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2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学前教育
0引言
在当前的学前教育领域,“观察”已经成为越来越受到重视的词汇。《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强调观察和了解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是为了评估他们的兴趣、特点和需要,以便更有效地拓展他们的经验,促进他们的学习与发展[1]。在《幼儿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观察幼儿,根据幼儿的表现和需要,调整活动,给予适宜的指导[2],被视为是一项重要的幼儿教师专业能力。教育者如此重视通过观察了解幼儿,将之作为教师的重要素养。但是,在实践中往往会发现,没有相关的心理学、教育学理论支持,教师观察了解幼儿,明晰自身在观察中的作用,为幼儿的活动提供有效的支持,就会变得非常困难。将鹰架教学理论与幼儿观察结合起来,探讨二者的理论内涵及内在联系,有助于明确教师在幼儿观察中的角色与位置,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观察,为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搭建有效的支架。
1鹰架教学是教师主动与幼儿自主的统一
鹰架(Scaffolding)又称支架式教学,其概念源自于心理学家维果斯基(Vygotsky)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维果斯基认为个体的发展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学习者能够鼓励解决问题的层次;二是学习者经由成人或能力较强的同伴引导之后才能解决问题的层次,二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3]。“最近发展区”的概念为强调教育者对于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支持提供了依据。它强调教学在发展中的主导性、决定性作用,认为教学的本质不在于训练和强化业已形成的内部心理机能,而在于激发、形成目前还不存在的心理机能。因此,只有走在发展前面的教学,才是好的教学[4]。在最近发展区内对幼儿进行指导和帮助的过程,被称为“搭建支架”,伍德和布鲁纳等人将之发展为“支架式教学”,也就是所说的鹰架教学。类似认为幼儿的发展来自于合作、来自于教学,强调共同参与、合作与互动的教学方式还有“对话教学”“引导参与式教学”等[5]。
鹰架教学是教师的主动性与幼儿自主性的统一。教育者注重教学过程中幼儿自主性的发挥,不应只是单纯强调幼儿活动的自由自主。正如有的学者所指出的,反对教师主动干预幼儿的活动,将幼儿自主性神圣化的主张,实际上是把幼儿与成人在教学中的主体关系看作了必然的对立,似乎“成人之手”一定是“罪恶的”[6]。事实上,教师的教学与幼儿的自主并不是非此即彼,而是融合统一的。成人提供的适宜经验,将有助于幼儿的活动往高水平发展。按维果斯基的说法,教育的角色是在幼儿的最近发展区里提供经验,“唤起”幼儿仍处于未成熟状态的认知发展的过程[7]。在鹰架教学的过程中,教育者通过搭建支架的方式创设学习者的最近发展区,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教师通过适宜的引导,帮助幼儿构建新的经验框架,从而使搭建的鹰架发挥作用,这可以让幼儿从较低的学习层次提升到更高的程度,随着幼儿学习水平的渐渐提高,教师逐渐降低活动的结构,一步一步地撤出支架,?亩?达到教学目的。在此过程中,教师前期搭建教学鹰架,只是暂时性的支持,为幼儿自主探索提供前期支撑,当幼儿逐渐能掌握学习的状况时,也就是教师慢慢撤出鹰架支持的时候。
