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2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学前教育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7.07.013
一、研究启动阶段
2016年下半年,根据片区大组教研计划安排,本期的教研主题是“同课多轮”课堂教学研究。第一次研讨会上布置要求各成员学校进行校内教学情况调查、梳理,形成研究的方向和基本思路,之后再安排进行校级、片区两级的教学研究课活动,最后形成研究总结报告。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开始参加学校的理化生组的听评课活动,并结合学校的青蓝工程,结对指导青年教师。
经过一段时间的组内成员研讨、整理,逐渐梳理出了两个研究问题:1.课堂教学中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2.教学中学生学习方法的有效指导。
针对这些问题,结合片区研讨要求,我开始准备“同课多轮”的教学,给同组老师们提供课堂教学中的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与学生学习方法指导的研讨素材。希望通过这种形式的研讨,让老师们能体会到不同的课堂设计给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的影响,以及学习方式的不同所带来的教学反馈的不同。
二、研究过程简介
结合校级公开课及片区教研计划,开展一次“同课多轮”的课堂教学研究活动,确定研究的课题是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这也是很具有典型探究意义的课题。前后共进行了两轮教学,安排在两个不同的班级。第一轮是校级公开课,我的教学设计主要是设计情境引发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再通过演示实验进行验证,同时借助电子白板辅助教学。之后及时安排教研组内的教学研讨反馈,同组成员针对本课的教学提出合理化建议,对教学设计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并及时安排第二轮教学。2016年12月上旬,第二轮教学由片区安排同课异构研究课教学。根据第一轮校内同组成员的建议,结合自己在第一轮课堂教学中的反思,本轮的上课思路我进行了调整,教学设计主要以学生自主探究燃烧的条件,教师只作适当的引导,同时将第一轮教学中灭火原理的教学改为先由学生自主体验灭火实验操作,并尽量让多名学生上讲台互助体验,在学生的探究基础上进行灭火方法的总结,最终归纳形成灭火原理。
三、研究过程实录
在正式开展第一轮教学之前,我和我结对的青年教师也进行了集体备课,教学班级也是安排在他所教的班级,针对他班的学情设计公开课的教学。
1. 第一轮教学后的研讨和反思
第一轮教学之后,由教研组长及时召开了组内的研讨活动,组内成员就教学中呈现出的各种现象及问题进行了反馈,肯定了教学设计的亮点,也指出了教学中的缺憾。
(1)本轮教学设计的亮点
在导入新课时运用了一个视频――人类用火的历史,视频时间虽然很短,只有38秒,但画面给学生形成了强烈的视觉震撼效果,不仅直接交代了本节课的主题,同时更是激发了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引发学生激烈的讨论,由此很顺利地进入新课的教学。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到及时与视频情境进行联系,让学生尝试解释视频中的燃烧问题。
本轮教学设计的另一个亮点是对教材实验的改进处理――“白磷在水下燃烧”实验,教材中是用导管对准水下的白磷通入氧气,而白磷在热水中呈熔化状态,再加上水产生的浮力,实际实验当中往往会出现熔融的白磷被氧气吹得四处飘散,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我在实验中借鉴了省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胡媛媛老师的做法,用一支大试管对准水中的白磷罩上去,虽然在实际操作中也会有难以罩上去的情况发生,但比起用氧气吹的操作成功率还是要高很多,而且燃烧现象也很明显;在熄灭蜡烛实验中将教材上的“三支蜡烛燃烧对比”实验改进为“利用提供的材料,用尽可能多的方法将燃烧蜡烛熄灭”。这一改动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学生在课堂上共运用了多达七种方法将蜡烛熄灭,同时又巩固了所学的灭火原理和方法知识。再如,运用多媒体播放视频“灭火器的使用”等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学会基本的火灾预防知识,强化了化学教学的实用性。
(2)本轮教学设计的缺憾
