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2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学前教育
在当前社会对人才大量需求的背景下,各大院校就计算机专业教育而言,要想培养出高水平、复合型的技术人才,就需要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增强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就当前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活动来说,缺乏实践教学环节,且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太多,想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围绕着教学目标,合理规划教学内容,以培养出高水平、高能力的学生奠定基础。
1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陈旧
在实际的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理念太过陈旧,依然坚持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在讲授过程中教师成为了教学的主体,而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学生的积极性难以发挥出来。且学习过程中师生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交流,在讲授过程中,教师忽略了学生计算机水平及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致使整体学生的学习效率明显偏低,教学质量难以提高。
1.2 学生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
五湖四海的求学者来到一个地方,受到各自区域特点差异的影响,使得他们的学习程度各有差异。经调查研究发现,对于个人计算机,一些学生从高中阶段就开始接触,而有的学生则上了大学才认识并开始学习计算机,由于这一差异,使得那些早已接触计算机,对计算机驾轻就熟的学生产生了一种懈怠心理,总感觉教师讲授的内容自己早已掌握,因此就不再认真去听课、学习,致使自己一直处于一知半解状态。但另外一批没有C语言基础的学生尽管会感到学习难度大,在学习时会面临很多问题,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与努力之后,他们的基础知识基本掌握牢固,后面的学习也就相对比较轻松、熟练,但也有的学生感觉到了难度,缺失了学习的积极性,时间久了,就会遇到很多难以理解的知识,日积月累,慢慢脱离了教师的节奏[1]。
1.3 理论脱离实际
由于计算机学科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学生在学习时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还应该具有一定的实践应用能力,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理论严重脱离实际,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使得学生尽管掌握了扎实的理论基础,但无法进行实践操作,学生缺乏相应的实践能力培养,没有得到有效的实践支撑,导致学生在进行实践练习时,表现的慌忙无措,进而缺乏一定的编程能力。
1.4 太过偏向于应试教育
大部分高校对C语言的教学都有一定的针对性,学生期末考试也是有重点的出题。这一现象就极大的限制了C语言的教学内容,致使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有意偏向于期末考试的内容。每年都是围绕着考试重点或者考试范围来开展教学,而对于其它内容学习则是简单介绍,也就无从谈起语言编程了。经调查发现,一些C语言程序设计教师在讲课过程中,过于注重语法的教学,在课堂上列举的案例也都是曾经C语言期末考试的试题,显然教学脱离了C语言教学的最终目标,在这种环境下,学生也只能掌握一些简单的语法,很难掌握计算机程序设计编程的方法,无法利用所学的C语言知识来解决实际的问题[2]。
1.5 上机实践效果不佳
由于C语言程序设计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学生在掌握理论基础的同时,还需要学会动手设计程序,然后再进行上机调试,所以,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的实验环节尤为重要。但是实际的上机实践过程中,却存在很多的问题,比如:有的同学在上机课上玩游戏、上网聊天,面对教师布置的任务只是敷衍了事,甚至有的同学直接抄袭;此外,当前很多院校的上机实验课都只安排一名教师负责,学生在编写好程序后需上机调试,由于同学间程序编写方法的不同,会出现很多共性问题也有一些个性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教师无法及时作出回答与指导,这就导致一些学生无法继续调试,将更多地宝贵时间都浪费到了等待上。
2 有效提高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质量的措施
2.1 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
教师在开始教学之前,需要首先向学生阐明学好C语言程序设计这一门课程的重要性,并且还要明确课程学习中需要达到的教?W目标,让学生清楚重点学习的内容,缕清思路以便更有效地开展教学,确保每一位学生都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另外在转变教学理念的同时,也应该创新教学方法,采取全新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积极性,使其可以主动的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目的,且有效的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搭建教学情境,可以让学生直观的感知知识,为使其更好的掌握知识奠定基础。此外教师还可以选用多媒体技术来吸引学生注意力,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比如教师在讲解数组与指针间的关系时,可以结合多媒体课件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师的引导下展开想象,大胆设想,从而形成积极、团结的课堂学习氛围,最后在学生的积极探讨与教师的正面引导下找出答案,实现吸收知识的目的[3]。