正是教师前期主动构建的鹰架,使得幼儿能够独立完成那些他们不能独立完成的任务。之所以提倡鹰架教学,是基于这样一个观点,即教育者有效的支持与引导,是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重要因素,教师不是被动地等待幼儿成长,不是幼儿活动的旁观者,而应该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提供积极有效的支持,促进幼儿成长。最近的研究也证明,教师主动性和幼儿自主性的发挥,是有效教学的重要因素。譬如英国的有效学前教育研究项目(Effective Preschool and Primary Education Project,EPPE)在对高质量的学前教育机构的评价过程中发现,高品质的幼儿教育机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体现出一种“持续性共享思维”。“持续性共享思维”强调教师与幼儿在活动中以一种共享思维、合作互动的方式,共同致力于问题的解决,从而获取学习经验,促进幼儿发展[8]。这样一种对幼儿主动学习的尊重和教师有效引导的重视,与鹰架教学有着异曲同工之处,也是教育者在应用鹰架教学的过程中所应该遵循的理念。
2基于鹰架教学的有效观察
2.1有效观察是鹰架教学的起点
鹰架教学基于最近发展区。教育者要找到幼儿的最近发展区,首先需要了解幼儿目前的发展水平。其次要对幼儿将要达到的水平有所预期,还要运用教学方法帮助幼儿达到最近发展区。对于幼儿教师而言,这看起来似乎是简单的几句话,但在实践中却是非常难做到的事情。观察是教育者了解幼儿的第一步,有效的观察能够准确地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和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是鹰架教学的起点。观察是什么?“观”是看,“察”是思考,观察是一边看一边想、一边感知一边思考的活动[9]。基于鹰架教学的幼儿观察,不仅仅是教师对幼儿学习活动的看与记录,还包括教师通过观察对幼儿行为深入准确地解读、分析和思考,从而进一步搭建支架促进幼儿的发展。
莫里森把教师在鹰架教学中搭建支架的过程总结为以下几个主要阶段。
阶段一:观察并倾听,了解和发现幼儿需要什么样的帮助。
阶段二:接近幼儿,询问幼儿想要什么,并且征得幼儿同意,向幼儿提供帮助。
阶段三:谈论任务,详细描述每一个步骤,正在使用什么、正在做什么、正在看什么或摸什么,就活动本身向幼儿提出问题。 阶段四:时刻参与活动,调整对幼儿的支持方式,使幼儿能够加入谈话过程中。
阶段五:渐渐减少教师的支持,观察幼儿是否能在较少的帮助下完成任务。
阶段六:观察幼儿独立的表现,在停止所有的帮助后,看幼儿是否能继续成功完成任务
阶段七:引入一个新的任务,给幼儿布置一个更具挑战性的任务,然后重复前面步骤[10]。
从中可看出,其在搭建支架的过程中,首要的阶段就是观察,观察是深入理解幼儿的重要手段。学前教育相对于其他阶段教育的特殊性在于幼儿的很多信息、行为的原因和结果,往往只能通过观察来收集、发现和评价,教师只有通过观察,了解了幼儿的现有发展水平与需求,才能在此基础上有效的搭建支架。正如《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所指出的,通过观察,教师可以在了解幼儿的基础上,发现每个幼儿都有其发展方面的优势。这些发现就是幼儿的潜能。当教师发现和了解了幼儿的潜能,就有可能通过提供适当的环境和活动拓展与提升他的经验。反之,如果教育者忽视在搭建教学支架之前的幼儿观察,就极有可能采取不适宜的干预策略,阻碍幼儿的发展,蒙台梭利举过一个教师因缺乏观察而不当干预幼儿活动的例子。
案例1:孩子与水盆
有一天,孩子围成一圈,又说又笑。圈子中间有个水盆,盆里漂浮着一些玩具。学校有一个刚两岁半的男孩。教师并没有注意到他,他独自一人站在圈外,不难看出,他充满了好奇心。他开始慢慢走近其他孩子,想挤进去,但他没有劲,挤不进去。于是他仍站着看桌周围。突然,他的目光偶然落在一张小椅子上,显然他决定把椅子搬到这群孩子的后面,然后爬上这个椅子。他开始走向椅子。脸上露出了希望的表情。正在这个时候,教师终于注意到了这个孩子,她走过去,抓住他,把他举过其他孩子的头顶,让他看水盆,并且还说:“来,可怜的小家伙,你也看看吧!”[11]
蒙氏认为,尽管这个孩子看到了漂浮着的玩具,但却没有体验到通过他自己的力量去克服了困难所获得的快乐。看到那些玩具并没有给他带来任何好处。“当小家伙感到自己快要克服问题,成为胜利者的时候,却发现自己不由自主地被一双钳得死死的手举了起来,那个时候,他脸上只是一种别人会替他做事的孩子的那种呆滞的表情。”[11]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武断干预阻碍了幼儿的自我教育。而教师之所以采取了错误的干预方式,很大程度上在于缺乏对活动中幼儿行为的观察,基于教师主观臆测的干预,代替了基于观察的教学支架构建。因此,鹰架教学的有效性,首要的决定因素就在于教师前期的观察。
