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2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学前教育
众所周知,合理使用数学学习单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它将改变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真正做到尊重学生,让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符合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
“学习单”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学情分析而设计的,引导学生个性化自主学习的导学材料。其内容包括课前的知识准备,课中的探究交流和课后的分层练习,是对“学习预习单”“探究活动单”与“检测练习单”的整合,贯穿整个教学环节。
那么,在“学习单导学”这一教学模式下,应该怎么样引导学生进行真正的自主学习呢?笔者认为“学习单导学”的教学模式(如图1)包含:课题、目标导语、“三单”、总结等。
“学习单”作为整个教学模式的主体部分应该如何设计并使用呢?笔者认为“学习单”应根据学生对课前、课中、课后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进行调整,主要由“课前预习单”“课堂助学单”与“课后检测单”组成。“课前学习单”包括复习旧知、联系新知等内容,帮助学生对基础知识查漏补缺,温故知新,让学生通过阅读、尝试练习等学习活动初步感知知识的本质。“课堂助学单”包括问题探究、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内容。通过助学单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逐步引导,学生在探索活动与合作交流中构建新的知识结构。“课后检测单”包括分层练习和拓展质疑等内容,帮助学生夯实新知,让学生能够将新知与原有数学认知体系建立联系。
笔者以“2、3、4的乘法口诀”为例,具体谈谈在“学习单导学”的教学模式下“学习单”的设计与使用。
一、关注最近发展区,设计“课前预习单”
有的教师在课前布置预习任务,但是却没有给出明确要求,以至于学生认为“预习就是把课本提前看一看”,显然,这是一种没有目标,流于形式的无效学习,这样的预习难有实效。有效的预习需要教师在认真钻研教材、分析学情的基础上,合理设计“课前预习单”,引领学生有计划地进行自主尝试性学习。那么,一份合理的“课前预习单”是怎样的呢?笔者认为一份合格的“课前预习单”应该注意以下两点。
1.关注旧知,对接新知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在学习“2、3、4的乘法口诀”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5的乘法口诀,对乘法口诀的意义、形式以及结构有了初步的了解,所以整个学习单分为两部分:(1)温故知新:用以检测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情况。(2)自主学习:课前动手摆一摆三角形和正方形等在生活中常见的图形,能让学生经历数一数、算一算、说一说等数学活动,给学生提供具体的表象支撑,为编制乘法口诀积累经验。
2.难易适中
预习仅仅是课堂的铺垫,难易要适中,可以有一定的挑战性,但要求不能太高。设计的问题要让大部分学生能通过自学探究后解决,对于一些难以理解的问题可以留到课堂上一起讨论交流。“课前预习单”最晚要在上课前一天发放,给予学生充分的准备时间。在开展课堂教学前,教师应该根据“课前预习单”及时跟进学生的准备情况,关注学生遇到的问题,对于学困生在知识点上的漏缺,要做好一对一的额外指导。
二、突破教学的重难点,设计“课堂助学单”
“课堂助学单”是学生自主尝试,突破难点的指路牌,一般放在课堂独立探究环节,遵循“从扶到放”的原则,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获得感悟和体验。
在设计“课堂助学单”时,要突出两个方面:
1.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
只有带着探究欲望的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才能更加积极。例如,“课堂助学单”中“你知道‘三四十二’是什么意思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写一写、画一画。”这样既能满足学生好动的天性,引导学生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又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2.利用多元表征,突破重难点
二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理解、推理、迁移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也有所提升。因此在“课堂助学单”设计中,可从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入手,即“乘法口诀――图形”,让学生用画一画、说一说的方式表示乘法口诀的意义。学生在头脑中不断构建乘法口诀与图形之间的联系,不仅实现了图形、语言、符号之间的相互转化,同时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
三、瞄准课堂的延伸点,设计“课后检测单”
练习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如果学生在课堂上该掌握的知识没有掌握,这就不是成功的一节课。设计有层次性的、拓展性的“课后检测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分层的练习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既让基础生“吃得饱”,又让优等生“吃得好”。在学习乘法口?E后,笔者设计了这样的“课后检测单”。
第一部分,尝试应用。用于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了解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二部分,拓展提高。在大部分学生掌握基本口诀的情况下,对知识点进行扩展和提升,从比较大小、数形结合等多方面扩展学生的知识水平。
对于“课后检测单”,在学生自主完成后,教师应统一批改,并针对普遍或典型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讲解,鼓励学生将易错题整理成册。
总之,“学习单”这一学习中介的使用,改善了传统课堂中“教师教,学生学”的被动模式。对学生而言,有了课前准备后,带着疑问进行的课堂学习,学习目的更为明确。在“学习单”的指引下,学生通过学习探究、交流讨论与分层练习能获得数学知识与技能;对于教师而言,在编写学习单的过程中,能更深层次地分析教材,并能更周到地预设问题,做到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细化知识,可谓教学相长,一石二鸟。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ueqianjiaoyu/218805.html上一篇:谈分数应用题的教学策略
下一篇:浅谈英语阅读教学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