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2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学前教育
一、形象思维是阅读的基础
思维不外乎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两种。从儿童的思维发展阶段来看,大体上三岁至六七岁是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六七岁至十一二岁是逻辑思维开始发展的阶段。因此,在小学阶段既要重视进一步发展形象思维,又要重视逻辑思维训练,使其得到顺利发展。
1.结合课文语言引发想象
形象思维离不开具体形象的事物。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抓住课文中生动具体的叙述或描述事物的语言,帮助学生分析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含义,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并由此引发合理的想象。如《威尼斯小艇》中有这样一句话:“当人们坐在游艇上,拉开窗帘向外张望,感到怪有意思的。”书中没有直接点明游客望到了什么才感到有意思,我要求学生通过合理的想象说出其中的原因。通过仔细阅读,学生的思维插上了想象的翅膀,“飞”到了书中的场景:威尼斯有许多辉煌壮丽的宫殿和教堂,建筑巍峨壮丽,连居民住宅的门窗晒台上也都装饰着精雕细刻的花纹、图案,这些都是天才的建筑师精心设计的艺术作品,吸引了游客的目光,再加上蔚蓝的大海上掠空低飞的海鸥,在游客的头顶上展翅飞翔,眼前的景色是多么瑰丽呀!这个场景,不禁让游客感到怪有意思的。
2.结合课文内容展开联想
结合课文内容展开联想,可以帮助学生打开思维的大门,更好地理解课文。如教学《月光曲》这篇课文时,我播放了贝多芬演奏的《月光曲》,边听音乐边引导学生联想这样一幅画面: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月亮越深越高,穿过一缕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来巨浪。被月光照的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来……借助这样一幅画面,学生的思维被这美妙的场景所吸引,把握了文章的主题思想。
3.结合课文重难点进行创造性想象
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还可以根据课文的重点和难点,由教师提出一些带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想象。创造性想象的前提是对课文内容的准确把握和教师的启发性语言。教师要运用生动、有感情色彩的语言来描绘所要想象的事物,以激发学生创造性想象的兴趣。如讲完《狐狸和乌鸦》一课后,根据文章的重点和难点启发学生创造性想象:在第一轮较量中,狐狸赢了。第二天,狐狸看见乌鸦嘴里又叼着一片肉,这次它该如何行骗呢?乌鸦是否会上当呢?以此叩开学生想象的大门,组织语言进行讲述。又如教《惊弓之鸟》时,教师不妨建议学生通过创造性想象给课文加个结尾,丰富学生的语言训练。
二、逻辑思维是阅读的精髓
逻辑思维一般指认识过程中借助概念、判断、推理反映现实的活动。没有逻辑思维就没有说话、写文章的调理和顺序。要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的能力,从中渗透一些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这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1.重视文章的层次,弄清段落承接的逻辑关系
一篇文章,从开头到结尾是一个整体,表达一个中心思想,而且是通过几个部分一步步的表现出来的。文章的部分之间有内在的逻辑联系,部分与部分之间衔接得紧密,过渡得自然,做到了承上启下、前后贯通、结构严谨。因此,教学中应把握段落的逻辑结构,使学生弄清这些逻辑关系,才便于理解课文的表达方式,进而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想感情。 (1)在学生初读一篇文章时,让他们概括出全文的主要内容,并且会分析每段的主要内容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这就是从总体到部分,再回到总体的阅读方法,运用这种阅读方法,可以训练学生归纳、分析和综合的逻辑思维能力。 (2)在语文教学阅读教学中,要讲清段落、层次的逻辑关系,不仅可以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方法,而且便于学生的思路和文章的脉络相吻合,更好地体味文章中的思想感情。如教给学生记叙文中一些段落式的逻辑关系,提高他们阅读能力。常见的段落式的逻辑关系有:先总起后分述(先概括后具体)、先分述后总结(先具体后概括),帮助学生有效地理解课文。
2.重视篇的布局教学,理清文章思路的内在逻辑关系
一篇文章怎样开头结尾,怎样布局,怎样前后照应,这就是作者写作时的思维过程,也是文章思路的具体体现。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把文章思路的脉络揭示给学生,指导他们探寻文章思路的内在逻辑关系,以提高学生的布局谋篇的逻辑思维能力。
小学生以学习记叙文为重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只能把最常见的规律揭示给学生,并注意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学生领悟文章思路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训练:
(1)领会作者围绕中心组织材料的写法。有的文章是围绕中心,按一定顺序叙述,如《董存瑞舍身炸暗堡》是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写的:我军前进受阻――要求任务――冲向暗堡――舍身炸暗堡:炸开了一条前进道路;有的文章是围绕中心分别叙述几件事。了解作者的写法,便于把握文章主旨,升华思想感情。
(2)作者如何在叙述中把握事物内在的逻辑关系,做到叙述生动、形象。记叙文中的描写、抒情等手段运用得好,可以使读者如见其人,如临其境。因此帮助学生掌握叙述、描写的各种逻辑关系和技巧很有必要。在阅读教学中应特别注意结合读写训练重点进行这方面的训练。如《火烧云》一课在描写夏季夕阳西下时,火烧云上来后,霞光及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变化的奇异景象。课文的思路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但又抓住了火烧云上来、下去的内在逻辑关系,进行了动态和静态的描写:先写火烧云上来时的静态:地上金灿灿,天上红彤彤,呈现出美丽的景象。接着写火烧云的变化,下去时的动态:颜色变化极快、色彩缤纷、五光十色;形状瞬息万变、栩栩如生、美丽神奇。学生这样顺着文章思路来理解课文,既了解了火烧云变化的过程,又掌握了一动一静、两相对比的动静关系,对文章内容理解得更深刻,想象得更真切、具体。
三、自主思维是阅读的延伸
会自主思考的学生课堂上都比较活跃。因此,要使课堂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发挥思维的创造性,训练思维的灵活性,就要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多向思维,而不是多记忆。教师应当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欲望,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余地,使学生在思考中阅读,在阅读中思考。从思维能力的培养来看,让学生提出问题并不是单指质疑问题,而是理清思路深入思考,有目的地带着问题学习。提出问题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良好的自学思维能力,加强思维能力训练。
在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应重视知识的传授,更应重视学生智力的培养和发展,其着力点不在于仅仅让学生懂得教材所包含的字、词、句、段、篇,而在于通过课文的学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知识的认识过程,引导他们自己思考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通过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他们解决知与不知的矛盾,提高语文阅读的效果和水平。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ueqianjiaoyu/219685.html上一篇:浅谈音乐教学中的情感培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