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2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学前教育
一、“同伴互助”学习的定义
“同伴互助”是指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使优等生和学困生之间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其实质就是通过优等生的示范、帮扶、监督、互动互评等方式,使学困生的学习习惯得以修正,自我控制和学习能力得到提高,同时也使优等生的自我反思能力与认知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是一?N互助合作式的学习形式。
二、“同伴互助”学习的具体运用
1.选出师傅,提出要求
教师根据学生的运动能力、学习成绩、智力水平、兴趣爱好、性格、性别、交际能力等因素,把学生划分成A优秀、B良好、C一般、D较弱四个层次。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要求进行优化组合(即A带C,B带D的均衡标准搭配同伴)。当然,如果受学生人数、学情、项目特点等因素的制约,那么一个师傅可以有2~3个徒弟。比如,在耐久跑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通过积极的引导消除学生的思想顾虑。其次,根据最近的耐久跑测试成绩,并通过学生推荐选出具有一定耐久跑技术和心理素质较好的同学当师傅,形成“一对一”的同伴关系。最后,教师提出练习要求:(1)师傅不但要做好带头人,还要对徒弟进行积极的技术指导和心理指导;(2)徒弟要虚心接受师傅的指导,如果遇到有争议的问题,请老师来进行解答。
2.同伴商议,制定目标
同伴结对成功之后,教师要通过积极的引导,让同伴之间进行充分的交流与评价,这样既能让师傅了解徒弟的情况,又能让徒弟认识到师傅的长处,最后总结出结伴后的综合评价,其目的是通过合理的综合评价,共同商议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进行练习,最终实现教师的教学目标。
3.实践练习,互助互学
采用集中与分散、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形式,要求同伴互帮互助共同进行练习。比如,在学习篮球运球转身技术时,先由教师讲授技术动作的方法和要领、重点和难点,并进行正确技术动作的示范,然后结伴进行练习。在练习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由同伴互相对彼此的技术动作进行评价、纠正,直至帮助对方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师傅不但要练习,同时还要观察徒弟的情况,并进行指导;练完后共同分析问题并总结评价。在课外练习时,同伴二人灵活地为对方设置障碍,进一步提高运球转身技术的质量。
三、实施“同伴互助”学习需要注意的事项
1.明确任务,给足时间
实施“同伴互助”学习策略应该是适时的,任务必须是明确的。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每次课前必须深入研究教材,设计好具有一定挑战性、开放性、探索性的任务,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提出任务,让同伴明白合作的目的、探究的内容。同时,给足学生合作、探究的时间,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确保同伴在合作、探究中有充分交流和表现的机会,在互帮互助的学习过程中共同完成任务。
2.动态管理,确保效果
在实施“同伴互助”学习的过程中,师傅是老师的助手,是决定“同伴互助”学习效果的关键人物,其主要职责是帮助徒弟完成学习任务,督促、管理徒弟学习常规,培养徒弟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启迪徒弟创新思维,激发灵感等。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互助配合情况和效果进行动态管理,针对同伴互助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采取一定的调控措施,避免出现学生各行其是、看似热闹却无实效的场面。如:表现好、学习有进步、已足够胜任师傅的徒弟可以调整为师傅;表现不好、责任心不强、学习退步、已不能胜任师傅工作的师傅调整为徒弟;同伴因性格、感情等因素配合度不高的与其他同伴进行重新组合。
3.关注进步,及时评价
“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是“同伴互助”学习所追求的一种境界。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学情,每对同伴的具体情况提出不同的要求,评价时既要评价个体又要评价团体,还要兼顾个体与团体间的互动评价,尤其是对于徒弟的点滴进步,也要给予表扬和激励,让他们充分体验到互助的乐趣,享受到成功的快感,让他们真正懂得:成功并非聪明人的专利,善于吸取别人意见,懂得与他人合作的人一样可以获得成功。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ueqianjiaoyu/218680.html上一篇:用还原法进行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