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2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学前教育
教学情景作为课堂教学的基本元素,它主要是经由老师之手所加工出来的一种微妙的教学环境,能够将教材中的文本材料通过多种方式展现给学生,从而提高学生对文本材料的接受度。教学情景创设合理得当,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还可以启发学生内心情感、点燃学生思维火花,可谓是好处良多;但教学情景如果创设失当,不仅起不到上述的优良作用,反而会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不利于老师课堂教学的高效进行。
根据教学情景创设的主导因素划分,教学情景的创设类型可以分为实物情景、图像情景、动作情景、言语情景、生活情景与问题情景等多种形式。关于有价值的教学情景应该具备的特征主要有几点:一是生活性,二是形象性,三是正面性,四是学科性,五是时代性,六是情感性。只有具备了以上六项基本特征,此教学情景才算是优质情景,才能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服务于教学。
二、剖析初中思品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的情景创设误区
1.创设材料针对性不强,显得生搬硬套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心理可能还不够成熟,在认知、看待一些知识的时候可能还不够深入,对老师所创设的课堂情景也许只是停留在表面层次,因而初中思品学科老师在创设教学情景时应该多花费一些心思,为学生选择针对性尽可能强的创设材料。比如,有的老师在讲授与媒体监督相关的知识点时,便设置了这样的教学情景:给学生播放一些新闻频道的主播照片,既没有任何铺垫,也不做任何解释。学生似乎看得很开心,甚至对这些新闻主播有一定的了解,但他们并不会将这些照片和媒体监督的知识点联系起来,整节课处于云里雾里的状态,只有在老师评课的时候才明白照片的功用,这样的情景显现出生搬硬套的弊端。
2.情景选择偏向课本外,反而失去良机
有的老师在讲授“让人三尺又何妨”这一章节内容时,为了突出“宽容”这一核心内容,可谓是下足了工夫,有的老师将“宽容”二字进行拆分,得出这样两句:宝盖头下长着草,看得见;宝盖头下两个人,共用一嘴来说话。然后老师鼓励学生去猜答案。这样的方法虽说将问题的重点引到了整节课的讲授重点,但学生在费力费神之后还是对宽容二字的理解停留在表面,反而失去了引导学生学习的良机。然而,教材的编订者在此章节内容中安插了《三尺巷》的故事,故事中一句“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成为千古名句,也成为老师教育学生要懂得宽容的优良案例,如果老师只是一味按照自己的思想在情景创设方面推陈革新,反而会失去教学良机。
3.情景创设内容不够精,无法发挥成效
在有的初中思品学科老师看来,内容丰富、容量大的教学内容更可以显示出自己学识的渊博和备课的充分,所以这些老师为了追求课堂内容的热闹情景,在教学情景的创设问题上进行了材料堆砌,反而让学生感觉十分累赘、厌烦,从而导致情景创设的实效难以正常发挥。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表现:老师在选择情景材料时,坚持不删减、不改编的准则,使情景材料过分冗长且缺乏趣味;有的老师在制作PPT课件时,为了让课件看起来更具技术含量,常常会添加大量案例、图片、视频等内容,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附加内容多因为各种因素限制而无法达到最优良的播放效果,使课件文字也失去了它本该拥有的魅力和效用。
4.情景感情不是很真实,致使啼笑皆非
成功的情景,不仅包括基本的文本情景,而且还应包含真实的情感感受,这才能确保所创设的教学情景既有“情”,也有“景”,老师和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才会全身心投入。笔者曾经见过一位老师创设过这样的教学情景:讲授内容为“复兴中华”这一大章节中的《民族情 民族魂》这一小节内容,老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民族情”这一概念,于是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了一段视频内容,视频讲述的是2008年汶川地震全国人民众志成城的情景,学生在课堂上也观看得十分投入。按理来说,这个情景创设得十分成功,但视频播放完成后老师开启了“絮絮叨叨”模式,淡而无味地做了一番教材知识的讲解,并用类似“看了这段视频,我不禁热泪盈眶、心潮澎湃……”将学生拉进了现实,也正是这段“煽情”的对白语气搞得在座学生啼笑皆非。
三、有效利用情景创设,提升思品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针对性策略
1.选择针对性较强的情景材料,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针对上文所提及的创设情景材料针对性不强的弊端问题,初中思品老师必须做出反思与改进,彻底改变“为教学而教学”的工作态度,全力为学生展示出一堂优质课、精品课,从而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要做到这一点,老师在课前先准备情景材料,一定要反复斟酌材料是否具有强烈的针对性,选择的情景与课堂教学内容一定要有密切联系。比如老师在讲授《要“鱼”还是要“渔”》这一节内容时,就可以借助《老子》著作中“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及,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的原话告诫学生“传授给人既有的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的真切道理。
2.将目光投向教材中的事实案例,紧紧抓住教学良机
在八年级思品课上册中有“行为与后果”这样一小节内容,笔者现就以此小节内容为研究对象,阐释如何将目光投向教材中的事实案例,紧紧抓住教学良机。首先,老师可以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本中《海因茨的故事》,然后讨论并回答“海因茨偷药和不偷药到底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其次,老师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课堂讨论,为海因茨偷药与不偷药的后果提供合适且可以说服人的理由,并在课堂上公开发表自己的意见与看法。最后,老师可以引出本节课讲授的重要知识点,从而帮助学生理解“行为与后果”二者间的关联。
3.适量精简思品课堂情景材料,真正发挥情景实效
上文已经提及,繁重、大量的情景材料虽说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整个教学内容,但是也给学生带来了眼花缭乱、不胜厌烦的感觉,所以思品老师在后续的教学中,应该适量精简思品课堂中所出现的情景材料,真正发挥创设情景的实际功效。在实际的经验过程中,老师应该把握好情景创设所需要的核心材料,然后删繁就简、突出重点,对已有设问进行精心编排与设计,尽量避免模糊不清、模棱两可的情况出现,进而将教学时间和教学资源做好搭配。
4.巧妙利用教学情景诸多内容,引发学生情感共鸣
除了以上三点内容,老师所创设出的教学情景最好能够符合“情景并茂”的特征,既不缺少“景”的衬托,也不匮乏“情”的真实,巧妙利用教学情景的诸多内容,引发学生对于某一事件的情感共鸣。就拿“个人与集体”这一小节内容来说,老师往大的方面来讲,可以举例“神七”的发射、雪灾的救助、地震的团结等事件;往小的方面来说,可以举例个人与集体荣誉的实例,让学生真切感受到“个人与集体”的紧密联系,从而引发情感共鸣。
总的来说,初中思想品德学科的老师在创设教学情景时,一定要仔细研读情景创设的相关内容要求,认真分析每一处可能闯入的误区,同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情景材料的选择,力求做到情景的真实、针对性强且富于情感,进而发挥情景创设的实效,帮助学生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ueqianjiaoyu/219699.html下一篇:语文教学中思维能力培养探析