2.2 因材施教
介于C语言课程设计本身的特点,教师在开展教学时,需要围绕着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再结合专业的特殊需求,有针对性的设计教学。且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理论知识与实践设计的有效结合,另外还应注意教师设计的实践题目要尽力迎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教师还可以通过丰富实验题目来激励学生积极选题,使得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擅长、喜爱的实验题目,这样不仅确保学生在编程过程中保持实验兴趣,还能够有效的降低学生编写模块的阻力。 2.3 理论联系实际
介于C语言程序设计本身具有较高实践性的特点,想要让学生在掌握扎实基础的同时,还能够具有一定的编程技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需要合理的将理论与实践编程联系在一起,促使学生通过大量实践来巩固理论知识,学生在编程过程中,教师再通过理论知识指导学生设计程序,进而实现提高教学效率,增强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目的。另外,在进行实验教学时,教师也可以通过组织小组讨论,促使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鼓励学生取长补短,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综合素质[4]。
2.4 提升教学效果
对于任何一位教师来说,教学质量都是决定其命运的重要依据,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做到深入浅出、因材施教。例如,变量知识点的讲授,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引入新的概念时会首先对变量定义进行介绍,然后再对语法、指令的使用规则进行介绍,最后再用案例加以解释,这样教学的优势是教师可以讲授很多知识,但减少了师生之间的交流沟通,课堂教学氛不够乐观。起初学生对C语言的学习还持有较高热情,但经过长时间乏味的讲课,学生的积极性慢慢降低,处于枯燥乏味的学习环境中,即使起初对上机课程拥有很高的兴趣,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就慢慢失去了吸引力,因此教师要想提高教学效果,就必须转变教学手段。比如教师在对众多的C语言表达式、运算符、数据类型等讲授的时候,学生很快便会厌烦这些语法、编码等,此时教师应该首先介绍几条运算符、表达式等运用规则,然后再给学生介绍一段简单的编程程序,且要求学生利用程序计算简单的问题,慢慢的再引入输入输出函数的使用,这样不仅可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还拓展了教学内容,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5 加强实践,增强学生实践能力
程序设计语言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编写语言、设计程序的能力,所以对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的过程应特别重视上机实践环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进行实践学习时教师要注重循序渐进,丰富题型,而且教师也应高度重视实验内容的选择,以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循序渐进的完成每一个实验步骤,这就要求教师摒弃过去实验题目单一的现象,每一次上机练习都要经过精心的设计,使之既能达到教学目的,实验题目还不会太过复杂,且具有一定挑战性的新颖题目,在分类时教师可以将其分成必答题与选答题两类,针对选答题教师也要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补做出来。比如在讲解循环结构程序时,通过介绍for、do while、以及while三个循环语句之后,教师则可以为学生安排一些较为简单的循环例题,其次是一些稍难一点的,像输出素数,逐步累乘的?Y果等,然后再增加一点难度,比如水仙花数等,这样便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对问题分析与解决的能力,基础较差的学生不会因为自己能力差而放弃实践,并且还能够提拔一些基础较好的学生,极大的激发了学生计算机语言编程的兴趣。在上机实践时,要求学生必须在固定的时间里完成布置的作业,教师根据学生完成情况记录成绩,结束一次实验课程之后,要求每一位学生都要提交一份实验报告,从画流程图到完成调试,要求学生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并对自己最后的调试结果做出分析,找出原因,这样就有效的避免了学生上网玩游戏、聊天的现象,大大提高了每次上机实验的教学质量。
3 结语
通过对C语言课程设计教学问题与改革的分析,了解了此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想提高C语言课程设计的教学质量,就必须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探索与创新,以找出一条既符合实际要求要能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使得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掌握更多的知识。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ueqianjiaoyu/217438.html下一篇:《纳税实务》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