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2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学前教育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4)08―057―03
一、教学督导的界定
“教学督导(Instructional Supervision)在美国早期通常是指对课堂教学的督促和指导。1922年,布尔顿在《督导与改进教学》一书中曾对教学督导做了界定,认为教学督导是一个为提高教学而进行的有组织的活动。在我国,教学督导是作为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出现的新生事物,目前对其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权威性定义”。当前,对高校教学督导的理解,其差异主要在于督导的内容和范围。就内容方面来看,虽然在既要“督”与又要“导”的问题上基本达成共识,但在“督”和“导”的侧重点上却存在一定的争议。而从众多的关于高校教学督导的定义分析来看,随着高校教学督导工作实践的开展,越来越多的学者更倾向于将高校的教学督导定义在“督教”、“督学”和“督管”等三个方面:督教主要是对高校教师的教学活动进行监督和指导,督学主要是对高校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监督和指导,督管则是指对高校教学管理活动的监督和指导。“督教”、“督学”和“督管”等三个方面是平行排列又相互影响的,三者共同指向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新建本科院校教学督导产生与发展
新建本科院校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产物,也正是新建本科院校特殊的产生背景,导致教学督导在新建本科院校的产生与发展至少经历两个阶段:
(一)虚设阶段
新建本科院校在发展路径上常经历外延式发展到内涵式发展的渐变路径。在新建本科院校成立初期,新建本科院校发展主要关注要素驱动,以量为本,包括财力、人力、物力、规模等要素的投入和增加,学校往往用数量来证明新建本科院校是否已经“建起来”。教学督导在新建本科院校外延式发展阶段往往是似有似无的虚设。具体表现为两种:一种为新升格的本科院校沿用本校专科时代的教学督导,没有重新明确督导职责,没有专人负责督导工作,教学督导在外延式发展中没有发挥应有的职能,名存实亡,或在经历了一段苦苦挣扎后“隐退江湖”;另一种为新建本科院校成立后虽然有意成立教学督导,但却在“繁忙”中无暇顾及教学督导,导致教学督导设置以及工作开展无限延期。
(二)构建阶段
在学校教育发展过程中,没有无数量的质量,也没有无质量的数量。当新建本科院校通过要素驱动进行量的扩张到一定规模后,质量更多被关注。质量提升已经成为各高校刻不容缓的硬指标。从学校层面看,规模扩大与质量提升矛盾日趋突出,而质量是高校赖以生存的根本,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作为高等教育大众化产物的新建本科院校同样没有捷径可走,因此,新建本科院校发展路径逐步转为内涵驱动,以质为本,即更加注重内部结构、机制体制的改革,更加重视教学、管理、服务质量等的提升。新建本科院校在经历一段时间的建设后,必须接受教育部合格水平评估,新建本科院校需要用质量证明新建本科院校是否已经“立起来”。教学督导作为质量监控的重要路径被提上议事日程,很多新建本科院校意识到建设教学督导的价值所在,开始借鉴国家教育督导制度经验和老牌本科学校校内教学督导经验,尝试构建和开展本校教学督导。
三、新建本科院校教学督导的瓶颈
(一)教学督导的定位偏差
1.对教学督导的认识模糊。教学督导的宗旨在于提升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对学校的教学工作和教学管理工作起到监督和指导作用。但是在新建本科院校中,大部分学校仅仅把教学督导理解为对教师教学、特别是对教师课堂教学的检查和指导,更多强调督导的检查和监督作用,忽视以导为主、以督为辅的原则,导致督导置身于教学之外和督导与被督导形成明显对立博弈关系。有的新建本科院校甚至将教学督导的督学和督管职能彻底抛弃,将教学督导的理解简单化、狭窄化,对教学督导的特征、原则、地位、功能认识模糊。
2.教学督导的归属不科学。新建本科院校最常见的教学督导存在形式就是挂靠部门,而其中又尤以挂靠教务处最为常见。按照哲学上“存在即为合理”的观点,在新建本科院校中教学督导挂靠教务处之所以存在有其自身便利:其一,挂靠意味着人员组成上可以是兼职的,可减少人力;其二,由于教务处本身就是对教和学进行管理的专职部门,督导的很多工作在教务处的权威影响下相对容易开展;其三,挂靠一般只需要成立一个办公室,可以大大节约成本,通常低投入就能开展督导工作,而如果单独成立部门,投入相对较多。在投入和经验双重不足的新建本科院校,挂靠从短期来看确实是一种捷径,既可以开展督导工作又可以节约成本,但是从教学督导本身的职能及长期发展来看,教学督导挂靠教务处又是一个危险的举动,最直接的危害就是形成督管失去意义,极不利于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开展督导工作。
