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2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学前教育
一、初中生思辨能力普遍缺失的原因
传统的儒家思想强调“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在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教师和课本都具有权威性,是不容置疑的。语文课就更容易受到这种历史文化的影响。虽然这样的教学模式有利于课堂的管理和教学的有序进行,但是不利于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学生在灌输式的模式下,思维会受到禁锢,想象空间缩小,独立思考能力得不到提高。
考核方式也是限制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的因素之一。许多作文题目都围绕着励志、感恩等话题展开,很少有锻炼学生发散思维的话题。阅读理解和诗歌鉴赏也有所谓的固定格式和标准答案。学生如果没有按照这样的思路去回答,得分就不会高。这样的固定答案十分限制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可能使学生沦为考试机器。老师的水平不高也会导致课堂中思辨能力培养受限。教师如果要具备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资格,就必须博览群书,对于专业知识以外的如心理学、社会学等也要有一定的了解,才能做好教育培养的工作。
二、初中语文课堂中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途径
1.创新教学方法,打破传统禁锢思想
受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语文课堂通常是填鸭式的灌输教学,学生也习惯了只接受不质疑、不思考的学习模式,老师应当勇于创新,打破这种陈旧的禁锢思想,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比如,教授周敦颐的《爱莲说》时,对于“莲,花之君子者也”的说法,就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意见。有的学生认为,除了莲花,桂花也是君子之一,因为桂花没有在春天与百花争艳,而是在秋天默默开放,为自然奉献出自身的香气,虽然它没有美丽的外表,但是它有舍己为人、高风亮节的气质。对于这番言论,不管是否正确,老师都应该给予鼓励,而且可以引入更深的内容,将李清照的“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作为补充,完善学生的言辞,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散学生的思维。又如《阿Q正传》中的阿Q精神,学生持怎样的态度,支持还是反对,教师可抽出课堂时间让学生各抒己见,不必得出统一结论,只要能够达到训练思维的目的就好。通过这样的锻炼,可以逐步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其思辨能力。
2.丰富教师的知识储备
一个学识渊博、知识储备量大的老师更能教出优秀的学生。所以,要想通过语文课来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语文教师的知识水平是至关重要的。同样是初中语文老师,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课堂教学模式。博学的教师的课堂往往更加开放,学生的讨论十分活跃,而不注意知识更新的老师则更喜欢灌输式教学,这就直接导致了学生思辨能力的高低。为此,教师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利用休息的时间给自己充电,丰富知识储备,促进观念更新,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如讲授余秋雨的《道士塔》时,可将文字所涉及的历史渊源讲述给学生听,鼓励学生保护我国的物质文化遗产,并发散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文化素养。
3.组织相关活动,着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教师应该利用课余或课堂时间,让学生围绕一个话题展开讨论,并就该话题开展辩论赛,全员参与,各抒己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辩论能力,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如“陶渊明的思想今天还可取吗?”“随机应变好还是坚定执著好?”等,这些话题都是很有代表性的。除此之外,作文也是锻炼思辨能力的好方式。教师除了布置常规的题目外,还应该开阔学生的视野,如《曹操,我想对你说》等,这些新颖的话题,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给了学生无穷的想象空间。
4.营造愉快的课堂氛围
平等轻松的课堂氛围是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关键因素。教师不能在课堂上唱独角戏,这样下去会使学生产生厌烦的情绪,只是按部就班,毫无创新可言。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积极转变自身的角色定位,摒弃教师的地位神圣不容侵犯的思想,从灌输者转变为引导者。鼓励学生表达自身的感受,和学生成为平等的朋友。
语文对初中生来说是一门基础学科,学好语文对其他学科都是相当有帮助的。而思辨能力会使学生受用终生。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积极探索教学方法,通过各种教学模式来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达到培养人才的目的。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ueqianjiaoyu/2191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