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2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学前教育
近些年来,青少年的体质不断下滑,精神状态也越来越差,大多数的初中生由于承受过重的学习压力,所以他们常常会将自己的空闲时间花费在休息或者是娱乐上,很少在课下锻炼身体。因此,提高初中生体质与体能的最主要途径便是体育课堂。但是,在传统的体育课堂中,教师总是根据中考的要求,将锻炼重点放在了应试技能的教学之上,初中生们只能枯燥地重复训练这些技能,久而久之,他们便会逐渐减退了锻炼热情,这也就无法真正增进他们的身体健康。新课改最主要的核心理念便是“以学生为本”,因此,下面笔者便对如何在初中体育课堂中落实新课改的改革要求进行介绍。
1 转变师生关系
我们必须要承认,随着信息技术与知识大爆炸社会的到来,教师已经不再是知识的传播者、灌输者,学生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任何无法激起初中生的学习兴趣,无法调动起他们的学习主动性的教学方式都是低效的。因此,在新课改下的初中体育教学,首先要做的便是转变师生关系,重新定位师生角色。新课改明确提出,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因此,在展开体育教学的时候,教师一定要充分发挥初中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成为体育活动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放下身段,耐心倾听学生的内心需要,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成为学生平等的朋友。初中生是一个十分单纯、热血的群体,如果教师能够真正为他们着想,那么必然会换来学生的真诚相待,而学生们也会“爱屋及乌”,为了回报老师,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率,也能够初步激发出初中生的运动兴趣。
2 因材施教
新课改所提出的“学生为主体”是本次改革的最大亮点,强调的是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真实需要等,以便他们能够在体育教学中受益匪浅。这也就要求教师除了要考虑大部分学生的体育锻炼的真实需要之外,还要关注少数人的学习需求,也就是说,新课改下的体育教学要将共性与个性结合起来,使体育教学既能够适应全体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还能够使初中生得到针对性的辅导与帮助。每个学生的体能素质都是不一样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自身条件,从实际出发,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让每个学生的体能都能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从而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解决“吃不饱”与“吃不了”的教学问题。在实施因材施教的过程中,教师要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对具体的体育活动的真实看法,以及他们在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从而为学生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充满个性化的锻炼建议。而要想做到这一点,教师就必须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素养,尽可能学习全面的体育知识,让所有的初中生都能够感受锻炼的乐趣。同时,在初中体育课堂中坚持因材施教,也是使初中生爱上体育锻炼,从而落实“终身锻炼”、“健康第一”等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
3 改善评价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的自尊心很强,十分敏感,他们喜欢在课堂上表现自己,渴望得到教师、同伴的认可。在这种时候,任何具有打击性的评价都会挫伤他们的自信,从而使其渐渐丧失学习乐趣。因此,教师必须要转变自身的评价方式,将关注点放在学生所取得的进步之上,肯定学生所付出的努力与所获得的进步,帮助初中生重塑自信,也让他们爱上体育锻炼。但是,这并不代表教师要完全抛弃传统的考试评价,因为考试虽然不能全面反映初中生的学习过程,但是却能够反映出他们在某个阶段的学习效果,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有很多初中生为了取得好分数,所以十分积极地主动参与体育锻炼。因此,教师要合理利用多种评价方式,在关注学生的锻炼结果的同时,更加要关注学生的参与过程,全面评价学生的体育素养。
4 结语
总而言之,新课改不仅为我国初中体育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也让每一个体育教师面临着新的挑战,教师必须要不断学习新课改的教育理论,将其进行整合与总结,应用于体育课堂之中,从而使初中生真正树立终身锻炼的意识,并且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首先,教师要重新定位师生角色,建立新型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其次,教师坚持因材施教,寓个性于共性;最后,教师要改善评价方法,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结果,使每个学生既能够树立自信,也能够正视自己的问题。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ueqianjiaoyu/219346.html上一篇:浅析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