应的情境,通过团队内成员间的对话、协作和新旧知识的交互,并在老师的引导下主动获取自己的知识[4]。接下来的问题是,教师该怎么做,才使得学生主动获得自己想要的知识?即如何运用建构主义思想,进行《物流管理》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
Gagnon & Collay(2001)等人曾对建构主义思想提练出包括“情境创设、问题提出、桥梁搭建、组织协作、成果展示和过程反思”的六大基本要素[5],它不仅很明确地解释了什么是建构主义思想,也为一线教学工作者在实践教学工作中,提供了一套操作性较强的流程。本文正是借助于这一操作性极强的理论,尝试对《物流管理》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以期获得理想的收获。
2 基于建构主义思想的《物流管理》课程教学目标
既然发现存在的问题,且也寻找到解决的思路,接下来便是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但是,在提出具体解决问题的方法前,需要确立问题解决后所需要达到的目标,即所谓的“解决问题所要实现的最优结果是什么”的问题,它也是事后评估问题是否真正解决的标准之一。
根据笔者讲授多年《物流管理》课程的经验,结合上文中提到的不足和学院的实情,认为课程改革前后相比较,应有如下几个方面的改进,这也是本课程改革的目标。
(1)构建“自主学习”的氛围
所谓“自主学习”氛围,就是使学生由传统填鸭式学习向主动获取自己所需要知识转变的学习环境。只有学生自己内心呼唤知识,才会进行自主分析,并深入了解客观问题的本质,让更多的知识内化于学生头脑内部,进而缩短学生掌握并运用知识的时间。
为了构建“自主学习”的氛围,教师应该树立“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思想,弱化教师自身的影响力。通过运用情景创设或案例等探究式教学方法,以“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点后多思考多探索,以此培?B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2)强化学生协作与沟通能力 即使教师之前讲解了一些基础知识点,也设计了符合教学要求的情景,便想让学生独自完成学习目标,还是万万不行的。毕竟,学生知识水平存在着差异性,更何况学生对于本专业的知识体系认识还不能像教师那般清晰。另外,随着互联网带来的知识爆炸,解决任何一个问题所需要的知识很多且复杂,更何况现代社会注重团队合作,在任何一个组织内都需要各成员间既分工又合作。因此,如何在构建“自主学习”氛围的基础上,使得学生间通过沟通交流,协作完成某项任务,不仅是丰富学生们《物流管理》课程的知识体系,也是学生毕业走向社会的基础工作。
本文所指的沟通与协作,既包括学生间的也包括了师生间的。前者是指学生们在某项物流活动中扮演着不同角色,完成不同的工作内容;而后者是指当学生在合作中出现偏差或思维上存在疑惑时,授课教师给予一定的帮助,使之顺利地完成学习的目的。
(3)构建利于提高能力的反馈机制
学生在掌握教师传授的理论知识后,并在教师创设的情景下,通过协作与沟通完成某项物流任务后,需要一套完善的任务完成效果、存在不足等的反馈机制。在这一过程中,授课教师自然要承担重要的角色。通过对学生展示出来的成果进行专业性点评,指出其优点与不足,关键是对不足之处分析原因并提出改善的建议,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或以后的工作中有努力前进的动力。当然,也应该反思教师自身在《物流管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完善教学方法,以使在下次的教学过程中避免此类错误的出现。
3 基于建构主义思想的《物流管理》课程教学策略
《物流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物流基础理论、物流功能和物流企业经营管理。其中,物流基础理论知识已经在之前的《管理学》和《经济学》中学习过,物流企业经营管理内容包括财务管理、营销管理和客户关系管理等内容也已经在相应课程讲解过,即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课程知识都应该在《物流管理》课程开课前修完。作为第二部分的“运输、仓储、包装、装卸搬运和配送”等物流主要功能的讲解与掌握是本课程学习的重点。因此,本文结合上述教学目标,基于建构主义思想的《物流管理》课程教学策略设计如下:
(1)创设情境与提出问题