本轮教学其实还是陷入了以教师主导课堂的误区,在某种程度上扼杀了学生参与课堂的权利,没有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在课堂本应有的主体性没有得到体现。燃烧条件的探究其实只是运用教材演示实验来进行验证,部分学生一时难以全面理解。虽然在教学时采取了问答形式及生活经验来尝试解决,但课堂的反馈还不是很理想。另外,在进行灭火原理的教学时,让学生上讲台凭借生活经验使燃烧的蜡烛熄灭,课堂氛围曾一度达到非常热烈的状态,大部分学生的课堂关注度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教学中只是安排了三个学生上台实践操作,没有能够及时对灭火方法进行逐一解释,在最后只是由老师一并解释,如果能多让几个不同层次的学生来讲台进行互助式体验,即一个学生实践操作,另一个学生负责对照灭火的条件进行解释,课堂效果或许会更精彩,灭火的方法也可能会更丰富,不同层面的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一定会得到很好的调动和激发。
2. 改进后的第二轮教学设计思路
针对同组老师提出的建议,特别是涉及到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的调动,以及学生学习方法的有效性指导这两个关键性问题的解决,我将第一轮教学设计中的缺憾进行了一定的改进。这也是学校针对本期片区教研大组教研主题所确立的教学研究方向。
(1)将原来利用教材实验及学生生活经验完成燃烧条件的教学设计,改为由学生自己提出猜想并进行分组实验。本轮的教学设计将学生分六个组,每两个组完成一个探究实验,共安排了三个分组实验,分别是“如果缺少可燃物能否燃烧”、“ 如果缺少空气(氧气)能否燃烧”、“ 探究如果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能否燃烧”。实验的器材与药品分别是:木条、石块、打火机、酒精灯;蜡烛2支、打火机、酒精灯、大烧杯;酒精灯、打火机、纸盒、水、坩埚钳。实验时先由学生自己进行猜想,之后每两个组进行实验效果对比,再分析实验现象,从而得出??验结论。 (2)针对第一轮学生上讲台演示蜡烛熄灭的效果欠佳的状况,改成小组互帮互助的形式完成,先由学生主动上讲台,之后上来的学生再针对前面的学生熄灭蜡烛的原因进行解释,由此进行多轮,从而激发和调动不同层面的学生来参与课堂,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与合作意识。
3. 第二轮教学后的研讨和反思
本轮教学安排在自己所带的班级,同时也有片区其他学校的同仁在另外?筛霭嗉督?行同课异构研究课教学。经过第一轮研讨和反思后的改进,本轮教学中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课堂氛围较上一轮有了很大的改观,课堂反馈良好。
在片区同仁们的研讨与交流过程中,大家有以下几点的反思:
(1)对有效课堂的反思
什么样的课堂才是真实有效的?在本期的教学研究中,参与研究的人员均有了深切的体会。学生其实才是课堂真正的主人,教师的教学设计再精巧,如果在实践中仍是脱离学生主体的,这样的设计也只能是空架子,是教师自己的一厢情愿,或者是闭门造车的产物。只有充分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设计才是真正有效的设计,这样的课堂也才是有效的课堂。
(2)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反思
有效的课堂其实必然会有好的学习方法的引导,不同的学习方法其学习效率会大不一样。好的学习方法不仅能产生较高的学习效率,更重要的是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会有长远的影响。现代教学观不仅要求有高效的课堂教学,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上也有着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更要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学会学习才是真正的学习。
(3)对探究实验活动的反思
理科教学中普遍都有实验探究活动,教学中如何把握好探究实验,由此对教学产生最佳的促进作用,是每一位理科教师都在思考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有这么一个问题值得我们去关注:控制探究活动恰当的空间。若教师限定过多,学生发挥的空间就会过小,会形成为了探究而探究的假象,如此会大大削弱探究活动预期;但空间过大,学生的知识储备有限,则探究难度也将会大大增加,会造成课堂时间的浪费。如何把握好这个恰当的空间是考验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一个重要方面。
四、研究总结
同课多轮是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法,是提高教学有效性,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同时课堂教学又是师生相长的过程,教师的教学研究在提高自身的同时,更是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负责。只有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让氛围活跃并融洽起来,才是真正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ueqianjiaoyu/219217.html下一篇:学案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