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2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学前教育
动物传染病学是在系统学习微生物学、病理学和临床诊断学等基础专业课程前提下所设立的一门重要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能否学好该课程直接决定了学生是否具备本专业的基本素质和技能,对于学生将来的职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动物传染病学主要研究动物疫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预防和控制这些疫病所采取的措施,在动物医学专业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长期以来,传统的教学模式都是由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听课,这样的被动授课方式使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得不到体现。另外,不仅教学课时十分有限,而且典型的临床病例也不常见,这就造成了学生很难直接接触相应病例,缺乏实践学习,从而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下降,并且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不到很好的提升。近几年来,我国畜牧业迅速稳定的发展,正逐步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而威胁养殖业生产最严重的动物疫病种类日益增多,病原体不断发生变异,对畜牧业和公共卫生安全都造成了严重危害。因此,动物传染病的教学需要与时代接轨,不能固守陈规,需要不断地改进与革新,为我国兽医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公共卫生安全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当前动物传染病教学遇到的难题
1.动物传染病疾病谱变化大。近年来,动物传染病疾病谱发生了巨大变化,传染病的种类愈来愈多,同时旧的传染病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变异。例如:全国多地爆发小反刍兽疫、禽流感、猪伪狂犬病毒、流行性腹泻病毒基因变异造成生物学特性的改变。另外,随着动物疫病谱的变化,动物传染病的流行情况也随之发生了改变,不再以单一感染为主,经常发生混合感染,给诊治和防制带来了困难,动物传染病感染人的疫情也不断发生,公共危害严重。因此,动物传染病学的教学内容要想满足当下的教学要求,就需要与社会实际密切联系,不断地与时俱进改革创新。
2.疫病防控难度日益加大。随着疫病种类越来越多,加之临床症状日益复杂难辨,靠已有的专业知识已经很难确诊,不能及时准确地制定防控措施。一些之前得到有效控制的传染病又死灰复燃,重新对动物和人类构成威胁:如结核病、布鲁氏菌病等细菌性传染病的发病率明显上升,且表现多重耐药,难以得到有效控制。另外,虽然市场上的疫苗众多,但不同厂家的疫苗质量堪忧,接种后免疫效果不佳,给防疫带来难题。这些问题对于动物传染病的教学无疑增大了难度。
3.教学课时及病例有限。丰富的教学内容与压缩的教学课时相悖,使学生很难全面掌握所学知识,因此,如何合理地安排授课内容来覆盖所有重点是亟须解决的难题。另外,传染病的流行特点具有季节性和时限性,学生难以接触到典型病例,特别是一些传染病临床病例并没有表现出典型症状,学生对传染病缺乏感性认识,很难对所学知识进一步深入理解和掌握。
4.实践环节薄弱。动物传染病学这门课程很注重实践性,一般是通过安排一些实验课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有限的课时数和实验资源的缺乏,使得学生动手机会偏少,在实践中可能得不到有效的训练,教学效果不能满足动物医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使高校动物传染病学的教学相对滞后。
二、教?W改革的思考
疫病形势变化日益严峻以及社会对人畜健康及食品安全的共同呼吁,迫切的需要培养出可以解决实际问题的兽医人才。动物传染病学的教学改革要切实的把落脚点放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上,以教材为出发点因材施教,针对上述难题进行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改革。
1.调整课程内容安排。(1)保证重点传染病的教学。集中讲授一些危害大的重点传染病,如OIE规定的法定通报传染病和我国一类、二类的传染病,要求学生重点学习,同时熟悉疾病特点。对部分不常见的传染病,可以安排学生课后自学,遇到疑惑可以与教师共同探讨。由于许多传染病的病症相似,难以辨别,教师在讲课的同时要适当列举鉴别诊断的病例,并注意新的信息的传递,培养学生的临床诊断思维,拓展学生的知识和眼界。为此,教师也要注意自身素质的提升,可以通过参加各种学术交流会议或经常接诊病例等,了解动物疫情的最新进展及其防治措施,并将这些信息以穿插的方式传递给学生。(2)一般传染病以鉴别诊断为主。对于一些养殖过程中常见但危害较轻的传染病,不必逐一讲述,可以挑选一些有代表性的、临床症状相似的疾病,以类症鉴别的形式讲授,要求学生掌握诊断的要点并加以区分,力求做到要点突出,详略得当。(3)增加新发传染病教学。新发传染病往往具有新的流行特点和临床特征,但也与其他常见传染病有着相似性,认识和讲解新发病的相关知识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4)强调人畜共患病的公共卫生意义。传染病的教学过程中应对人畜共患病作重点讲述,使学生认识人畜共患病的危害性和公共卫生的重要性。
2.增加病例教学丰富的教学资源。在课程的理论教学中,学生很难直接接触所讲述的典型病例,尤其是不常见的疾病,因而缺乏感性认识,学习效率不高。教师平时应注意收集临床病例素材,可以对典型的症状或病变进行拍照、录像,在课堂上用多媒体形式呈现给学生。如遇到送检病例,还可安排现场教学,通过对病例临床观察和病理剖检,加深学生对理论的认识,联系实际,提高教学效果。课堂上为了打破沉闷的气氛,教师可以合理的安排课程内容,并通过多媒体等方式使学生的学习兴致提高,踊跃提出疑惑并探讨。
3.提高学生的自身防护意识。动物传染病中有许多人畜共患疾病,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之前也发生过一些由于未做好自身防护而导致感染的惨痛教训。因此,学生不论在实验过程中还是走入临床前都要遵循自身防护标准及暴露后的正确处理方法。教师要通过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防护水平,使他们将来能够有效从容的面对疫病防控,为动物疫病的防控做出更大的贡献。 4.改进教学方法。教师应将理论课与实践课有机结合,合理穿插,让学生意识到理论基础的学习是为最终的临床应用做铺垫的,引导学生灵活的运用所学知识。教师应学会对不同疫病的共性做出总结并形成专题式教学,顺应素质教育对培养学生能力的要求。希望通过合理的教学改革,科学的教学安排,让动物传染病学这门课的教学质量得到提高,让学生切实的掌握这门学科的专业技能。
总之,随着时代浪潮的不断推进,教学方案也需要不断改进,路漫漫其修远兮,教学改革的路还很长,需要不断的探索,为国家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兽医专业人才做贡献。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ueqianjiaoyu/2186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