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2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学前教育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15)11-0040-3 doi:10.3969/j.issn.1006-2831.2015.04.009
随着又一批大学新生陆续入学,对于如何有效进行大学英语教学不免又会激起争论。到底是以大学通用英语为主(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即EGP),还是以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即ESP)为主,这个话题争论由来已久。可以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其中比较典型的有两派:一派以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王守仁教授为代表。他认为:大学英语课大致可分为通用英语、专门用途英语、跨文化交际英语课程三个大类,各类课程比例并不固定,而是由各高校根据实际需求(学生英语水平、院系专业需要)自行确定。有人建议学术英语应该成为大学英语教学全部内容,如果要求所有学校都来进行这样的“颠覆性”改革,则违背“个性化教学”的精神(王守仁,2015)。另一派则以上海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研究会副会长和中国教育语言学会常务理事复旦大学蔡基刚教授为代表。蔡教授认为:专门用途英语是提高大学英语水平的有效途径,是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的方向。对此,蔡教授还多次在外语学术期刊上发文,力推ESP教学。如,2013年1月他在《外语教学》上发了一篇论文《误解与偏见:阻碍我国大学ESP教学发展的关键》。
对此,笔者认为,在大学里教什么、怎么教,应该以需求分析理论为依据。
1 . 需求分析理论是大学英语教学的基础
需求分析(needs analysis)即获取对特定学习者需求信息的详尽分析,“需求分析”分为两层意思:一层是目标需求,即分析学习者学习英语的目的和动机;另一层是学习需求,即分析学习者为了在未来职业中能有效交际必须掌握的语言知识和技能。目标需求着眼于起点和结果,而学习需求着眼于教学过程(鲍明捷,2013)。Brown因此提出需求分析的“民主性哲学”,认为需求分析涉及的各方利益主体,享有平等的权利,应该获得同样的尊重,最后的需求分析结果应该是满足多数主体需求的结果,而非权威主体的需求(严玲,2011)。根据这一理论,大学英语应以大学生需求为中心,因材施教。
2014年,教育部高教司制定了《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指出:“各高校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自主确定起始层次,自主选择教学目标。分级目标的安排为课程设置的灵活性和开放性提供了空间,有利于实施满足学校、院系和学生个性化需求的大学英语教学”(王守仁,2015)。这一原则性指南是根据我国经济和教育发展现状提出的,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因此,大学英语的教学方向应该向个性化和自主学习方向发展。
根据教育部2014年统计数据,我国现有2529所普通高校,其中普通本科院校1202所,高职高专院校1327所。可以说,大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不能用大一统的方法来要求所有的大学生学习相同的课程和内容。因此,各高校之间可以有不同的教学模式,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其实,即使在一个学校,不同层次的学生也有不同的要求。对于基础不够扎实的学生,可以多安排一些EGP英语课程,切实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而对于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则可以适量增加一些ESP课程设置,以尽快适应将来专业的发展(张竞碧等,2012)。
2 . 大学英语教学到底该往何处走?
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社会的发展需要大量既懂专业知识又懂英语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而我国现在对大学英语到底应该偏重EGP还是ESP还比较模糊。EGP主要侧重提高大学生基础知识,包括听、说、读、写、译等,还包括对词汇、语篇结构的分析等。而ESP则以材料为导向、以能力为主干、以学习者为中心、以职业为参照的互动教学活动。是以需求为目的的个性化教学方式。笔者认为,二者同等重要。它们不是对立的或者互不相容的,而是为实现同一教学目标的两个层面。
正确的做法还是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开展教学。我国现阶段的大学英语教学主要还是以EGP为主,是一种以加强英语基本功为主要目的的传统英语教学,存在了许多年,有它的合理性。对促进大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起到了很大作用。但同时,随着我国外语界的不断变革,大中学生的外语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如果大学里依然只采用EGP教学,势必会让许多优秀的学生感到大学英语是在“炒现饭”, 感觉“吃不饱”。因此,对于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逐步向ESP教学转向是今后发展的趋势。
那为什么我国的ESP教学发展缓慢呢?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未解决好专门用途英语(ESP)在高校英语教育中的定位问题;②对专门用途英语的性质和教学原则理解不一;③对专门用途英语(ESP)的教学方法研究不够深入(谷志忠,2010)。具体体现为ESP师资力量薄弱,组织管理较混乱,高水平ESP教材缺乏,ESP教学模式落后,大学英语教师课时较重,科研压力较大,大学生英语水平还没有达到相应的水平等等。要想真正实施ESP教学,恐怕还有一个较漫长的过程。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我们认为大学英语教学还应充分考虑学校类型、学生水平和学生需求等各个方面。各校有权决定开设符合本校大学生英语水平的课程,甚至同一高校内部也可学习不同类型、不同水平的教材。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一种新型的网络教育模式“慕课”(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开始逐步渗透到各所大学,一些大学英语教师开始尝试把“慕课”与传统教学内容进行融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王守宏等,2015)。“慕课”是一种大规模、开放式的网络课程,它的基本特征在于其大规模、在线、开放、成体系和实时互动,它以学习者为中心,学生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学习到许多优质的教育资源。但同时,慕课除了听取教师网上讲解之外,还需要通过“慕课”平台与老师及同学交流,而“慕课”的绝大多数课程是以英语为媒介的。因此,要想真正通过“慕课”有效提高英语水平,扫除学习“慕课”的语言障碍十分必要。
所以,对于一些重点大学,英语从侧重语言技能的培养向ESP教学的转向是必要的。如华中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就开设了至少50门公选课作为ESP教学课程。而且在转向的过程中应逐步解决妨碍ESP教学发展的诸多问题。有条件的学校还可充分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如“慕课”课程等。教学模式可以采用EGP+ESP+N的教学模式。对于大多数的普通高校,学生进入大学后花一定时间继续巩固和增强语言基本功是十分必要的。这也为其以后自主学习能力的加强创造了条件。同时,在学有余力的条件下,则可开设部分ESP课程,以适应将来就业的需要。
3 . 结语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学生英语水平相差很大,且基础较弱的大学生占多数,因此,各大学应结合本校实际,依据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制订出适合自身特点和社会发展的教学大纲,形成各自的特色。对于基础不是太好的学生,教学可以以EGP教学为主,增强学生的基本功;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则可采用EGP+ESP+N的教学模式。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ueqianjiaoyu/219390.html上一篇:让英语教学在课后延续
下一篇:让真实阅读回归英语教学的例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