(二)教学督导的要素构成单一
1.督导人员组成的单一。新建本科院校的教学督导员聘用最常见的方式为聘用离退休教师,虽然多数离退休老教师职称高、具有长期的教学经验,但存在两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是由于身体健康因素导致的教学督导工作不能按时按量完成;二是由于长期脱离教学一线和缺乏学习导致的督导无能,部分新建本科院校在教学督导人员组成上还增加了管理干部,但是只关注了教学管理干部“督”的能力,而忽视了考量教学管理干部“导”的能耐,导致在督导活动中的乏力和空洞。
2.督导内容的构成单一。“督教”、“督学”和“督管”是教学督导的三个方面,督教主要是对高校教师的教学活动进行监督和指导,包括对教师教学理念、教学准备、教学实施、教学技巧等的督导;督学主要是对高校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监督和指导,包括学风、校风、校园文化等的督导;督管是指对高校教学管理活动的监督和指导,包括对教学管理部门、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状态和质量的督导,还包括对育人环境、教学条件、专业、课程建设、教学改革等的督导。在新建本科院校中,往往只单一地重视和开展“督教”工作,而在“督教”工作中,往往又只单一地重视课堂教学的督教,即便督导人员深人课堂,观察点也只落在教师身上,对学生的观察督导比较少,甚至没有。这与对教学督导的认识模糊有着密切的关联。 3.教学督导活动单一。教学督导的职能决定了教学督导的活动绝不是一刀切的统一模式。但是在新建本科院校中,由于主客观因素,导致在教学督导实际开展的工作中活动比较单一,主要表现为两个层面:从督导内容层面来说,新建本科院校的教学督导更倾向于督导教学活动;从督导方式来说,新建本科院校教学督导主要采用听课和评课方式开展对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秩序等的监测。 4.教学督导标准单一。在新建本科院校中,教学督导的系列标准没有建立,多数学校还停留在用一到两个标准去开展全校性的督导,但从实际来看,督导的对象有教师、学生、管理人员,督导的对象是复杂的,单单用一到两个所谓的标准开展督导是不科学的。就督导课堂听评课来说,大学课程丰富,课程属性类别众多,仅仅用一到两个标准去评判所有的课程必定让督导听课和评课工作大打折扣,加之督导分工的不合理,导致有的教学督导成了“样样通”,理科、文科、工科等科科都督导,实际上科科不精通。
5.督导制度的搭建单一。在新建本科院校中,教学督导制度不健全,往往用《教学督导章程》或管理规定等文件代替了其他督导制度的建立。章程虽然是规程和办事规则的法规文书,但往往比较宽泛,缺乏细化。教学督导的聘用、教学督导的激励等均需要更详尽的制度来进行规范,只有真正建立了督导的制度体系,督导工作在新建本科院校的权威才能被确立,督导工作才能更顺利地开展。同时,在督导制度的建立过程不够公开和民主也是新建本科院校督导工作开展中常见的现象。
(三)教学督导的效果低下
1.督导受众面狭窄。新建本科院校教学督导工作中还容易存在受众面狭窄的瓶颈,表现为:直接被督导面狭窄和教学督导相关信息传播的接受面狭窄,这与新建本科院校校院两级督导体制没有建立、教学督导在学校教学工作中的价值和地位没有凸显有较直接的关联。
2.督导效果的推广不利。在新建本科院校中,教学督导在完成一学期或一学年督导工作后,往往只是通过提交督导工作总结和召开教学督导工作内部会议进行督导工作的总结和交流,缺乏督导与学院、部门间的长期有效交流制度,导致教学督导中发现的问题年复一年地存在,而没有得到改进,或改进效果不佳,进而影响督导工作的效率和督导员的积极性、主动性。
四、对新建本科院校教学督导工作的思考
(一)正视教学督导工作在新建本科院校中的价值
新建本科院校处于本科学校的初创期,面临诸多的发展问题,而从根本上制约学校发展的关键问题就是教育教学质量。新建本科院校要正视教学督导的工作职责和价值,尽可能快地将督导工作提上议事日程并付诸行动,要树立教学督导工作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进一步规范教学督导工作,创设教学督导工作氛围,摒弃教学督导工作中重督轻导、重督教轻督管督学、重课堂听评轻课外督导等观念。
(二)及早构建直属学校的独立督导机构
新建本科院校在新建初期就应该加大对教学督导的建设力度,丢弃督导挂靠部门的短视举措,建立独立于某个管理部门、直属于学校的教学督导组织机构。机构在主管教学副校长直接领导下,可根据新建本科院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教育教学规律等开展独立而自成体系的督导工作,赋予机构一定的人、财、权的支配权利,赋予机构参与学校决策的部分权力,充分发挥教学督导在新建本科院校质量提升中的咨询、指导和服务职能。
