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2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学前教育
一、“等待时间”是达成有效课堂提问的条件
“等待时间”也就是在课堂提问时需要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这一概念是由美国心理学家罗伊在1974年提出的,它包括两种重要的类型:一是提出问题和请同学回答之前的间隔时间,二是学生回答问题之后和老师对学生的回答作出反馈之前的间隔时间。科学研究表明,在课堂教学中给被提问的学生留有足够的“等待时间”有利于促进有效课堂的建设。
有这样一个案例:这是一节人物描写课,老师站在讲台上,要求学生观察老师的服饰面貌。几分钟过后,老师提问:请从细节描写的角度描述一下老师的眼睛。
学生低头思考,老师马上指名回答。
李同学(沉默数秒后):“任老师有一双明亮又会说话的眼睛。”
张同学:“老师的眼睛像一面镜子,能够照出我们一丝一毫的过错。老师的眼睛又像妈妈的眼睛一样,充满了对我们的关心和慈爱。”
吴同学:“对不起,我还没想好。”
从学生的回答情况来看,没有“等待时间”的提问上学生的学习与思考都处于被动地位,学生被动的作答,他们只能看到事物的表面,想象力也蜕化了。因为学生没有时间思考,只能站起来继续思考,有些同学干脆放弃了回答。这个案例充分说明,在提问时,要注意“等待时间”的设置。
二、有效课堂的形成需要有价值的问题设置
初中的语文教材深入浅出,可读性很强,但是如果教师只是照本宣科,平铺直叙地提问,学生难免会感到索然无味。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求知的热情,拓展他们的创造思维和探索能力,需要老师避免所提的问题太直太露,要做到此意在彼,直题曲问。
再举一个案例,在学《紫藤萝瀑布》这篇课文时,如果老师直接问:文中描写了紫藤萝瀑布的哪些美丽的地方?这个提问就很难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但是如果老师采用曲问法,假设一个场景:如果你是一名导游,正带着游客游览紫藤萝瀑布,那你将如何向游客介绍紫藤萝瀑布的美丽呢?这样提问,就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也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不但有利于阅读理解,也有利于写作水平的提高,而且形成了良好的课堂气氛。
同时,还要提出有新意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热情。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老师喜欢提出“是不是这样”“这样对不对”这样的问题,面对这种问题,学生只需要简单判断得出一个选择就可以了,不需要思考回答,这种问题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开发,对于语文教学,多提一些有新意、有趣味的问题是极为重要的。
三、注意提问的对象也是一门艺术
在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成绩逐渐出现差异,大多数的老师则偏袒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在提问时为了教学效果更喜欢提问学习优异的学生,对于差生则置之不理。老师总是对自己喜爱的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充满关爱,给他们充足的机会展现和练习,而对于后进生来说,老师却忽略了给他们足够的机会展示自己。即使有机会站起来和教师互动,这种互动也是教师单方面强压的,没有鼓励,没有耐心,是消极的。这种做法是不正确的,长久的冷遇会使这些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动学习活动空间越来越狭窄,甚而渐渐走向课堂教学学习的边缘。所以,在提问时,老师要注意到每一位同学,做到公平提问,创造有效课堂。
总结: 古人云:“学起于思,想源于疑。”大教育家孔子也认为,“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提问是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一种教学技能,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巧妙的提问对于培养学生全面的语文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在课堂上,老师要讲究艺术,注意时间、问题以及提问的对象,学会提问,并在不断的提问中促进学习,拓展思维,促进学习效率。课堂提问就像海面上的灯塔,能够指明学生的思维方向,课堂提问的艺术性也极为重要。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ueqianjiaoyu/219123.html下一篇:初中语文朗读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