针对物流的主要功能,在教学过程中所设立的情境如下:请选择两家物流企业(如快递公司),对其在“运输、仓储、包装、装卸搬运和配送”等五项或其中某一项物流功能进行对比,并分析因功能上的差异而导致所选取两家企业在经营绩效方面(如客户关系和企业财务效益)的不同。
上述情景的设计,不仅希望学生们能消化教师在课堂中讲解的物流五大主要功能的理论知识,也希望通过对实际物流企业某项物流功能研究,或两家竞争性物流企业间的功能对比分析达到感性认识。完成上述所设情境,需要学生们以3~4人为一小组,从物流企业的选取到对比分析两者在物流功能上的不同,并运用相关企业管理知识和经济理论,深入解剖因企业运营方式不同而导致在客户关系和财务绩效方面差异的根本原因。这对学生们基础知识的运用,收集并使用网络信息,如何通过团队协作方式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综合性的“案例”,提出了挑战。当然,网络环境下长大的现代大学生,对各种新鲜事物有着天生的好奇性,这种挑战能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学习由被动变主动。
(2)自主学习与协作
教师将设计的情景告之学生后,小组成员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体系将教师创设的情境分解成各项问题,在成员间进行任务分配。例如学生们在分析“运输”这一功能时,将其分解为“经营模式、资本来源、技术特点、客户满意度”等多个维度开展分析,并将其作为任务分配给小组成员。小组成员有了各自的学习任务后需要根据教师课堂理论讲解中给予的知识点,如不同类型运输工具的优劣性,对所选取的物流企业进行对比,并通过网络和图书馆进行资料收集,对其形成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使小组成员进行自我为主的学习。
在获得第一轮自主学习的成果后,成员需要以团队的形式进行讨论,根据其他成员的建议进行自我修正,倘若发现了新问题,便要开始进行第二轮的查找资料并再次进行讨论,如此可能需要多个轮次,直至达成小组成员间的意见一致。期间,对于成员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教师可以进行必要的指点。
(3)成果展示与反馈
利用课后时间,各小组通过约10个学时的自主学习与协作,最终按照要求撰写出一个分析报告。提交的报告不仅需要有现象、数据的罗列,也应该有相对应的成因分析,以及运用之前已经学习过的专业知识进行点评,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即课程学习的“知道是什么”、“分析为什么”以及“怎么改进”,如运输方面的分析,不仅需要运用运输工具的数量、型号、使用的公里数,以及财务成本和收入等客观内容的展示,必需对上述数据进行处理并进行对比分析,以发现研究企业在运输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工具使用效率、最优运输路线”等不足,以及寻找导致回收物流增加的原因。
为了更好地阐述自己的成果内容,以及各小组间交流,各小组还需要以PPT形式对本小组的成果进行讲解,并总结性地阐述此次任务完成后的收获与遗憾所在,其他小组的同学可以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进行提问。
教师在听完每个小组的讲解后,当场对其进行专业点评,让同学们马上就能知道自己的优点与不足,在以后的学习中加以补充和改进,产生“热锅效应”,这一点尤为重要。
4 总 结
笔者从2014年开始运用建构主义思想开展《物流管理》课程教学改革尝试,至今已有3个年头。虽然因为课时有限不能使同学们过多地展开讨论,有小组成员有搭便车等问题,但总体而言,学生逐渐由被动变成了主动。在学生完成创设情景的任务时,不仅将以往学过的知识和物流理论知识经过小组讨论而加以理解、巩固,也因为看到自己花费较多时间与精力而取得的成果(报告和讲解的PPT)感觉小有成就感,更加刺激学生们进一步学习知识的积极性。
当然,也必须承认建构主义思想只能部分地解决《物流管理》课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倘若想进一步改善课程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授课教师还应该采取其他的一些辅助教学方法。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ueqianjiaoyu/2172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