2.2通过观察鹰架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鹰架教学的理念充分肯定了教师在幼儿发展中的主动作用,也正因其对教师主动性的重视,基于鹰架教学的有效观察需要教师在观察基础上主动构建幼儿发展的支架。以下是一位教师在观察的基础上,主动鹰架幼儿学习与发展的例子。
案例2:积木游戏中的观察
老师最近一直在观察幼儿的积木游戏,他注意到孩子们的积木游戏不像之前那么复杂了。他已经教过幼儿如何用积木搭建斜坡,也看见幼儿将圆柱体积木以及各种各样的小汽车从斜坡上滚下来。但小朋友们好像不知道除了这些他们能做什么。一天,老师对孩子们说:“我在积木区给你们提供了一个挑战。如果我们改变你们建造的斜坡的表面,会不会改变物体在上面滚动的速度和距离呢?”为此,老师提前在积木区为幼儿准备了如下材料:锡箔纸、地毯、一大块砂纸、一块缎子。老师说:“我给你们提出的挑战是,假如我们将这些不同材质的物品铺在斜坡上,你们觉得发生会什么呢?”孩子们触摸了不同的材质,作出?A测,对于老师提出的挑战非常感兴趣,饶有兴味地开始了游戏活动,通过实验观察到底会发生什么。老师则一直在旁边观察和协助幼儿,并在表格中记录他们的发现。孩子们的积木游戏又开始变得丰富起来[12]。
在这个案例中,教师通过观察搭建支架的实践过程可以梳理为以下几个步骤:(1)观察活动,发现问题。有效的观察是形成幼儿教育观点的基础,幼儿教师要通过观察来思考和建构自己的教学计划,通过观察有效搭建支架,鹰架教学才能更具适宜性。从效果来看,案例中教师搭建的支架对幼儿学习与发展是有效的,其之所以有效,是建立在教师对幼儿积木游戏的观察基础上,教师通过观察实现对幼儿现有游戏发展水平的精准把握,发现幼儿积木游戏中出现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才能分析和思考如何有效搭建支架。(2)主动搭建支架,丰富活动。案例中教师有计划地对幼儿积木游戏搭建的支架与挑战――让幼儿尝试用不同材质的物品铺在斜坡上,了解他们对物品滚动速度和距离的改变。教师搭建的支架,推动和丰富了幼儿的游戏,让孩子们的游戏从单纯的积木游戏发展到了对物体摩擦力的认识。正如案例中所呈现的,没有教师的主动搭建支架,幼儿的积木游戏可能会很长时间停留在原有水平,所以应该强调教师在鹰架教学中要基于观察的发挥主动作用,当然,这种主动作用以不损害幼儿的自主性为前提,而案例中教师主动提供的支架其实也有效引起了幼儿的兴趣,促进了幼儿自主地开展游戏,主动地学习与发展。(3)观察协助,记录发现。案例中教师的观察并非仅停留在前期。结合鹰架教学的幼儿观察,要求教师不仅应在前期观察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与需要,还应在搭建支架之后,在活动过程中观察和记录幼儿的行为与表现。同时,应该分析思考观察到的现象与问题,采取相应的教育策略,并在行动中通过观察调整方案。总之,有效的观察是延伸在整个鹰架教学过程中的,教师通过观察幼儿的表现,了解自己搭建的支架是否适宜,是否能够促进幼儿达到更高的发展水平。
2.3将观察作为鹰架教学中的重要评价手段
在鹰架教学的过程中,有效观察是提供真实具体信息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在强调幼儿自主性的低结构活动中(如游戏、区角活动),它能够为教师提供幼儿最真实、最自然的信息,有效的观察还是幼儿教育的有效评估方法,通过观察记录进行评价,更符合学龄前幼儿的认知和年龄特点,也更加真实有效。譬如最近备受推崇的新西兰的学习故事(learning stories),正是因为其采用了一种叙事性的观察记录的理念与方式,并将之作为观察评价幼儿,支持幼儿学习的有效手段。譬如下面的一则学习故事,教师观察记录了幼儿用胶带搭建一座桥的过程。 案例3:搭建?z带桥的学习故事
伊丽莎白,今天你和露西在手工区忙碌着。你们想出了一个特别棒的主意,那就是用透明胶带搭建一座大桥。你们花了很长的时间,非常专注地把你们的计划付诸行动。你们搭的大桥和我在一本有关大桥的书里看到的一副图片越来越像了。于是,我就去把书拿给你们看,你们两个真是非常出色的工程师呀!