(三)转变督导团队构成
转变只以离退休人员为督导构成的人员单一模式,构建多元参与的教学督导团队。在姚相全等人做过的一项调查研究中显示:78.1%的教师希望教学督导员由离退休人员和在职人员共同担任,只是在离退休人员与在职人员比例上存在不同。因此,构建至少有离退休人员和在职人员共同参与的教学督导团队是教学督导得到最广大教师认可的条件之一,同时,在督导团队的构成中,要充分考量和保证督导人员对督导工作的时间和精力的投入,对督导人员的工作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津贴补助。只有这样,才能更利于教学督导工作的有序开展。
(四)开展分级分类分层督导
在新建本科院校中,为在有限的成本内达成教学督导工作的收益最大化需要开展分级、分层、分类督导。所谓分级督导指的是学校至少要构建校院两级教学督导体系,从学院层面和学校层面将教学督导工作进行细化,两个层面各司其职但又有机结合;所谓分类督导指的是督教、督学、督管工作要分开开展,建立各类型督导的督导指南和工作原则,必要时要进行各类型督导工作的专业化用以保证督导工作的实效;所谓分层督导是指督教、督学、督管工作中要根据不同的对象进行不同层面的督导。例如,在督教中需要依据课程的性质、教师的专业发展阶段等开展不同层面的督导,需要根据学生不同年级、不同学科和性质、不同学习效率等进行不同层面的督学等。分级分类和分层督导需要学校更详细地规划督导的分工和职责。
(五)提升教学督导素质和主人翁意识
高校教学督导员至少需要具备两类素质:一类为内隐素质(人格修养),表现为德高望重、公正无私、勇于担当、心胸开阔、积极乐观、善于交往等;另一类为外显素质(荣誉声望),表现在教学水平、学术造诣、管理能力、社会地位等方面。其中内隐素质(人格修养)是首要条件;外显素质(荣誉声望)是必要条件,两者缺一不可,而内隐素质是外显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前提或基础,即没有良好的人格修养,个人的荣誉声望也不会形成。因此,学校不但要在选聘教学督导时考虑内隐素质和外显素质的兼顾,更要在督导人员的继续学习和培训中强化教学督导的内隐和外显素质,提升教学督导在督导工作中的威信。同时,教学督导需加强主人翁意识,避免督而不导、只评价不培训、只讨论不决策等流于形式的现象。
(六)建立有利于教学督导的制度体系
新建本科院校在成立教学督导团伊始,在建立章程的基础上还需要细化工作制度,进一步规范工作管理和开展有效激励。这些工作制度包括督导员具体选拔、聘用制度;督导人员的工作绩效考核制度、优秀督导员奖励制度、督学、督教、督管指南、督导听评课制度、督导信息反馈制度、督导培训制度等。同时,新建本科院校需要克服对制度急于求成的心态,需要根据学校实际开展制度拟定前的调研,对制度的制定要始终保持公平公正的态度,以确保制度制定后能有效地实施。
(七)搭建教学督导信息的沟通和反馈平台
教学督导效果就是教学督导行为实施后所产生的一系列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的影响或作用,具体包括:有利于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危机感,培养敬业精神和进取精神;有利于深化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的改革,不断推进教学改革;有利于提高学生主体地位,推动学生参与教学改革;有利于纠正不良的教风和学风,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等。搭建教学督导信息的沟通和反馈平台可有效扩大受众,扩大教学督导的效果,推广在督导中发现的经验,也更有利于正视和督促改进在督导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要采用研讨会、总结会、专题调研、督导简报、督导网页、督导培训等形式扩大督导在全校范围内的影响力,将在教学督导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相应部门和教师,督促进行整改,要将在督导过程中发现的有价值的经验和案例进行交流扩散、学习共享。在学期或学年结束的时候,要以学校正式文件下发督导工作总结,总结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工作效果,对在督导内部和督导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开展限时的督导整改,让教学督导的效果得以突出显现。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ueqianjiaoyu/219589.html下一篇:浅谈中学英语口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