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2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学前教育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教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信息技术为教学带来的革命,对教师教学提出了空前的挑战。信息化技术与职业教育教学融合应用的探索是以现代教学理念为指导,以信息技术为支持,应用于职业教育教学中。
信息化教学为学生创设了自由的环境,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拓展了教学的时空限制。信息化教学具有教学过程交互性,教学资源共享性,教学方式先进性,教学目标多样性,教学内容丰富性的特点。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提高了课堂有效性,课堂教学质量,并促进课程教学改革。
由于编程类课程一般都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课程的内容相对抽象而不易于理解,教学的内容如果太过“宏观”,学生不易看清技术本身的特征、特点,难以形成认知概念。而教学的内容太过“微观”,学生又会陷入技术细节,反而会更难以把控全局。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在学习中普遍感觉语言生涩、抽象难以理解,即使在课堂上感觉到已经理解了,但是课后练习时才发现其实并没有实际掌握,不能真正理解其中含义;讲授式的教学方法是严格按照教科书的编排顺序组织教学,虽注重了教学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但从教学结果的反馈来看并不理想。上机实践内容没有与理论知识学习有效配合,达不到通过实践来提高实际编程能力的目的,高职院校的学生来源多样化,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存在差异,使得学生操作达不到非常同步,有的学生逐渐失去了编程的兴趣和信心,产生厌学的情绪。
如何使学生学好编程类课程,笔者认为课程教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改革:
第一,教学内容的变化。信息化环境下要改变课程资源的类型,不再是单一的文本类资源,从依赖一本教材、一本教参、一本练习册转变为以数字化教材为主,利用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将过去静态的教材转变为由声音、文字、动画、图像构成的动态的教材。同时要配有丰富的数字化学习资源,资源类型要多种多样,例如:图片、文字、交互动画、3D展示、虚拟实训、平面动画、视频、微课等,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到自己所需要的学习资源。网络教学的运用,又将教学内容从书本扩展到社会的方方面面。
为了完成信息化资源的建设,要求在教学准备的环节工作量变得很大,教学准备是教学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在此环节中要求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基础和学习状态,分析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特点,关注到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全方面的考虑进行教学资源的准备,这些资源要便于网络教学,例如:在制作视频时需要注意时长,过长不利于学生学习,过短又可能无法将知识点表达清楚,要全面考虑然后制作;同时资源应可以快速被检索并能灵活地进行组合,运用到教学中。除了自己制作资源外,还需要充分利用资源库和网络资源,获取相关编程类课程的优质资源,提供适合学生学习、让学生乐于学习丰富的教学资源。
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信息化资源作为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学习活动中去。
第二,教学过程的变化。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由传统的知识归纳、逻辑演绎式的讲解式教学过程转变为创设情境、协作学习、自主学习、讨论学习等新的教学过程。
应改变单纯的教师面授的授课形式,不再以教师为中心呈现教学内容,学生只是被动或机械练习的方式,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为中心,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的角色应发生变化,教师以“任务驱动”和“问题解?Q”作为学生学习和研究活动的主线。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现状,对教学内容与教学对象进行分析,得出学习需求,即学生需要学习的内容以及这些内容需要学到什么程度。还要考虑资源在课程教学中如何合理分配,例如:对于学生课前学习阶段,应该提供一些视频资料,让学生对课程先有一定的认识,这部分的资源应该短小而且有趣,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求知的内在动力,只有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学习,为课堂教学奠定基础。课堂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具有图、文、声、像并茂,动静结合,声情融会的优势。运用网络多媒体技术可以容纳更多的教学信息,增加教学密度,使教学更为生动,形象逼真,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各个学习器官。实操部分应该采取边讲边练的形式,课程内容以项目教学来贯穿,为学生提供课堂上所需的操作录像,便于学生在操作遇到问题时,通过自己观察,提高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学生既掌握了学习内容,培养了学习方式,又提高了整体性思维能力,更有效地掌握知识。
信息化学习环境最大的特点就是实时交互性,可以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直观形象地反映客观事物,充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客观揭示知识的本质特征以及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深奥的内容浅显化,由于学生可以借助于电脑、手机、智能终端等各种设备在互联网环境学习,学生可以随时提出问题,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教师的主要责任是引导学生运用知识,实时沟通,通过互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并及时把握学生的实际接受情况,调整教学安排。
目前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数量一般较多,教师只能满足大多数学生的需求,不可能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信息化环境保证了每人都有机器,使学生能够共同享有网络资源,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目标完成学习。这样课堂教学就可以达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目的。
第三,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地学习知识,通过信息技术,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去主动建构知识。信息化环境中的教学是将所有资源共享在网络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进度,兴趣爱好,按需搜索学习资源,学生所获信息量更多,学生的探索空间更为宽广,学生可利用的学习形式更为丰富。使学生的学习从单一向多元化转变,学生不仅要学习知识,还要掌握“如何学”的能力。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能够发展自己的个性特长,形成能力,学会学习、学会合作。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如该文所述,信息化教学环境教学资源由稀缺转向丰富。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快速开发,使微课、微视频、动画及虚拟仿真技术等各类资源进入课堂。这些资源的广泛应用,丰富了课程教学内容,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在信息化环境下课程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转变,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自主、探索、交互型的教学,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环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ueqianjiaoyu/217459.html上一篇:测量实践教学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