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2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学前教育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把课堂教学过程转变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引领学生深入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将探究性学习渗透到对文本的深刻解读中,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提升语文阅读教学的整体效益。
一、借助情境?I造,制造契合探究的氛围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结合课文内容创设适当的情境,通过直观化的手段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探究氛围,从而为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奠定认知基础。教师在情境创设过程中,应该充分认识到学生的智力发展程度,要学会从生活中开掘,创设与学生密切相关的情境,将学生的思维、课文与情境的创设紧密地连接在一起。例如,教学《海伦?凯勒》这篇课文时,要让学生深入地感受主人公海伦?凯勒因为失明造成的生活困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从盲人的生活场景和经历入手导入新课,为学生明确身残志坚的学习榜样,让学生感知盲人在黑暗世界里如何追寻光明。教师可以尝试把教室里的窗帘全部拉上,灯光全部关闭,引领学生闭上眼睛在教室里摸索一段时间,感知盲人在生活中的艰辛。之后,学生有了丰富的感受。有的学生说:“这实在是太难受,近在咫尺的东西,怎么拿都拿不到。”还有的学生说:“当我想搬动教室里的桌椅时,竟然始终找不到准确的方向。对于整天生活在黑暗世界中的盲人来说,生活实在艰难。”
一个巧妙的场景创设,一个简单的导入话语,却让学生用自己的身心真正体会到盲人生活的艰难,从而为学生更好地理解这篇课文奠定情感认知的基础。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营造适合学生探究的学习氛围,为学生的深度探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聚焦核心问题,开掘契合探究的路径
学生之所以能够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核,教师对问题的精心设计可谓功不可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实施探究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引领学生在思考中提问,在提问中辨析,在辨析中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教学《爱如茉莉》这篇课文时,教师在设计问题之前,可以用深情的导语进行这样的渲染:“亲情之爱,永远是人世间最温暖的话题。不同的人经历了不同的生活,他们对于亲情之爱就有着不同的理解,那么你认为亲情之爱是什么呢?”学生纷纷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寻找自己与家人生活的精彩瞬间,表达自己心目中的亲情。在学生形成基本的情感认知之后,教师针对课文进行提问:“课文中的爸爸向我叮嘱了什么?他为什么要这样叮嘱我?你是从课文中哪些词句看出来的?”这样的问题,不仅契合学生的阅读心理,对接文本解读的基本成果,同时也紧扣课文的核心内容以及要表达的主题,从而对学生的思考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事实证明,要想让学生更好地进行探究式学习,教师就必须给予学生真实有效且富有思维含量的问题。在这样的问题引领下,学生才能打开自己的思维,将自己的身心与课文的内容紧密地交融在一起,形成对文本深入有效的解读。
三、促进内容整合,丰富契合探究的资源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一门关于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实践性学科。语文教学的真正价值,并不在于让学生获取多少语文知识,而是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历练自己的听说读写能力,并在对语言的感悟评析过程中培养探究学习能力。因此,阅读教学如果将关注的目光仅仅局限在一篇课文上,则学生所得就非常有限。语文教师应该将课文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或者是其他的学习内容进行巧妙的整合与处理,丰富课堂教学资源,从而为学生提升探究意识奠定坚实的基础。例如,在教学《埃及的金字塔》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借助课文的语言,感受埃及金字塔的雄伟壮观,以及埃及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民族品格。但课堂教学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结束,教师此时应该引导学生进一步拓展思维:“学习完这篇课文,我们跟随作者的文字一同领略了异域风光。你还知道哪些建筑物体现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一个问题的引领,将学生的思维从课文内容逐步向外扩展,将学生探究和关注的目光推向更为广阔的空间。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要将目光局限在教材课文之中,而要以教材课文为起点,不断地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借助知识积累和自我意识在更为广阔的时空遨游。这样,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认知,而且也能为历练学生的探究能力奠定基础。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倡导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学习方式。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科的特点选择教学方法,要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注重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要突破传统教学的束缚,从情境创设、问题开掘、资源整合的角度,帮助学生提升探究学习能力。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ueqianjiaoyu/2189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