伊丽莎白,你和露西的合作真默契,我非常欣赏你们互相分享想法和协商的方式。你还是一个令人尊敬的朋友,因为你很清楚地告诉大家,搭建这座大桥一开始是露西的主意。你有没有意识到,为了搭建这座大桥,你们在一起工作了两个半小时,你们的专注力太让我惊讶了!
当我问你,你们是如何搭建大桥的时候,你问我:“那个贴在我们教室墙上的单词怎么念?”我回答,那个单词是“合作”。于是,你就去告诉露西,你是在跟她合作。你真的很喜欢这些单词!我想告诉你一个秘密,我也很喜欢他们![13]
在上述学习故事中,观察是教师评价幼儿的重要方式,通过记录,可以看到教师对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创造性(“你想到了一个特别棒的主意,那就是用透明胶带搭建一座大桥。”)、专注力(“为了搭建这座大桥,你们在一起工作了两个半小时,你们的专注力太让我惊讶了。”)的细致观察和积极评价。同时,在观察的基础上,教师也通过为幼儿提供与搭建大桥相关的书籍,将单词“合作”贴在墙上并告诉幼儿念法,鹰架幼儿在活动中的学习与发展。国际经合组织(OECD)认为学前教育的过程质量,如教师的教学技巧、教师与幼儿的互动、幼儿之间的互动等,评估起来是相当复杂的[14]。借鉴学习故事的方法,将观察作为鹰架教学的重要评价手段,为幼儿学习搭建支架,能够帮助教师有效评价幼儿在活动中的过程性质量,让教育的效果能够“看得见”。
3结束语
观察不仅是了解幼儿、开展鹰架教学的起点,有效的观察也延伸到了鹰架教学的过程中,成为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重要支架。对于如何在鹰架教学中进行有效的观察,可以简单总结为:将观察作为鹰架教学的起点,并贯穿到整个鹰架教学的过程中,同时将观察作为评价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有效手段,将教师的主动性与幼儿自主性相统一。基于鹰架教学的幼儿教育活动观察,其中不仅应有对幼儿的观察描述或记录,还应有教师的分析、思考以及针对观察所采取的教育措施。最终所呈现的并不是一份单纯的观察记录,而是教师在观察幼儿基础上,解读幼儿,采取相应的教育手段促进幼儿发展,“鹰架”幼儿学习与发展的真实的教育过程。
在实践中,要将鹰架理论与幼儿观察有效结合起来,依然存在着很多悬而未决的问题。在幼儿教育中,理论和实践、应然和实然,总是存在着距离,需要教育者搭建有效应用的阶梯,而这样的阶梯更多的应该是立足于实践的经验反思。所以,在理论探讨的基础上,教育者更应该注重探索如何在教育实践中将鹰架教学与幼儿观察结合起来。通过在教学中和观察实践中不断应用理论,进行总结和完善,才能切实地明晰理论,构建策略,解决问题,为成人在教育实践中有效的观察幼儿,鹰架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提供有意义的启示与借鉴。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ueqianjiaoyu/219219.html上一篇:学案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